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泡样软组织肉瘤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7岁,因右大腿外侧肿物生长7个月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股外侧肌内见一大小约7.3 cm×4.5 cm×3.6 cm实性偏高回声肿物,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回声不均,内可见大量囊泡样、管状及血窦样结构(图1A);CDFI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测得阻力指数0.46(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已完成规律随访1年的42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130例患者存在心房颤动发作(心房颤动组),299例患者无心房颤动发作(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术前心脏超声参数、术前及随访期间内长期服用药物,并读取随访时程控仪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高频事件持续时间及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76.92±8.68)岁 vs.(64.62±10.01)岁,P=0.004],男性占比较高(56.92%vs.45.48%,P=0.029),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较多,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大[(40.45±9.13)mm vs.(38.22±7.95)mm,P=0.045],心房起搏比例、心房电极阻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11,95%CI:1.134~1.216)、男性(OR=1.572,95%CI:1.031~2.396)及心房起搏比例较高(OR=1.021,95%CI:1.011~1.032)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年龄、男性及心房起搏比例高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心血管疾病急救需求的急诊科临床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师教学和科室建设情况调查结果,为提升急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急救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于2024年5月20日至29日,通过电子问卷,对多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以计数资料的百分比表示,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 共计304份问卷纳入本研究,其中心内科医师占9%;89.8%的医师在心内科轮转时间<3个月;仅22%的学员进入过心内科导管室;观摩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及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如缺损修补、肺动脉压力测定)、肺栓塞微创手术的学员比例较低;能正确分析心脏超声报告的医师占19.7%、能识别心脏超声切面的医师占12.1%;能通过心电图正确诊断心律失常的医师占98%.结论 急诊科医师的心血管疾病背景知识全面性不足,应加强生理解剖学习、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提升临床教学效果,应用虚拟手术和模拟场景予以训练,以便达到提升急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急救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的最终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诊断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眼科超声诊断设备包括常规B超、高频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诊断水平的进步,尤其是高频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科的应用发展,推动了视盘水肿、颅内压增高、颈动脉海绵窦瘘、眼缺血综合征以及巨细胞动脉炎等多种复杂神经眼科疾病诊断的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296例,IMLN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转移组(236例)和未转移组(60例),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IMLN转移的声像图特点及与转移相关的因素,ROC曲线分析IMLN长径、厚径、皮质增厚阈值及其诊断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IMLN超声表现分为四型:正常结构型,皮质增厚型,淋巴结门结构不清型和结节状软组织增厚型。②两组中,IMLN长径、厚径、个数及淋巴门结构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IMLN长径/厚径比值、IMLN血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诊断转移的IMLN长径阈值为10.5 mm,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5%、93.3%;厚径阈值为4.5 mm,AUC为0.7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9%、75.0%;长径联合结构类型、厚径联合结构类型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6.3%、93.3%及64.8%、81.7%;皮质厚度阈值为1.9 mm,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9%、86.7%。④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与体积、腋窝转移淋巴结长径、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是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转移的IMLN多表现为无淋巴门结构或者皮质增厚(≥1.9 mm),且IMLN多发有助于诊断转移。超声能较好地评估乳腺癌IMLN转移,IMLN长径联合结构类型的诊断效能更高。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强临床监测智能化研究 提升患者围麻醉手术期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临床监测技术体现了现代医学与生物工程、电脑技术与新材料的完美结合。医学发展与时代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临床监测技术更是现代医学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载体之一 [1]。既往的监测技术不断改进,无线智能监测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脱颖而出,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极大地丰富了临床监测的内涵,如传统的血氧测量技术改进为数字化血氧测量技术,通过复杂的信号处理系统,提高对动脉灌注信号获取和静脉噪声隔离的水平,使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的抗运动干扰性能以及获取弱灌注条件下信号的能力显著提高;超声可视化技术在围麻醉手术期的应用,让麻醉科医师多了"一只眼睛",使血管穿刺置管和区域神经阻滞操作又准又快;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使无数患者心脏手术效果得到了及时评估,并发症得到了及时处理;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镇静麻醉深度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机体、器官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使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得到更直接的指导;新型凝血监测技术使临床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判断和处理更为及时准确。同时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技术进入临床监测领域,使监测大数据信息获取和智能化分析更加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近闭合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多发生在晚孕期,患者多因胎儿左右心比例失调就诊。本文报告了1例孕37周 +2的病例。该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增大、右心室壁运动减低,三尖瓣大量反流;二维动脉导管显示不清,频谱多普勒于动脉导管处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考虑胎儿动脉导管宫内提前收缩。患者于检查次日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3个月复查新生儿心脏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血流动力学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容量状态,并评估临床治疗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老年AHF患者,运用超声评估存在容量过负荷并给予及时相应治疗者32例为A组,临床医师根据临床指标评估容量状态并立即给予相应治疗者32例为B组,比较超声明确患者容量过负荷状态与临床评估容量过负荷状态所需时间差异,自诊断AHF两组给予治疗48 h后,分析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临床参数、检验项目及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超声明确容量过负荷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组临床评估出患者容量过负荷所需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0.34)h比(9.21±2.57)h, t=-17.722, P<0.05]。治疗48 h后A组生命体征临床参数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B组[(87.87±4.38)次/min、(20.78±2.28)次/min比(94.78±6.53)次/min、(24.15±2.02)次/min, P<0.05];A组实验室项目脑钠肽(BNP)低于B组[(1122.00±132.07)ng/L比(1301.13±217.94)ng/L, P<0.05];A组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二尖瓣流入侨乡期E波与内侧产生的舒张早期组织多普勒e'波比值E/e'(15.69±2.79)、下腔静脉内径(IVC)(1.77±0.16)cm、超声肺部评分(LUS)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3±1.15)分比(12.13±1.70)分, 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E/e'、IVC是评估患者容量过负荷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为呼吸频率( OR=1.650,95% CI:1.104~2.466, P=0.015),E/e'( OR=1.631,95% CI:1.065~2.498, P=0.024),IVC( OR=1.714,95% CI:1.250~2.349, P=0.001)。 结论:运用超声血流动力学能较早评估老年AHF患者的容量状态,早期给予治疗后病情改善较好,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早期容量管理的循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研究散光矫正型与非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T 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并与非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ReSTOR IOL)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ART IOL植入术的患者39例50眼和联合ReSTOR IOL植入术的患者32例41眼,分别作为ART组和ReSTOR组。对比2个组患眼术后3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CDVA)、显然验光、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CS)、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二维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不同对比度下OQAS值(OV 100%、OV 20%、OV 9%)、总像差、总低阶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像差。结果:术后3个月,ART组和ReSTOR组的UDVA分别为(0.07±0.09)LogMAR和(0.09±0.12)LogMAR,CDVA分别为(-0.01±0.07)LogMAR和(-0.01±0.07)LogMAR,UIVA分别为(0.23±0.11)LogMAR和(0.22±0.13)LogMAR,UNVA分别为(0.11±0.15)LogMAR和(0.06±0.11)LogMAR。ReSTOR组的UNVA略优于A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5, P=0.040)。ART组和ReSTOR组的平均焦点深度分别为(4.12±0.79)D和(4.24±0.95)D。ART组术后残余散光为(0.32±0.31)D,较术前角膜散光的(1.27±0.40)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09, P<0.001)。ART组在明视6、12和18 c/d,明视眩光12和18 c/d,以及暗视3、6和12 c/d空间频率时的CS值略低于ReST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不具有临床意义。ART组的SR和OV 20%值分别为0.14±0.05和0.55±0.24,略低于ReSTOR组的0.17±0.06和0.6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12, P=0.048; t=-2.557, P=0.043)。ART组在5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和彗差分别为0.88(0.59,1.13)μm和0.21(0.13,0.30)μm,高于ReSTOR组的0.58(0.47,0.74)μm和0.10(0.08,0.21)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73, P=0.038; Z=-2.101, P=0.036)。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ART IOL植入可以在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和主客观视觉质量,但暗光下或中低空间频率的解析能力略弱于ReSTOR IOL植入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