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地区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综述近10年来有关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药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民族药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民族药提供参考依据,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查阅国内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鸡骨草、薏苡、茉莉花、土人参、铁皮石斛、益母草和山豆根等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流域的分布现状、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和综述.上述几种特色民族药具有总黄酮、生物碱、皂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种活性物质,通常有乙醇回流加热、索氏提取法、超声波等提取方法,可用于抗肿瘤、调节免疫、抑菌、抗氧化等治疗.作为广泛生长于右江流域的特色民族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等待去发现、研究、发展,很多化学成分、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综合研究与开发以便更好的发现并发展其药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态网络的山水林田湖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广西左右江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反映了自然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表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建立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上,怎样将“山水林田湖草”的理论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地区已成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注热点.生态网络的构建不仅可以连接破碎生境,而且能够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因此,以广西左右江流域为例,选取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和整体连通性指数(IIC,integral index of connectivity),分析潜在生态廊道的结构组成以及源地重要性,探讨研究区潜在生态网络“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生态网络识别出69条潜在生态廊道,但在研究区中部没有可利用的廊道,导致明显的南北阻隔;在51个源地斑块中,仅有3个斑块的重要性指数大于0.2,景观整体连通性较低;通过廊道景观构成的分析发现,耕地占廊道面积比例达20.28%,仅次于自然林地(74.16%),说明耕地对生态网络的构建有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廊道与道路的叠加选取9个关键生态节点和23个断裂点,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和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左右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方法和建议,同时作为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能够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飘鱼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珠江流域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珠江流域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程度,利用RAD-Seq技术开发出微卫星位点,并设计了100对微卫星引物,筛选出66个可稳定扩增出目的条带的位点,其中16个具有较高的多态性(PIC>0.5),以2碱基重复居多.利用其中10对多态性位点对珠江流域的郁江(YuJ)、左江(ZJ)、右江(YJ)、融江(RJ)和桂江(GJ)飘鱼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得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范围分别为5.2028—6.3800、0.6773—0.7667和0.7975—0.8425,表明珠江流域5个飘鱼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以YuJ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RJ群体遗传多样性为最低.且群体间各个遗传参数相差较小,说明他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8.45%),仅一小部分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1.55%),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5,两两群体间的Fst在–0.0033—0.0295波动,属于低等程度的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值(Nm)在8.2246—76.0075,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对遗传漂变作用的抵制能力较强.研究筛选出了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并利用其对5个飘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旨在有效地监测飘鱼的种质资源状况,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云南省生态系统产水服务的空间异质性及驱动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产水服务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准确把握其空间分异特征、明确不同地域的关键驱动因子是维系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地理空间异质性显著的云南省为研究区,借助InVEST模型模拟1992-2019年云南省产水量时空分布,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析气候、植被、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因子对产水服务的空间驱动特征.结果表明:1992-2019年,云南省产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波动变化趋势,各年产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相似,总体趋势是自西北、西部、西南部向中部和东部逐渐递减.气候类因子(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是导致产水服务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在不同的流域分区,各驱动因素对产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云岭-元江一线以西,伊洛瓦底江、怒江上游、怒江下游、澜沧江上游、金沙江上游、元江、李仙江一带,降水量是主要的控制因子;云岭-元江一线以东,喀斯特地貌区(南广河、赤水河、乌江、右江、盘龙河)以及人口密度大、耕地资源短缺的金沙江下游地区,实际蒸散量和土地利用类型是主要的控制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水资源管理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促进高原山地复杂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