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限梅花鹿干扰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有蹄类动物的采食、践踏、排泄等行为会影响森林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群落特征.选取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地,设置4个华南梅花鹿干扰处理(禁养,圈养10、15、20 a),以探讨华南梅花鹿圈养对亚热带林地土壤和植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华南梅花鹿圈养年限的增加,土壤pH、含水率、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容重、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现升高的趋势.(2)华南梅花鹿圈养对0-40 cm 土层土壤容重、含水率、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以及0-20 cm 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影响显著,均为圈养20 a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3)华南梅花鹿干扰能显著降低林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P<0.05).研究结果揭示亚热带森林土壤-植被对梅花鹿干扰的响应特征,为探讨森林蹄类动物栖息地退化机制和优化区域生态恢复模式提供科学的数据与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厘清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DIES)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户DIES的影响机理可为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金花茶保护区)为例,基于323份农户问卷数据,对比距离自然保护区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DIES差异,使用SmartPLS 3.0构建形成型指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农户家庭特征、地理位置以及自然保护区建立等影响因素直接或者通过生计策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农户DIES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金花茶保护区周边农户DIES平均值为0.326,处于较低水平,农户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对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依赖较低.(2)距离自然保护区不同位置和生计策略类型显著影响农户DIES,金花茶保护区内、附近、保护区外农户DIES平均值分别为0.404、0.330和0.294,保护区内农户DIES平均值显著高于自然保护区外农户;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DIES平均值分别为0.593、0.366和0.15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3)对农户DIES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生计策略类型、家庭特征、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保护区建立,总效应分别为-0.564、-0.305、0.235和0.135,其中家庭特征对农户DIES仅有间接影响,即通过"家庭特征→生计策略→DIES"这条路径产生,自然资源禀赋对农户DIES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农户DIES仅有直接影响,而地理位置对农户DIES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兼业化和非农化生计转变是改善农户生活且降低其DIES的有效途径;调整农户DIES结构,鼓励农户从高度依赖供给服务转变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组合依赖;或以不损害生态系统的方式获取供给服务,更有利于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大兴安岭绰纳河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探究林分结构、立地条件、保护强度与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提升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基于此,该研究选择大兴安岭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特征,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频率分布、冗余排序与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揭示该区域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绰纳河保护区乔木层主要树种为落叶松(Larix gmelinii),相对多度为64.35%,其次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灌木以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占比最高,达到 72.70%;草本共记录 77种,其中羊须草(Carex callitrichos)占比最大(23.72%).(2)乔、灌、草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最高.(3)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结构的独立效应对植物多样性变化解释量最大;草本层盖度、灌木密度、乔木树高和土壤容重与植物多样性变化关系最为紧密.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来提升植物多样性是简单而又可靠的途径,上述结果为大兴安岭地区林分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云冷杉红松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以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红松(Picea koraiensis-Abies nephrolepis-Pinus koraiensis)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对象,采用α多样性指数、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分析云冷杉红松林树种多样性、优势树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乔木树种14科14属20种,林木分布均匀,α多样性指数较高;(2)样地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但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0.7)或较小(<0.4)的情况较少,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3)样地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主要树种种间以正相关和不显著相关为主,种间独立性较强;(4)样地M.Godron稳定性计算结果落于点(32.79,67.21),远离稳定点(20,80),群落稳定性较差;(5)红松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高于样地均值,以大径级个体为主,树种相对频度较低.因此,在云冷杉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促进红松种群数量恢复,调节种间关系,提高种间联结强度,在群落稳定性下降时加强珍稀植物种群监测及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为了系统掌握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于2020年7月—2021年10月,在该保护区1km ×1 km网格内按海拔带布设71台红外相机,对兽类和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开展调查.调查期间,累积17 690个独立有效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8 274张,其中兽类3810张,鸟类2 958张,家畜829张,人类677张.共记录兽类20种,分属6目12科,鸟类72种,分属7目20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合计占拍摄物种总数的17.39%.保护区内兽类相对多度指数前五的物种为: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野猪(Sus scrofa).鸟类相对多度指数前五的物种为: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斑胸钩嘴鹛(Erythrogenys gravivox)、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本次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兽类新记录3种: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鸟类新记录 42种,包括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灰头灰雀(Psittiparus gularis)、蓝歌鸲(Larvivora cy-ane)等.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在不同海拔、生境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兽类物种数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鸟类物种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本底提供真实的影像资料,不仅更新了该区域物种资源的数据库,还为保护区的科学保护和精准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六种偶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了解群落中具有相似生态位的同域分布物种的时空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1-12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82台,总相机工作日为18 710 d.采用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占域模型(Occupancy model)分析冷季和暖季该保护区内6种偶蹄类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在冷季和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高度重叠(Δ≥0.80),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野猪(Sus scrofa)为中度重叠(△值为 0.50~0.80);(2)毛冠鹿、小麂、中华扭角羚、中华斑羚和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均为双峰型,且都具有晨昏习性,中华鬣羚偏夜行性,日活动模式为多峰型;(3)在冷季,中华扭角羚的占域率最高(0.70),在暖季,中华斑羚的占域率最高(0.96),中华鬣羚在冷季和暖季的占域率均最低,分别是0.18和0.19;(4)海拔、坡度、坡向、距水源地距离及距道路距离是影响这6种偶蹄类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种偶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在冷季和暖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季节偶蹄类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该区域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 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带40个样点,累积布夹8 858夹次,陷阱240桶次.结果显示:(1)共捕获小型兽类357只,隶属3目7科13属20种,包括啮齿目16种、劳亚食虫目和兔形目各2种,保护区增加5个新纪录物种;(2)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均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地区最高,小型兽类群落主要由华南针毛鼠(Niviventer huang)、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组成;(3)物种相对多度和插值矫正丰富度的回归拟合为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模型(P<0.01),高峰值(5.55%,13)出现在海拔1 200 m左右,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低海拔地区最高.长青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左偏倚中峰模式,提示保护区今后也应重视对低海拔段的保护与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个样点(2 m×2 m)作为详细抽样调查生境.研究发现:(1)分布在支流的仔稚鱼数量显著多于干流(P<0.05);(2)仔稚鱼种群数量随海拔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干流与支流的最适分布海拔分别是1460和1446 m;(3)仔稚鱼分布的环境驱动因子在干流与支流不尽相同,干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和青苔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支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显著负相关(P<0.05)、与蝌蚪和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揭示了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并构建了栖息地各类环境驱动因子关系网络热图.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仔稚鱼种群调研与监测、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必要且亟需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封面说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封面图片由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周媛高级工程师2023年11月4日拍摄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境内的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51′-29°08′ N,116°10′-116°25′ E).该保护区是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的首批成员、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湿地网络成员、国际重要湿地和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鸟类分布新记录种——欧亚攀雀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2024年1月27日,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管护站附近发现集群觅食的攀雀(Remiz sp.).通过网捕环志,检视其形态特征,测定并比对线粒体Cyt b序列,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为欧亚攀雀(R.pendulinus)雌鸟.此次发现为中国首次记录该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