-
延迟即刻乳房再造中乳房扩张术的关键技术及并发症防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延迟即刻乳房再造中乳房扩张术相关的关键技术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实施乳房扩张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8例(年龄32~48岁,平均42.7岁),对这些患者乳房扩张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扩张器埋置层次位于胸大肌后方,胸大肌附着点充分离断42例,表面覆盖组织完整45例,术中即刻注水47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扩张器移位(7例中6例为腔隙剥离不充分)、扩张不充分3例、感染1例。除1例感染患者取出扩张器外,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假体置换术。结论:胸大肌后方腔隙的充分剥离,扩张器表面软组织覆盖物的完整性、扩张器注水方式、包膜处理策略等技术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乳房再造对于提升患者自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基于假体置入的乳房再造术是乳房再造的主要选择。关于假体置入平面的选择,曾先后出现过皮下平面、肌下平面和胸肌前平面置入。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胸肌下平面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是普遍采用的手术术式,但对胸大肌的剥离提升引起的术后疼痛、肩功能障碍以及动态畸形等并发症受到很多医生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欧美国家整形外科医生重新考虑胸肌前(皮下)平面乳房再造,并且观察到其短期良好的术后表现。该文就乳房再造假体置入平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侧臂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即刻乳房再造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6月15日,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例43岁女性右侧乳腺癌患者。患者13年前曾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年前接受带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左侧乳房再造术。入院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术,术中以同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外侧半乳房,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外侧动脉近心端和胸外侧静脉远心端吻合,以对侧臂内侧皮瓣再造内侧半乳房,尺侧上副血管蒂与胸廓内血管吻合。完成血管吻合后见皮瓣通血良好,两侧臂内侧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患者术后病程稳定,皮瓣成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皮瓣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欠满意。本病例提示双侧游离臂内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适合用于再造中小容量的乳房,不足以用于大容量乳房再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形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补救性修复放疗后下腹部皮瓣再造乳房部分硬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补救性修复放疗后下腹部皮瓣再造乳房部分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10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采用不同形式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并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资料。放射治疗后随访发现部分再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皮瓣硬化挛缩表现,对切除硬结后继发缺损较大的患者采用不同形式的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随访密切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瘢痕增生情况、再造乳房外形质地及供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46例,年龄29~63岁,平均42.7岁,其中18例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92例采用单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包括单穿支皮瓣41例和双穿支皮瓣51例)、71例采用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65例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完成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皮瓣面积为27.0 cm×10.0 cm~34.0 cm×14.0 cm。所有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病例术后早期未见明显并发症。放射治疗后随访发现28例再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皮瓣硬化挛缩表现(包括带蒂腹直肌肌皮瓣9例,单侧单穿支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19例),其中9例拒绝硬结切除手术,13例接受硬结切除和局部组织转移修复手术,另外6例切除硬结后继发缺损较大,采用不同形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具体包括传统背阔肌肌皮瓣4例,保留胸背神经和大部分背阔肌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2例,皮瓣面积为18.0 cm×6.0 cm~24.0 cm×8.0 cm。术后早期有1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表现为轻度的灌大于流,术后2 d自行恢复正常。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住院时间5~10 d。术后随访(8.5±0.7)个月(6~20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背部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肢功能活动未见明显受限。结论:应用不同形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补救性修复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后放疗损伤的效果满意,操作相对简单,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供区损伤和降低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单侧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受区采用侧胸切口,对于乳腺癌初发早期或者保乳术后复发患者先行合适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对于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扩张器取出或者假体包膜挛缩患者先行假体、扩张器去除或者包膜松解术;之后于同一切口下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依次完成受区血管制备、供区皮瓣制备、供受区血管吻合和乳房塑形。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并随访评价再造乳房外观及供、受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共纳入15例女性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42.3岁,其中初发早期乳腺癌9例,保乳术后复发2例,乳房再造术后扩张器取出2例,假体再造术后包膜挛缩2例。侧胸切口长度为7.5~11.2 cm,平均8.7 cm。6例切取携带3/4部分的下腹部皮瓣,采用单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体积为19.0 cm×10.0 cm×4.5 cm~23.0 cm×13.0 cm×6.0 cm,质量280~510 g,平均370 g;9例切取整个下腹部皮瓣,采用双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体积为27.0 cm×11.0 cm×5.0 cm~30.0 cm×14.0 cm×6.5 cm,质量420~730 g,平均530 g。受区血管选择胸背血管主干9例,胸背血管前锯肌支4例,胸背血管主干结合前锯肌支2例。术后1例患者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失败,其余14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7个月,平均10.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及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采用侧胸切口实施乳腺癌根治的相关手术时,可以同一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手术效果满意,受区损伤进一步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房再造术后乳房皮肤钱币状湿疹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房再造目前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无法保乳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该文描述1例乳腺癌行扩张器乳房再造术后出现双侧乳房钱币状湿疹的患者,经过皮肤科会诊外用药物治疗后好转,并就乳房再造后钱币状湿疹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以期为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更多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即刻乳房再造乳腺癌患者决策冲突与人格特质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即刻乳房再造乳腺癌患者决策冲突现状,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理解决策行为提供新思路,促进有效决策。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行即刻乳房再造的17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冲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及决策期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决策冲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的175例即刻乳房再造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67(45.26 ± 8.01)岁。其决策冲突量表评分为(25.05 ± 7.05)分,标准化决策冲突得分为(39.14 ± 10.04)分,其中影响决策因素维度得分(10.82 ± 3.27)分,有效决策维度得分(7.18 ± 2.58)分,决策不确定维度得分(7.34 ± 2.28)分。37例占21.14%的患者不存在决策冲突,64例占36.57%的患者存在中等决策冲突,74例占42.29%的患者陷入高水平的决策冲突。调查的患者人格特质的利他性、神经质、开放性、社会性和道德感评分分别为(15.16 ± 3.43)、(18.14± 4.95)、(13.71 ± 3.71)、(18.12 ± 4.40)、(17.46 ± 4.03)分。患者的决策冲突与利他性、社会性和道德感呈负相关( r=-0.355、-0.543、-0.331,均 P<0.05),与神经质呈正相关( r=0.208,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决策类型、神经质及社会性为决策冲突的影响因素( F=16.39, P<0.05),共解释47.1%的变异,上述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10,不存在共线性。 结论:即刻乳房再造乳腺癌患者决策冲突亟需改善,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年龄、决策类型及人格特质综合评估影响患者决策冲突的因素,落实个性化决策辅助流程,满足决策信息需求,降低决策冲突水平,优化决策支持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肌前与胸肌后乳房再造术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目前对于乳房再造中假体置入的理想平面尚未达成共识,该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胸肌前和胸肌后假体置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求找到更优的手术方法。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收集有关比较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乳房再造术(PBR)和胸肌后乳房再造术(SBR)的研究,以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乳房美观度为结局指标。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2 35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PBR和SBR在血清肿、假体取出、皮瓣坏死、包膜挛缩、创面裂开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肿、运动畸形发生率及乳房美观度的BREAST-Q评分方面,PBR更优。结论:PBR可能与SBR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一样可靠,且在血肿、运动畸形发生率及乳房美观度方面更优于SBR,未来需要开展设计良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受区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游离DIEP皮瓣移植即刻或延期再造乳房的病例资料。所有皮瓣都只携带一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4区远端全部去除,全部单纯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根据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选择相应的吻合方式,包括:(1)两端法;(2)近端1支法;(3)近端2支法;(4)近端主干及属支法;(5)远端1支法;(6)近端端侧吻合法。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进行随访。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8.7±3.5)岁,范围27~65岁,其中即刻乳房再造有109例,二期乳房再造99例,切取DIEP皮瓣质量为295~640 g,平均410 g,皮瓣长(23.9±0.8) cm、宽(12.2±0.5) cm、厚(4.3±0.4) cm,血管蒂长度为(10.9±0.3) cm,其中194例DIEP皮瓣血管蒂有2支伴行静脉,14例血管蒂有1支伴行静脉。173例有1支胸廓内静脉,35例有2支胸廓内静脉。血管吻合方法:采用两端法89例,近端1支法49例,近端2支法35例,近端主干及属支法25例,远端1支法7例,近端端侧吻合法3例。208例中有2例皮瓣术后坏死,包括1例两端法和1例近端1支法,原因分别为血管蒂扭转和静脉回流障碍,都予以直接去除坏死的皮瓣,1例采用假体置入再造乳房,另外1例受区直接闭合,其余206例皮瓣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2.6个月,1例发生脑转移,进一步接受内科治疗,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根据DIEP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灵活选择血管吻合方法,可以确保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的安全性,并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