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53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了解吉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防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 53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调查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将检测出MP-IgM阳性的456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533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56例,总感染率为18.00%,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患儿感染率分别为25.66%、19.74%、26.97%、27.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05,P=0.069).不同节气患儿的感染率也不同,冬至3.29%,小寒3.29%,大寒1.31%,立春3.95%,雨水4.61%,惊蛰4.61%,春分3.95%,清明4.61%,谷雨3.95%,立夏3.29%,小满1.31%,芒种1.97%,夏至6.58%,小暑1.97%,大暑4.61%,立秋2.63%,处暑2.63%,白露5.92%,秋分7.24%,寒露3.95%,霜降4.61%,立冬7.89%,小雪1.31%,大雪10.53%,各节气之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89,P=0.000).男性与女性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63.16%与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79,P=0.000).≤1岁、2~3岁、4~6岁、7~14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2.63%、30.92%、49.34%、1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105,P=0.000).结论 2021年各季节之间肺炎支原体发病率差异不大,各节气之间肺炎支原体发病率显示气候多变的节气发病率较高.2021年男性患儿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之间,4~6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叶片和土壤酶化学计量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养分限制海拔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6
氮(N)和磷(P)养分有效性是制约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生产力与碳汇功能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对多变环境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特征还缺乏充分的科学认识.山地生态系统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沿海拔的垂直变化格局为深入认识森林养分限制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平台.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沿巴朗山2 850-3 200 m海拔梯度的多点取样,从植物叶片N、P养分含量、化学计量变化和地下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海拔梯度下该区域森林养分限制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叶片N、P含量降低而N:P由12.33升高至15.00,表明随海拔升高该区域针叶林叶片生长由N限制转化为N-P共同限制,且P限制随海拔升高而表现出增强趋势;2)矢量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海拔下根际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矢量角度均>45°,且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域微生物受P限制,且海拔越高土壤微生物P限制越强;3)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海拔引起的气温变化是驱动岷江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的主导因素.综上所述,基于叶片和土壤微生物养分证据均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总体表现出P限制程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强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不同纬度植物群落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结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研究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有助于了解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甘肃省地理环境复杂,显著而多变的气候梯度形成了区域植被和环境差异,丰富了栖息地类型,具有显著的纵向连通性和纬度隔离性,以甘肃省典型纬度梯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和功能性状测定,计算净亲缘关系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平均成对性状距离(Mean pairwise trait distance,PW)来分析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和功能性状格局对不同纬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谱系α多样性指数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纬度的升高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2)系统发育结构在高、低纬度上趋于发散状态(NRI<0),在中纬度上又表现出聚集(NRI>0)的谱系结构,表明种间竞争作用减弱,环境过滤作用逐渐增强,随纬度继续升高相似性限制作用在物种聚集过程中占优势;而群落的功能性状结构随着纬度增加表现出与谱系结构相反的状态,因此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不一致;(3)植物高度表现出微弱的系统发育信号(P<0.05),其他性状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表明植物功能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与系统发育关系不大.总体而言,甘肃省典型纬度梯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由确定性过程主导,支持生态位理论,其中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作用在大多数群落物种聚集过程中占优势地位.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和年平均气温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性状格局影响较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气候带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的生态维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植物功能性状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植物功能性状是表征植物对环境差异的适应性及植物内功能的进化与平衡关系的重要属性,功能性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对于探讨植被对多变生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3个生物地理气候区(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和森林区)进行分层采样,通过野外试验测定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植物功能性状沿植被带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如下:(1)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叶氮磷比(LN/LP)、根碳含量(RCC)、根碳氮比(RC/RN)和根氮磷比(RN/RP)从草原区到森林区显著上升,而叶组织密度(LTD)、叶碳氮比(LC/LN)和比根长(SRL)显著下降.森林草原区的植物磷含量显著高于森林区和草原区.(2)水分条件是调节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变异的最主要因素,其能够直接影响叶和根性状,还会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间接作用于叶片功能性状.(3)从草原区至森林区,随着养分和水分可获取性的升高,植物群落会通过增大SLA,降低LTD和SRL以提高对干旱贫瘠立地条件的适应能力.氮(N)是草原区植物生长主要限制元素,而森林草原区则同时受到N、磷(P)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新安江源区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中国南方湿润区局地气候条件多变、下垫面情况复杂,导致蒸散发的测算较为困难.树木蒸腾是森林蒸散发的关键组成部分,树干液流监测成为树木蒸腾耗水研究的主要手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作为新安江源区的代表性植被,对该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气候调节等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树干液流测定系统量化新安江源区杉木树干液流速率(Js),结合气象梯度塔监测和土壤含水率连续观测,揭示杉木生长季(2020年4-9月)环境因子对Js变化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杉木Js呈显著季节性变化,其平均值8月最大,5月最小;环境因子中太阳净辐射(Rn)及饱和水汽压差(VPD)与Js的相关性最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小时及日尺度上主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59.1%、57.9%,其中,VPD和Rn对主成分1起主要作用,是影响该区杉木树Js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观测期Js峰值提前于VPD约(20±3)min,滞后于Rn约(100±5)min.杉木生长季由降雨产生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未对Js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天气条件下Js存在较大差异,晴天Js较高,主要呈单峰变化且启动早结束晚,雨天Js呈多峰型变化,启动晚结束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南方丘陵区马尾松-麻栎群落水分利用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植物水分利用过程复杂多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林分水分利用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明确气候变化下森林水分适应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南方丘陵区典型植物群落——马尾松和麻栎混交林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季节群落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结合土壤水、降水和植物根系因子探究植物水源转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尾松和麻栎水分利用特征相似,两者在旱季均主要利用0~40 cm 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60.0%和66.6%;在雨季随着土壤深层含水量的增加,两者主要水源逐渐向土壤深层转移.马尾松和麻栎的相似性比例指数在60%以上,表明两者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关系.麻栎根系吸水具有可塑性,在旱季吸收浅层水时,根系调节起主导作用;而水分是麻栎和马尾松在雨季水源转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与马尾松相比,麻栎对水分变化更敏感.在未来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两者对浅层水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两种乔木应疏植或间伐以优化森林结构应对水分胁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出海前干预对远洋渔业船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浅近海渔业资源的减少,沿海渔民捕捞作业逐渐向远海延伸,出海安全已成为航海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远洋渔业船员作为捕捞行业中的关键因素,心理健康是保证出海安全的前提,只有健全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远海作业顺利进行. 但是,远洋渔业捕捞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易受生物病原体的侵害,缺乏就医用药条件,船上机器噪音、船舶震动,多变的海洋气候、远离亲人、信息闭塞、交际圈局限、精神压抑、饮食单调且不节制、吸烟饮酒加上繁重的劳动等因素,均可能使船员神经系统失衡、内分泌失调及机体免疫力下降[1-4] ,造成远洋渔业船员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探讨提前干预措施在改善远洋渔业船员身心健康方面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 680 例远洋渔业船员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植物大化石定量重建云南景谷早中新世古气候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叶缘分析法(LMA)、气候叶相分析多变量程序(CLAMP)和共存因子分析法(CA)定量重建云南景谷中新世植物群的古气候.对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交叉验证,得出景谷古气候主要参数:年均温为16.0±1.3℃、最暖月均温为26.3±1.5℃、最冷月均温为6.2±2.6℃、生长季为8.6±0.7个月、生长季降雨量为1 492±218 mm、连续3个最湿月降水为701±139 mm和连续3个最干月降水为170±41 mm.这些数据反映了景谷中新世气候应属于南-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同时,该植物群含有大量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也支持这一结论.另外,景谷地区早中新世温度、降水量季节性差异可能暗示了当时已经出现较弱的季风信号,但强烈的典型季风气候体系在当时可能尚未建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代岭南医家黄霄鹏医学思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据《贻令堂医学三书》总结清代岭南医家黄霄鹏的学术思想.认为黄氏遍读医籍,擅长诀微摘要;治法上外感宗吴鞠通,内伤依陈修园,临证明辨外感内伤,从病源、证候、治法、传染等角度辨析伤寒与温病的不同;立足岭南气候环境特点,深研暑证,融合名家论治痹病经验而自成特色;用药强调气味补泻、引经报使;用方不泥于古,灵活多变,加减化裁使之符合临床实践,深有岭南用药特色;养生以节饮食为要,重视疾病禁忌等方面.黄霄鹏偏重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总结与提炼,体现了岭南医家务实包容的内涵实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驻高原部队卫勤保障实践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多变,加之近年来维稳处突、自然灾害及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驻高原部队的卫勤保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笔者从高原的地域特殊性、气候多变性、遂行任务多样性三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参加“5.12汶川抗震救灾”“4.20庐山抗震救灾”“2013草坡泥石流”“阿坝州H7N9疫情”“6.24叠溪山体垮塌”等多次军事卫勤保障任务,按“前期预案制作、战前卫勤教育、遂行任务保障”三个方面探讨提升驻高原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