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亚热带森林筑巢独栖蜂类群及其寄生者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筑巢独栖蜂包括捕食者和传粉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巢管法用于研究筑巢蜂的生物学、生活史、多样性和生态学特性,但此前较少用于研究亚热带森林中的独栖蜂.经过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实验(BEF-China)新岗山样地5年的长期定点监测和实验样本积累,我们发现了独栖蜂的主要类群和发生规律.巢管法共获得128个物种,隶属于3目25科.其中传粉者占全部独栖蜂的26.6%,共2科12种,主要为分舌蜂和切叶蜂;捕食者约占全部独栖蜂的73.4%,有4科44种,以蜾赢、蛛蜂、泥蜂和方头泥蜂为主;独栖蜂寄生者有19科72种,主要类群是麻蝇、蜂虻、青蜂、钩腹蜂和姬小蜂.独栖蜂物种组成中传粉者多样性显著低于捕食者.同时独栖蜂中普遍存在着雌雄羽化异律现象,即雄性先羽化,并在越冬个体中更明显.切叶蜂科和方头泥蜂科的发生时间比蜾赢亚科和蛛蜂科的发生时间更集中.此外,通过构建独栖蜂及其寄生者的互作网络,我们发现寄生者多度和多样性受较低营养级寄主的上行控制效应调节.上述结果揭示了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独栖蜂及其寄生者多样性,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野生独栖蜂资源,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肾头蝇属一新种及古北区肾头蝇属检索表(双翅目:头蝇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记述了中国辽宁省发现的肾头蝇属1新种,并编制了古北区肾头蝇属10个种的检索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调查我国北京西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资源,对该地区寄蝇科昆虫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和区系分析,提供了已知种的寄主.基于马氏网共采集到寄蝇科昆虫240头,采用比较形态分类方法,整理鉴定出4亚科17族46属68种,分别占中国已知40族、280属和1252种的42.5%、16.43%和5.43%.其中湿地长唇寄蝇Siphona paludosa、 阔长唇寄蝇S.foliacea、 裸等鬃寄蝇Peribaea glabra、 金龟长喙寄蝇Prosena siberita种群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种类,为该区域森林灌丛生态系统中寄蝇群落的优势种群.该保护区寄蝇科物种多样性较高,多样性指数在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分别为3.61和3.49,优势度指数在属级和种级水平分别为15.22%和32.93%.该地区寄蝇区系主要组成有23古北界种,38种古北、 东洋两界共有种,另有8中国特有种.发现2中国新纪录属:瘦腹寄蝇属Gastrolepta(Rondani,1862),腹寄蝇属Cistogaster(Latreille,1829);2中国新纪录种:黑瘦腹寄蝇Gastrolepta anthracina(Meigen,1826),胸带棘寄蝇Phytomyptera zonella(Zetterstedt,1844),给出其主要鉴别特征和外形照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河北省住区蝇类监测及标本复核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精准掌握河北省住区蝇类实际侵害状况,为蝇类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7个监测点捕获的蝇类标本经复核鉴定,将监测与标本复核结果采用x2x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 W检验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7一9月共收到供复核蝇类标本2 554只,隶属8科14亚科28属56种,优势种为家蝇(46.63%)、大头金蝇(14.25%)、丝光绿蝇(5.68%)、棕尾别麻蝇(4.03%)、铜绿蝇(3.88%)和厩腐蝇(3.45%),其他蝇种占19.89%,与同期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487,P<0.001).标本复核结果总蝇密度为6.921 4只/笼,与同期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37.500,P=0.308).河北省中部海河平原地区捕获蝇种数达36种.不同生境总蝇密度以农贸市场为最高,达到11.33只/笼,与同期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10.000,P=0.068),农贸市场、餐饮和居民区优势种为家蝇,绿化带优势种为棕尾别麻蝇和大头金蝇,全年监测结果优势生境亦为农贸市场,不同生境优势种与之相同.7月总蝇密度最高,达到8.20只/笼,与同期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6.000,P=0.109),全年峰值亦为7月,各优势种在6-8月间达峰值,与标本复核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蝇类重点防治生境为农贸市场,6-8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