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alcyon 3.0海马保护全脑放疗计划中不同子野调制参数的剂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不同子野调制参数的应用对海马保护全脑放疗(HA-WB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疗科使用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行全脑放射治疗患者,根据射束形状控制器(ASC)调制能力差异划分6组HA-WBRT计划类型:ASC关闭组(AO)、ASC极低组(AVL)、ASC较低组(AL)、ASC中位组(AM)、ASC较高组(AH)及ASC极高组(AVH)。统计评估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于靶区适形性(CI)、均匀性(HI)、海马区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计划执行效率的影响,并使用ArcCHECK和Portal Dosimetry两种剂量验证工具综合分析不同子野调制参数计划中射束剂量沉积精准性的差异。结果:6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6组间靶区的CI和HI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面,AVH组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效果更好。其中AVL组中脑干 Dmax低于AO组,但视交叉 Dmax高于AO组( F=6.26、8.04, P<0.05);AH组中眼球 Dmax小于AO组,但视神经 Dmax高于AO组( F=2.04、1.37, P<0.05);AVH组中脑干、眼球和眼晶状体的 Dmax均小于AO组( F=6.26、2.04、2.02, P<0.05)。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组计划中ArcCHECK验证及Portal Dosimetry验证的γ通过率在2%/2 mm模式分析结果均>98%,3%/3 mm模型分析结果均为100%。ArcCHECK的γ通过率相较于Portal Dosimetry整体偏低。6组间计划跳数最大差异< 15,不同子野调制参数计划的执行效率无显著区别。 结论:基于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能够完成符合临床治疗标准的HA-WBRT计划,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优化明显,其中AVH参数能够更好地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剂量沉积精准性及执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都符合临床治疗剂量验证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颅脑CT检查中应用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 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结果: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 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 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 F=186.52, 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 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 F=103.26, 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 HT,晶状体和 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 t=5.07, 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Halcyon 2.0和Truebeam的多部位VMAT计划剂量学质量与复杂度综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Halcyon 2.0和Truebeam两种加速器设计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在患者不同部位的剂量学质量和计划复杂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四种部位的Halcyon 2.0 VMAT计划49例,并以相同优化参数重新设计Truebeam 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和复杂度指标差异,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于靶区,Halcyon 2.0在头颈部和胸部计划中具有较优的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性指数(CI),在腹部计划中具有较优的D 98%和CI,在盆腔计划中具有较优的D 2%。对于危及器官,Halcyon 2.0在胸部计划中的双肺D 20%、D mean和心脏D mean均低于Truebeam( P值均<0.05)。对于复杂度指标,Halcyon 2.0头颈、腹部和盆腔计划的中位平均子野面积变化率(AAV)分别为0.414、0.425和0.432,优于Truebeam的0.385、0.368和0.361;在腹部和盆腔计划中,Halcyon 2.0的中位调制复杂度分数(MCS)分别为0.320和0.303,优于Truebeam的0.268和0.282( P值均<0.05);Halcyon 2.0所有部位计划的中位小孔径分数(SAS)均优于Truebeam,且中位计划平均射野面积(PA)均大于Truebeam( P值均<0.05)。 结论:基于Halcyon 2.0和Truebeam两种加速器设计的VMAT计划,在剂量学质量上相当,部分情况下前者略优,但是由于前者较低的计划复杂度,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相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对鼻窦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9;准直宽度40 mm时0.516、0.984)、等扫描参数,分别采集24个序列图像。记录鼻窦组织前(A)、左(L)、后(P)、右(R)4个方向管电流(mA)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感兴趣区(ROI)的CT值均值(AV)、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影像品质因子(FOM)。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进行3分制主观评分。 结果:不同扫描条件组合下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鼻窦组织A方向的管电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 P<0.05);观察组L、P、R方向管电流和CTDI vol、DLP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图像的SD、SNR、CNR、FO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ODM技术行鼻窦部CT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有效地降低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对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计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逆向优化过程中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质量和位置误差鲁棒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的20例患者。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将计划系统中的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smooth值设置为0.00、0.25、0.50、0.75、1.00,采用逆向剂量体积优化算法生成不同的smooth计划,优化条件同原始临床计划,对比分析关键剂量学指标和总驻留时间差异。对施源器人为引入左右、腹背和头脚六个方向的位置误差(0.2~1.0 cm),评估不同smooth值对计划质量和鲁棒性的影响。每个病例133个计划,20例患者共计2 660个计划。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smooth值增大,调制因子逐渐减小,膀胱和直肠D 2 cm3增大。smooth值为0.25、0.50、0.75、1.00计划的调制因子分别为0.72±0.09、0.63±0.08、0.55±0.08、0.51±0.06,均低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调制因子0.75±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4、0.002、0.002、0.002);smooth值为0.50、0.75、1.00计划的膀胱D 2 cm3分别为(475.4±41.0)、(483.7±46.2)、(489.0±46.8)cGy,均高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膀胱D 2 cm3,值为(469.8±41.8)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2);smooth值为0.50、0.75计划的直肠D 2 cm3分别为(413.2±93.3)、(418.6±96.4)cGy,均高于smooth值为0.00计划的直肠D 2 cm3,值为(410.2±91.5)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0.010)。当引入位置误差后,多数位置误差下不同smooth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 90%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ooth值为0.00计划的危及器官D 2 cm3均低于其他smooth值计划,对于膀胱和直肠,此差异在多数位置误差下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计划质量影响较大,限制参数越小,计划质量越高;驻留时间差异限制参数对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的位置误差鲁棒性影响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胸部CT中降低乳腺辐射剂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对降低乳腺器官剂量的作用。方法:模体研究采用PBU-2成人胸部拟人模体,使用临床胸部扫描参数,均开启智能毫安调制(Smart mA),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对胸部模体进行3组扫描:(1)ODM off组,不使用ODM技术;(2)ODM part组,在乳腺区域开启ODM;(3)ODM all组,全扫描范围开启ODM。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并于右侧乳腺区域前方固定位置放置长杆电离室,测量乳腺皮肤剂量值D;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和品质因子(FOM)。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胸部CT平扫的72例女性患者,分为ODM off组(不使用ODM技术)和ODM part组(乳腺区域使用ODM),均为36例。记录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并计算图像CNR、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3组模体图像CNR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临床研究中2组患者间CTDI vol、DLP、CNR、噪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主观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模体研究中,ODM off、ODM part和ODM all组扫描剂量依次下降,CTDI vol分别为(6.90±0.02)、(6.26±0.02)、(5.99±0.02)mGy,乳腺皮肤剂量D为(9.17±1.01)、(8.01±0.92)、(7.58±0.87)mGy;软组织算法图像CNR依次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肺算法图像CNR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4.732, P =0.006)。肺及软组织算法图像FOM均在部分开启ODM时最大。临床研究中,与ODM off组比较,ODM part组CTDI vol下降16.12%,DLP下降1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DI vol: t=2.604, P =0.011;DLP: t=3.293, P =0.002);图像CNR、噪声及2名医师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P>0.05)。 结论:在胸部CT扫描中使用ODM技术可在保持较高影像质量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乳腺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后装放射治疗逆向优化算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算法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逆向优化算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项,用驻留时间调制因子(DTMF)调节驻留时间的变化幅度。回顾性研究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Nucletron part#189.730)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DTMF与驻留时间标准差的关系,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HR-CTV D100%、 V150%,危及器官 D0.1 cm 3、 D1 cm 3、 D2 cm 3),评估GBPO计划和商用计划系统(采用IPSA算法)计划之间的差异。 结果:当DTMF<20时,驻留时间标准差迅速减小,在DTMF增加到100之后,驻留时间标准差无明显变化。GBPO计划的 D100%(3.63±0.36)高于IPSA计划( 3.53±0.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 P<0.05),两种计划之间其他DVH参数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GBPO制定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扫描中心对头颅CT检查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性能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头颅CT检查中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时,不同扫描中心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以及剂量降低率的影响。方法:视头部模体外耳孔为等中心,开启ODM并通过调整床高分别在外耳孔及其上下2、4、6 cm为扫描中心时进行CT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为颅顶至颅底。每次扫描双眼表面各放置3个热释光剂量计(TLD),计算平均值作为眼晶状体辐射剂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每次扫描后关闭ODM进行重复扫描,计算各扫描中心下ODM对剂量值的降低率。在开启ODM的各组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评估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结果:各扫描中心,CTDI vol和DLP相对等中心的最大变化率分别为2.46%、2.43%;眼晶状体剂量随扫描中心上移(即检查床下降)而增大,等中心上方6 cm为扫描中心,眼晶状体剂量相对等中心增加了39.02%,等中心下方6 cm为扫描中心相对减少了35.91%。各组扫描中心下,ODM对CTDI vol和DLP的降低率分别为7.95%~8.61%、7.91%~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为18.09%~26.14%,等中心下方4 cm为扫描中心时降低率最高,等中心次之(2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0.13, P<0.05)。随扫描中心上移,眼晶状体区域SD不断减小,SNR不断升高,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39.79;脑实质区域SD、SNR分别为6.85~7.96、3.08~4.19,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44.79。 结论:头颅CT检查中应用ODM技术时,扫描中心偏差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影响ODM对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因此,在头颅CT扫描推荐将外耳孔作为扫描中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个体化低辐射剂量胸部增强CT成像的模体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动预置技术(Auto-prescription)和全视野器官剂量调制(ODM full)技术相结合对胸部增强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探究个体化低辐射剂量胸部增强CT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模体研究:分别采用4种扫描模式(A组,120 kVp+ Smart-mA;B组,120 kVp + Smart-mA+ODM full;C组,Auto-prescription + Smart-mA;D组,Auto-prescription + Smart-mA + ODM full)对PH-75模体(TR-I和TR-J)进行扫描,每组均重建后置40 % ~ 80 % ASIR-V (间隔20%)图像,记为A 1-3 ~D 1-3,评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获取最佳成像模式。临床研究: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临床已确诊肺内病变(肿块或实性结节)患者35例,且3个月内需进行2次胸部CT增强,第一次增强CT参数同模体研究中A 1组,记为A 患者;第二次增强CT检查采用模体研究中D 2组参数,记为D 患者。比较2组图像信噪比、对比信噪比、主观评分及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模体研究:D组辐射剂量最低;对于2种尺寸模体,将A 1作为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时,噪声值(SD):B 1、C 1、D 2组图像SD与A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 1组SD高于A 1,余各组SD低于A 1( F=10.77、122.50, P<0.05);对比噪声比(CNR):B 1组图像CNR与A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CNR均高于A 1( F=136.20、30.21, P<0.05);主观评分:A 2、C 2、D 2组图像主观评分与A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均低于A 1( H=52.89、43.95, P<0.05)。临床研究:D 患者组kVp情况为80 kVp,22例;100 kVp,13例。 D患者组图像信噪比(SNR)和CNR均高于A 患者组( t=12.48、12.32, 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好( kappa=0.75, P<0.05)。两组图像的评分中位数均为(4,4)分( P>0.05)。 结论:在胸部CT增强成像中应用自动预置技术结合ODM full技术,能够在满足图像质量和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体化低剂量扫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能谱纯化联合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对婴幼儿头部CT扫描器官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能谱纯化技术(SPS)、器官剂量调制技术(OBTCM)以及两者结合对婴幼儿头部CT扫描器官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两个头部仿真体模(CIRS 1岁和5岁),分别采用参考扫描模式(Reference)、Reference + OBTCM、SPS及SPS+OBTCM 4种模式进行扫描;测量并比较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晶状体、脑部前侧及脑部后侧的辐射剂量,眼眶和脑实质区域的噪声水平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相比Reference模式,1岁与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在Reference + 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21.89±0.01)%和(28.33±0.34)%;在SPS模式下,1岁和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减少分别为(71.38±1.30)%和(53.72±2.42)%;SPS+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71.12±2.54)%和(55.73±1.90)%。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眶及脑实质的噪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67~85.47, P<0.05);与Reference模式相比,Reference + OBTCM模式的噪声水平在不同体模不同部位中略有增加(<1.45HU),而SPS和SPS+OBTCM模式产生较小的噪声增加(<2.58 HU);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不同部位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PS和SPS+OBTCM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头部CT扫描中眼晶状体及整个图像平面的辐射剂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