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构建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建立并评价SD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方法 取雄性SD大鼠24只,暴露大鼠右股骨髁间沟,用电钻于股骨髁间沟处钻1个直径0.5 mm的小孔直通股骨髓腔,向髓腔内注入50 μL细菌密度为1×106/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用无菌骨蜡密封孔洞.观察大鼠术后行为学、切口愈合、体温、病灶大体感染等情况;术后 2、4、8 周,取大鼠造模股骨周围软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小动物CT机观察股骨影像学表现;术后2、8 周,取造模股骨组织制成病理学切片,进行H-E染色、吉姆萨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 造模后大鼠右后肢勾悬、不能负重,术后第 10 天左右手术切口完全愈合,第 12 天恢复至正常活动水平,第 15 天以后活动水平稍有下降.术后大鼠体温逐渐升高,感染部位局部红肿;2 周以后体温虽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体温,部分大鼠右膝关节局部出现包块;4 周后所有大鼠均有局部红肿和体温升高等症状.大鼠造模股骨周围软组织细菌培养可见均匀分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小动物CT机检查结果显示,术后 8 周大鼠造模股骨髓腔内炎症反应明显,骨质破环累及骨皮质全层,死骨形成并伴有新骨生成.造模股骨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 2 周骨髓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局限于骨髓腔内,可见皮质骨中胶原纤维连续排列,组织内含有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 8 周炎症迁延,皮质骨中胶原纤维大量断裂,皮质骨大量破坏且有窦道与外界相连,组织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进一步增多.结论 SD大鼠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造模成功,可较好地模拟临床骨髓炎病理生理变化,具有高度可复制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新型诱蚊诱卵器在社区伊蚊密度监测中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索1种更适合社区使用的伊蚊密度监测新型容器.[方法]2022年8月在上海市闵行区进行第一轮试验,采用人诱法选择1个绿化面积较大的白纹伊蚊密度较高的小区作为试验场所,根据容器的材质、颜色、孔洞的大小、形状、位置、顶盖颜色等进行随机点位布放65只新的试验容器,连续观察7 d并记录蚊、卵的诱捕结果.2022年9月进行第二轮试验,制作最佳容器后,将140只新型容器与140只传统容器进行对比实验.采用SPSS 2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实验的3类容器布放的第4天(D4)和第7天(D7)诱蚊诱卵的效果有明显变化.一类容器中200 mL杯身上设3个圆形孔洞的容器诱蚊诱卵效果最好,诱蚊/卵阳性率为45.5%(5/11)、其他杯型诱蚊/卵阳性率为12.0%(6/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3,P<0.001).二类容器显示圆型和椭圆形孔洞诱蚊效果较好为55.6%(5/9).三类容器提示悬挂式抗风能力强,3个圆形孔洞的诱蚊效果最佳为66.7%(2/3),且容器壁不宜使用毛糙材质,因易造成蚊逃逸.结合3种容器,应制作顶端透明、侧边上方1/3设为黑色且开3个圆洞的新型容器.在排除人为因素的情况下新型容器的有效回收率较传统容器高,诱蚊诱卵效果与传统容器相当(χ2D4=0.197,P=0.658;χ2D7=0.125,P=0.724),且具有防雨防风防侧翻的优势.[结论]新型诱蚊诱卵器可以提高容器有效率、整体回收率、密度精准性,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三维打印Ti-6Al-4V合金孔洞几何特征与空间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维(3D)打印技术因其增材制造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其中电子束烧结技术(EB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3D打印工艺.该工艺打印的金属构件因常含有微观孔洞缺陷而降低了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性能.本文针对电子束烧结工艺打印的两种不同形状的植入体Ti-6Al-4V合金试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试样内的孔洞进行了测量,统计并分析了孔洞的数量、体积、形状以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形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束烧结Ti-6Al-4V合金的微观孔洞缺陷数量,但不同试样的孔洞均以小于0.000 2 mm3的小体积孔洞为主,占孔洞总数的80%.反映试样孔洞奇异性的球度值较小,孔洞体积与球度值呈反比.对自由面的强化烧结有效降低了试样近表面的孔洞密度.本文结论对利用该工艺制备具有较好抗疲劳性能的医用植入体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实现对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通过综合各种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单项防治措施,科学地组建了一套高效安全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2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1 d时,综合防治试验田的黄曲条跳甲虫口密度与对照田相比分别降低了71.75%和73.64%;综合防治试验田收获期的小白菜单株孔洞数分别为7.22个/株和7.90个/株,显著低于对照田的26.34个/株和30.46个/株,且综合防治试验田小白菜的产量比对照田分别增加了13.36%和19.95%.该研究结果为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化包裹与致孔对中药提取物片剂制备性质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旨在研究包裹与致孔相结合的共处理对中药提取物压片及片剂相关性能的改善,并探究其对中药提取物的适用性.以4种中药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和碳酸氢铵分别为包裹剂与致孔剂,采用流化床进行共处理,测定并比较各种粉体的粒径、粒径分布、松密度、振实密度、含水量等粉体学性质和抗张强度、压缩比、快速弹性复原、崩解时间等相关压片及片剂性质,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粒子和片剂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 显示,仅加入HPMC的复合粒子的粒径、流动性和抗张强度均优于中药提取物原粉,而加入HPMC和碳酸氢铵的致孔粒子的这些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HPMC的加入会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间,而碳酸氢铵的致孔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进行改善.扫描电镜揭示了改性复合粒子形态的变化,以及致孔粒子和所制备的片剂表面存在许多孔洞.综上,将中药提取物与HPMC和碳酸氢铵一起进行流化共处理能够改善中药原粉的粉体学性质和压片及片剂性质,并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为改善一些中药提取物片剂制备性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干燥方法对射干药材干燥特性、外观性状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究不同干燥方法(阴干、晒干、热风干燥)对射干药材根茎外观性状和内在结构及成分的影响规律,为筛选适宜射干产地初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下,射干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射干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浸出物和6种黄酮类成分(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新鲜射干采用传统阴干干燥至水分平衡点耗时最长,约311 h,晒干干燥较阴干干燥耗时缩短了约19.3%,两者干燥曲线均较平缓,晒干样品断面颜色最接近鲜样,但内部充满大量孔洞,密度较低,结构疏松;采用热风烘干干燥(40,60,80℃)较阴干干燥能节省27% ~ 88%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干燥时间,药材内部孔洞较少,密度较大,结构紧实.在折干率上,热风干燥较传统干燥方法降低约13.7%;灰分受温度影响较大,40℃及以下的干燥条件下同传统干燥差异不显著,60,80℃处理中,灰分较传统干燥降低7.73% ~ 18.5%;传统干燥及40℃热风烘干干燥后样品中射干苷与野鸢尾苷(苷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60,80℃热风烘干干燥,而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和次野鸢尾黄素(苷元类成分)以60℃烘干含量最佳.故综合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考虑,热风干燥60℃处理后的药材质地坚实,内部结构紧密,外观性状较好,致毒副性苷类成分适当减少,苷元类成分含量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组织工程支架制备中超临界CO2技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作为组织工程研究中三大要素之一,组织工程支架可为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增殖提供理想的环境.传统的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方法,如粒子沥滤法、相分离法及静电纺丝法等在理论和技术上已较为成熟,但由于大多需要有机溶剂的参与,在制备过程中仍存在有机溶剂难以去除,以及支架孔洞难以控制、连通性较差等问题.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密度近似液体,黏度和扩散系数近似气体,具有流动性强、溶解能力大、传热效率高等特殊的理化性质,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在绿色温和的反应体系中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及药物负载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表面改性与致孔对干姜醇提物压片关键性能改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以干姜ZingiberisRhizoma醇提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表面改性、聚集与致孔相结合的共处理方式改善干姜醇提物的压片关键性能.方法 以共聚维酮(plasdone S-630,PVP/VA)和碳酸氢铵分别为改性剂和致孔剂,采用喷雾干燥共处理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干姜醇提物改性复合粉体,测定并比较各粉体的密度、流动性、粒径、孔隙率和压缩性等粉体学性质和抗张强度、屈服压、功和能等相关压片性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各粒子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 仅加入共聚维酮或碳酸氢铵制备的复合粒子的孔隙率、抗张强度(TS)、有效功(Esp)和能(E2)均优于原粉粒子.此外,相比于碳酸氢铵或共聚维酮单独制备的复合粒子,碳酸氢铵-共聚维酮(7.0%、14.0%、21.0%)共喷雾制备的复合粒子所压制片剂的抗张强度进一步提升:分别为(1)3.8~9.7、4.0~12.5、4.2~13.7倍和(2)1.5~2.1、1.3~2.2、1.2~1.8倍.即同时加入共聚维酮和碳酸氢铵制备的多孔复合粒子使上述性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另外,崩解时间会随共聚维酮加入而有所延长(9~14min),碳酸氢铵的致孔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进行改善.SEM揭示了改性复合粒子的形态变化及致孔粒子表面存在的些许孔洞.结论 将干姜醇提物与共聚维酮和碳酸氢铵一起进行喷雾共处理能显著改善干姜原粉的粉体学和压片及片剂性质,可为一些中药提取物片剂制备性质的改善提供一个可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