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地掌握南丹县中药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走访栽培基地及相关的管理部门等方式,对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南丹县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1 222种,隶属174科691属;优势科为豆科、菊科、大戟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生活型多以草本、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入药部位种类最多的为全草类,其次为根及根茎类.南丹县重点调查的植物药材67种,涉及基原植物63种.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中有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物种有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濒危(EN)、近危(NT)、易危(VU)的物种有4种.结论: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但存在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等问题,且当地中药材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议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制定有效措施,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贵州有毒维管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贵州因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同时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对有毒植物的利用极具民族特色.为加强有毒植物识别,有效规避毒害风险,更好地开发利用有毒植物资源,通过文献收集和野外调研贵州境内有毒维管植物,对其科属种资源分布、生活型组成、毒性特征、利用价值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调查后发现,贵州有毒维管植物有523种,隶属于113科336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优势属为杜鹃属(Rhododendron)、大戟属(Euphorbia)、茄属(Solanum)、天南星属(Arisaema).生活型以草本植物最多,占48.56%,灌木次之.在黔南和黔西南有毒物种分布较丰富;有毒部位以全株有毒为主,占42.48%;毒性成分以苷类为主,占43.40%;以消化系统急性中毒症状为主,占65.97%.药用植物以全株药用为主,占41.49%;功能主治用于骨伤科最多,占42.26%.利用价值有45种可食用、138种可观赏、201种有经济价值、478种可药用.通过贵州有毒维管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研究,基本厘清了贵州有毒植物资源,对贵州有毒植物识别和科普宣传、中毒预防与控制及监测、中毒案事件侦查及毒物溯源、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瑞丽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摸清云南省瑞丽市药用植物资源的本底情况,为瑞丽市中药产业及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方法:采取野外样地和样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瑞丽市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类型、结构组成、生活型及其传统药用知识和民族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瑞丽市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有 805种,隶属于 146 科 547 属,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其中豆科、菊科、大戟科植物属于当地优势科.国家重点调查品种有35 科 68 种.聚居地少数民族医药与中药资源有诸多联系.结论:瑞丽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资源蕴藏量不大,需加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度挖掘瑞丽地区傣族、景颇族药用植物资源的潜力,促进少数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模式标本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模式标本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和凭证,也是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基本资料.为提高模式标本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充分利用和互惠共享,该文对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模式标本的种类组成、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本馆完成信息数字化的模式标本共计4 645号,5 736 份,隶属于 170 科 619 属 2 128 种(含种下等级),馆藏模式标本收集的优势科有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山茶科、兰科、荨麻科、百合科、猕猴桃科、大戟科、柿科和杜鹃花科等,优势属有秋海棠属、蜘蛛抱蛋属、马兜铃属、紫金牛属和冬青属等.(2)模式标本分别采自中国的 20 个省(区、市)以及其他2 个国家,模式标本采集较多的省区有广西(48.19%)、海南(24.14%)和广东(11.63%).(3)历年模式标本采集高峰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50 年代,模式标本命名高峰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兴起,以及开展《中国植物志》编研等有关,模式标本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1 年,橱柜时间最长为 82 年.该文还对模式标本的馆藏现状及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蓖麻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大戟科蓖麻属植物,其整株可作为传统中药和民族药使用,具有治疗跌打损伤、泻下通滞和消肿拔毒等功效.化学研究表明,蓖麻具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型涉及萜类、甾醇类、黄酮类、脂肪酸类、生育酚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和香豆素类,而且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氧化、消炎镇痛、抗生育、神经抑制、抑菌和杀虫等.本文旨在综述蓖麻的化学成分和生物药理活性,以期为蓖麻的后续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巴豆烷型活性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巴豆烷型二萜是一类结构特殊、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主要从大戟科和瑞香科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根据分子结构中官能团的差异可以分为佛波酯型、C-4 脱氧佛波酯型、C-12 脱氧佛波酯型、C-16 或C-17 取代佛波酯型、其他型.因其多数呈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有望开发成为抗艾滋病、抗结核、抗肿瘤等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在医疗卫生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综述了从 2013 年以来新发现的 115 个巴豆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通过对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类化合物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临床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药用维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为摸清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南药品种的生态适宜性,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对馆内药用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馆内保存有药用植物809种,隶属于156科589属,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14个科,共347种,占总种数的42.89%,优势属不明显.药用植物生活型主要以草本为主,占49.44%.入药部位以全草、根和根茎、叶及果实种子为主.892种药材被2020版《药典》收载的有245种,药性以寒性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味药为主,合占92.61%.按功效分类,数量最多的是清热药,有274种,占比30.72%.系统总结了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现状,并综合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博物馆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建议,为后期开展南药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全面了解广西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开展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基于作者2023年即将出版的《广西植物物种编目及红色名录》一书数据,形成了最新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共计262科1,793属8,221种57亚种460变种1变型,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6科118属699种3亚种13变种1变型,裸子植物7科21属60种5变种,被子植物219科1,654属7,462种54亚种442变种.广西分布的喀斯特专性植物共计129科385属1,209种2亚种49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4.42%;喀斯特专性植物中,物种数排名前10位的科分别为苦苣苔科、天门冬科、兰科、茜草科、荨麻科、秋海棠科、爵床科、报春花科、樟科、大戟科;排名前10位的属分别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秋海棠属(Begoni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楼梯草属(Elatostema)、螺序草属(Spiradiclis)、耳蕨属(Polystichum)、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珍珠菜属(Lysimachia)、马蓝属(Strobilanthes)、蛛毛苣苔属(Paraboea).仅见于广西分布的维管植物特有属已知有4属:头序冷水花属(Metapilea)、异裂菊属(Heteroplexis)、异片苣苔属(Allostigma)和圆果苣苔属(Gyrogyne);特有种901种3亚种61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1.04%.广西共有349种维管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约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33.46%.本名录的动态更新是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阶段性的汇总和归纳,但目前仍有253种存疑种类,这些种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的编目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此,本文呼吁相关植物学者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中药狼毒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药狼毒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的干燥根,主要含有萜类、鞣质、苯乙酮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糖类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癌、抗白血病、抗菌、抗病毒、抗痛风、杀虫和抗氧化等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狼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狼毒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桐子MYB基因家族的鉴定及JcMYB308基因的克隆与低温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MYB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对环境胁迫的应答等过程.该实验基于小桐子基因组数据库,对MYB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克隆了小桐子JcMYB308基因,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及低温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桐子全基因组共鉴定到213个MYB基因家族成员,聚类为6个亚家族.克隆的JcMYB308基因片段长度为713 bp,基因结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均含有两个外显子,进化树显示其与同属大戟科的蓖麻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62.7%.qRT-PCR表达分析表明,小桐子JcMYB308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根与茎中低温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表达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