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新型四环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挖掘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3种新型四环素所有不良事件(ADE)数据,获取奥马环素、替加环素和依拉环素列为"首要怀疑"报告,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5 896份与新型四环素相关的ADE报告,其中替加环素ADE阳性信号99个,奥马环素为37个,依拉环素为8个.3种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凝血酶时间延长、淀粉酶异常等与替加环素相关性最强;而未执行规定药物剂量和牙齿变色等与奥马环素相关性较强;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和静脉炎等与依拉环素相关性最高.替加环素主要累及肝胆系统(ROR=7.15)和血液及淋巴系统(ROR=4.95);奥马环素则涉及胃肠系统(ROR=3.32);而依拉环素与各类检查(ROR=2.79)和循环系统(ROR=2.72)相关性强.本研究还发现多个四环素新ADE,如入睡障碍、胡言乱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结论 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和累积器官系统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在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时,应结合药物ADE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和ADE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B7/CD28/CTLA-4通路研究祖师麻及其炮制品对CIA大鼠的免疫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研究祖师麻及其炮制品对SD大鼠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影响.按体质量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祖师麻炙品低、高剂量组,生品低、高剂量组,祖师麻甲素组,雷公藤多苷组.除正常组外,CIA模型在第1次免疫后第7天进行二免,并在二免7 d后灌胃28 d.取材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中分化簇80(B7-1)、分化簇86(B7-2)、分化簇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关节滑膜炎症明显加剧,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上升,免疫器官指数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的关节炎症,降低关节评分指数,抑制滑膜增生,降低免疫器官指数;相较于模型组,各给药组中大鼠血清中IL-2、IFN-γ 显著下降(P<0.01),TGF-β、IL-4、IL-10 显著上升(P<0.01),滑膜中 B7-1、CTLA-4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关节组织中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出现显著降低(P<0.01).综上得出祖师麻通过调控B7/CD28/CTLA-4通路以及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CIA大鼠中Th17细胞的表达,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进而治疗R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肠癌不同放疗技术下肛门括约肌及其亚结构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肛门括约肌(anal sphincter,AS)及其亚结构的剂量学影响,为患者选择放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例接受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在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设计共面双全弧VMAT和共面7野均分IMRT 2种放疗计划,在保证靶区和主要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都达标且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增加AS及其亚结构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剂量学评估.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AS及其亚结构的绝对剂量参数和相对剂量参数.采用IBM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MAT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AS及其亚结构的相对剂量参数V20、V30、V4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5和V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绝对剂量参数Dmean较低,其D2%比IMRT计划的D2%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D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放疗中,VMAT整体上较IMRT能更好地为AS及其亚结构提供保护,从剂量学方面减少AS及其亚结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物动力学模型的18F-FDG PET扫描患者个体化累积活度分布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生物动力学模型,在基于单个时间点PET图像的基础上,实现进行18F-FDG PET扫描患者的个体化累积活度分布计算评估.方法:首先,构建目标器官的生物动力学隔室模型,并将各隔室内的活度变化描述为微分方程组.然后,使用每例患者特定时间点的PET图像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优化,计算各个器官的累积活度情况,分析患者不同排尿情况下对膀胱累积活度的影响.最后,考虑放射性核素在组织器官中分布的异质性,计算人体全身累积活度分布图,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评估本研究提出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本研究分析的11例病例中,生物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总体上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平均差异小于15%.同时,在不同排尿情况下,患者膀胱的累积活度平均值差异最高可达2.4倍,表明强制患者排尿对于降低辐射影响有积极意义.与ICRP 128号出版物中获得的生物动力学数据比较显示,脑部和心脏部分器官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偏差分别为61.0%和46.3%.结论:基于构建的生物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合理地计算PET患者个体化的累积活度分布,提出的评估方法将为进行PET扫描的每例患者的内照射辐射剂量学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曲胶囊扶正固本及增强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丹曲胶囊对雄性KM小鼠抗疲劳时间、重要脏器、腺体、骨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 18~20 g雄性KM小鼠 50只随机分为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丹曲胶囊中剂量组、丹曲胶囊大剂量组、对照组、十全大补丸组 5 组,每组 10 只.丹曲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给予丹曲胶囊 0.6、1.2、2.4 g/kg灌胃,十全大补丸组给予十全大补丸 1.2 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灌胃,每日灌胃 1次.比较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转棒疲劳时间、重要器官脏器指数等.结果: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转棒疲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肝、脾、肾等重要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各剂量组胸腺脏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精索前列腺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丹曲胶囊小、中、大剂量组骨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骨长度、骨折力、压碎力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曲胶囊用于雄性 KM小鼠的实验中,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抗疲劳、改善骨质疏松、无重要器官损伤,可以为心血管本虚标实病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补中益气汤对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及方中中药配伍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调控作用.方法 10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抑制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高、中、低剂量中药组,黄芪+白术组,黄芪+党参组,白术+党参组,黄芪+白术+党参组,连续给药17 d后,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比例,酶标法测试NK细胞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NK细胞比例与活性明显降低(P<0.01),表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补中益气汤)组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NK细胞比例与活性(P<0.01或P<0.05),其中以中剂量中药组纠正效果最为显著,NK细胞比例高于阳性组,但不及空白组水平,表明方剂可改善免疫抑制状态.黄芪+白术组、黄芪+白术+党参组可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P<0.01或P<0.05),白术+党参组、黄芪+白术+党参组可提高小鼠NK细胞比例与活性(P<0.01或P<0.05),表明方中主药配伍亦可一定程度提升免疫功能,但效果不及全方组(中剂量中药组).结论 补中益气汤可拮抗环磷酰胺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增强NK细胞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脏异体移植术后慢性戊型肝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既往有肾脏异体移植术病史1年余,因"乏力伴肝功能异常半月余"入院,经保肝治疗后效果不佳,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M持续阳性,血清、粪便HEV RNA及血清、尿液、粪便HEV抗原持续阳性超过3个月,HEV基因分型为4型,考虑为慢性戊型肝炎。经过调整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剂量,其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1年后HEV RNA及抗原均自发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提示器官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需考虑HEV感染可能,治疗方案首选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放疗剂量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与放疗结合是否会使放疗过程更加智能化。方法:生成对抗网络(GAN)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的生成模型,输入相关特征可生成高质量剂量分布图像。先使用随机无条件GAN进行模拟分布数据的验证,再使用条件GAN(cGAN)训练肿瘤病例的DICOMRT数据,利用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生成剂量分布图。结果:对于理想数据验证,GAN生成模拟分布效果优良,通过提取靶区轮廓和真实剂量切片数据使用cGAN训练,得到病例计划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构中预测值与真实剂量之间最大值和平均值的绝对误差评价表现为[3.57%,3.37%](计划靶体积)、[2.63%,2.87%](脑)、[1.50%,2.70%](临床靶体积)、[3.87%,1.79%](大体肿瘤体积)、[3.60%,3.23%](危及器官-1)、[4.40%,3.13%](危及器官-2)。结论:利用GAN模型可以生成模拟分布数据,同时结合先验知识的cGAN模型可以建立靶区和器官信息与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输入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快速生成对应的剂量分布,是剂量预测的一种有效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氚β粒子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电离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是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重要课题。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是目前评价辐射对人类脑发育和神经行为危险度的主要依据。这些结果是基于对一次性短时间内高剂量率辐射所产生的影响的总结,并不能准确反映氚β粒子在连续长时间内低剂量率辐射情况下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辐射敏感性随着其发育阶段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照射情况下所产生的辐射危险度的不同。笔者以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周湘艳的氚生物效应研究团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研究成果为主线,概述了中国研究人员在低剂量氚辐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领域开展的一系列综合系统的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者对仔鼠的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脑组织神经生物化学、初代培养大鼠大脑组织细胞电生理学和初代培养小鼠中脑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等方面,使用了总计56项生物学终点作为评价指标,从多层次综合地探讨了低剂量氚β粒子子宫内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该研究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同一系列实验系统中,从分子、细胞、器官到整体,从组织结构、神经生化、行为到学习记忆功能,从动物的个体到细胞的离体培养,综合评价了低剂量氚β粒子连续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度。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全面系统地评价氚β粒子辐射的危险度提供了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