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3年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福建省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8至2023年间采集莆田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5岁及以下儿童的呼吸道样本,采用荧光PCR(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汇总临床数据对时空传播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莆田市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样本7449例,阳性530例,阳性率7.12%.2018年阳性病例数量达到147例,2019年阳性率为13.83%,均为所观察到的最高值.流感主要在冬春季和夏季发病,仙游县是流感的高发区,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病毒株间存在交替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流感检出率在2岁、4岁和5岁分别为6.587%、9.92%和11.97%,呈上升趋势,男性患儿数量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为主,呈现出明确的季节性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为当地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2019年怀柔区流感疫苗对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保护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估算北京市怀柔区2017—2019年流感流行季季节性流感疫苗对流感引起的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利用2017—2019年流感流行季怀柔区住院SARI监测数据,采用检测阴性的病例对照设计,计算流感核酸阳性组与阴性组SARI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以及VE。 结果:2017—2018年、2018—2019年流行季季节性流感疫苗对流感相关住院SARI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2.3%(95% CI:20.6%~90.4%)、-15.4%(95% CI:-202.4%~56.0%)。2017—2018年流行季中,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的保护效果较好,为91.0%(95% CI:25.6%~98.9%)。 结论:2017—2018年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相关的住院SARI有较好的效果,但2018—2019年的保护效果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1株人流感H3N2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进化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分离的1株H3N2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倡议分享流感数据库(GISAD)获取其他流感毒株基因组全序列,通过BioEdit7.0.9将该毒株8节段基因与其他序列比对,MEGA7.0软件邻接法构建进化树,并全面分析该毒株的进化、致病力和抗原性等特征。结果:测序得到该毒株为人流感分离株A/Homo sapien/China/LS340/2019(H3N2)株(LS340),LS340为典型的季节性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属于3C.2a1进化分支,具备人际传播能力,部分位点呈现高传播性和高致病性特征,对金刚烷胺耐药。与当季推荐疫苗株相比,抗原区出现涉及A、B两个表位3个位点突变。结论:LS340未出现重组、缺失等较大变异,但与当季推荐疫苗株相比已经发生抗原漂变,应及时更新疫苗,同时加强此类病毒变异监测,防止流感大流行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7年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和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地理位置、覆盖人群和就诊量,在本区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填写门诊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粪便样品进行5类病毒和8类细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 301例,病原阳性率为55.7 %(5 179)。单一病毒、单一细菌和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6.7 %(2 481)、17.0 %(1 579)和12.0 %(1 119)。单一病毒阳性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15.4 %,1 428/9 301),其次为轮状病毒(7.2 %,667/9 301);单一细菌阳性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6.7 %,619/9 301),其次为非伤寒沙门菌(3.3 %,305/9 301);混合感染病例中,病毒-细菌阳性率最高(4.9 %,459/9 301)。诺如病毒(17.0 %,838/4 938)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2 %,354/4 938)阳性率在20~59岁年龄组最高,轮状病毒(9.4 %,178/1 896)和非伤寒沙门菌(4.9 %,93/1 896)阳性率在0~4岁年龄组最高。诺如病毒年度流行呈现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轮状病毒呈现冬季高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呈现夏季高峰,非伤寒沙门菌呈现夏季小高峰。 结论: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阳性率高,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优势病原体,病原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差异,优势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当前国内季节性流感疫苗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老年人、婴幼儿和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共同感染和流行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复杂化。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目标人群、接种时间、接种单位都有重叠,虽然目前流感疫苗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证据不足,但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已建议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同时接种。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政策和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综合性医院急诊药物中毒869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分析8 695例药物中毒患者的毒物检测资料,研究中毒患者的社会人口分布模式、急性中毒与季节性变化特征。男女性别比为1∶1.63(3 301/5 394),最常见的中毒药物依次为镇静类安眠药(3 727例,42.9%)、除草剂(1 382例,15.9%)和有机磷农药(1 223例,14.1%)。百草枯中毒呈逐年下降趋势,草甘膦和敌草快除草剂中毒增多;中毒病例与季节性变化有相关性。依据药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对如何建立健全镇静类药品管理和用药制度、加强农药管理和保管储存以及急性中毒的抢救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预防和减少药物中毒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奥马珠单抗是治疗哮喘的生物靶向药物,推荐用于血清IgE升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控制不佳的≥6岁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对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奥马珠单抗有较好临床疗效,并且在季节性应用及IgE水平过高时,该药物的个体化应用亦受到临床关注。为规范儿童奥马珠单抗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参考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达成了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供临床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方法:9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株来自江苏、河北、山东、云南、湖南、福建和天津等省份的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过深度测序分析其血凝素特性。于2019年10月在云南省安宁市接种2019-2020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2~5岁)、成人(24~57岁)和老年人(60~84岁)中各招募30名志愿者,采集其接种疫苗前和接种1个月后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评估免疫前后血清对2015年以来分离的4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结果:9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同源性较一致,但与甲型流感病毒[A(H1N1)pdm09](以下简称“疫苗株”)的血凝素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基因的差异分别为90~101个和24~30个氨基酸。疫苗株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为2 560,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以及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均为640。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90.0%、70.0%和73.3%;而对4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仅为46.7%、36.7%和33.3%~43.3%。结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产生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2019年河北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6家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信息,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对所有血清标本检测8种常见病毒IgM抗体,对检测阴性病例的脑脊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相应病原。结果:2018—2019年共检测病毒性脑炎病例798例,病原阳性的病例213例,检出率为26.69%。主要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性脑炎全年均有发病,5—9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6.34%(450/798)。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风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发生在2—7月。病毒性脑炎病原检出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其中6~1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乙脑病毒引起的脑炎20岁以上患者占51.61%。结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河北省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2020年河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7—2020年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基因变异进化情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下载河北省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流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期间分离的37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对HA基因进行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河北省2017—2020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咽拭子标本57 67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 569份,阳性率为14.86%,其中甲型H1N1占总阳性的比例为40.52%(3 472/8 569)。全省11个地市均有该病例检出,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检出率最高的是25~岁组,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7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均属于6B.1大分支,氨基酸同源性在97.31%~100.00%之间,2017—2018年流行期涉及的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有S74R、S164T、S183P和I295V;2018—2019年流感毒株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为S183P、H126Y、N129D、T185I、L233I、N260D;2019—2020年流行株出现D187A和Q189E变异。结论:河北省甲型N1N1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HA基因与其编码的氨基酸逐年变异,2019—2020年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与2020—2021年北半球疫苗株A/Guangdong-Maonan/SWL1536/2019高度同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