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ert子宫4例治疗方式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4例罕见子宫畸形Robert子宫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例Robert子宫患者的治疗方式、远期并发症及妊娠的随访情况。结果:4例Robert子宫患者中,有3例的直接就诊原因为严重痛经,且痛经进行性加重(2例为生育期,合并不孕;1例为青春期);1例为宫腔镜手术中确诊。4例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别为28、44、27、15岁。手术方式:2例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宫形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术;1例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宫形IUD放置术;1例青春期患者分次手术进行治疗,第1次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冷刀子宫斜隔切除术联合放置宫腔球囊,第2次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冷刀子宫斜隔切除术联合放置宫内支架。3例严重痛经患者术后痛经症状均明显缓解。采用传统电刀行宫腔镜子宫斜隔切除术的3例患者术后均因宫腔粘连多次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而采用冷刀切除子宫斜隔的1例患者随访半年未见明显宫腔粘连。4例患者中,2例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分娩,1例行4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但均失败,1例非生育期。结论: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冷刀切除术结合球囊及宫内支架的治疗方式不仅可有效切除子宫斜隔,并且在保护生育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能成为治疗Robert子宫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及预防复发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Folly尿管宫腔放置在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中的应用及其对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TCRA联合宫腔内放置节育环治疗,观察组39例则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手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内宫腔粘连情况、月经改善评分及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妊娠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29, P<0.05)。术前对照组宫腔粘连评分(22.14±2.57)分,月经状态评分(1.76±0.87)分;观察组分别为(23.05±3.08)分与(1.81±0.6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417、0.295, P均>0.05);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宫腔粘连评分(17.63±2.88)分,月经状态评分(1.07±0.38)分;观察组分别为(14.27±3.52)分与(0.53±0.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614、 t=7.767, P均<0.001);对照组组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297、4.539, P均<0.001);观察组组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723、12.575, 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为23.08%(9/39),对照组为46.15%(18/3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观察组妊娠率为12.82%(5/39),对照组7.69%(3/3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55)。 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能够显著提升近期疗效,预防再粘连发生,可更好地调节月经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与机械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与机械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效果及生殖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治疗的11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病情程度,将纳入的116例患者分为机械组54例,其中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分级中度41例,重度13例,采用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术;电切组62例,其中AFS分级中度47例,重度15例,采用电切分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宫颈形态、月经恢复及妊娠结局。结果: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重度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1.56±4.37)min与(23.73±4.27)min,长于机械组与电切组中度患者(27.56±4.37) min与(20.35±4.11)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4.74 ) ml与(12.56±4.26)ml,多于机械组与电切组中度患者(13.87±4.42 )ml与(9.5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981、3.014、3.214、4.011, P值分别为0.005、0.005、0.006、<0.001),机械组中、重度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电切组中、重度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电切组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245、4.742、4.591、4.347, P均<0.001)。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中度患者宫腔形态总有效例数分别为41、47例,均高于重度患者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2.304、15.615, P均<0.001);机械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9例,高于重度患者4例及电切组中度患者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4.347、5.100, P值分别为<0.001、0.025);电切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7例,高于电切组重度患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54, P<0.001);中度患者要求生育机械组与电切组分别为39、45例,成功妊娠27、31例,活产19、22例,足月产14、16例,均分别高于机械组与电切组重度患者要求生育10、11例(χ 2=4.087、 P=0.047,χ 2=5.332, P=0.015),成功妊娠4、4例(χ 2=4.111、 P=0.042,χ 2=3.996、 P=0.046),活产1、1例(χ 2=4.334、 P=0.033,χ 2=4.658、 P=0.027),足月产0、0例( P值分别为0.044、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并发症中度患者胎盘粘连分别为6、7例,胎盘植入分别为2、2例,分别低于低于重度患者胎盘粘连2、2例( P值分别为0.043、0.037),胎盘植入1、1例( P值分别为0.04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与机械分离术均对中、重度IUA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临床可根据各自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宫络学说"探讨"气化理论"在防治宫腔粘连所致反复移植失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多次胚胎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者,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快速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临床发现RIF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密切相关,对于该类患者,治疗主要采取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但术后复粘率高,着床率低等问题尚待解决.导师姜丽娟教授在"宫络学说"及"气化理论"思想指导下,分析其与RIF及IUA相关性,以"和畅子宫络脉法"为主要治疗原则,将"气化理论"贯穿于临床诊治全过程,对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显著提升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及防治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粘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宫腔粘连(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子宫肌壁间相互黏附导致的妇科疾病,以周期性下腹痛、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继发性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手段可通过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抗纤维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发挥防治作用.但目前部分防治方案尚缺少实验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下一步应重视通过体内外实验和大样本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UA及防治TCRA术后复发粘连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激素给药方式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子宫内膜代谢情况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不同激素给药方式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患者子宫内膜代谢情况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TCRA治疗的65例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皮雌激素组(22例)、口服雌激素组(22例)和口服雌孕激素组(21例).经皮雌激素组外涂经皮雌二醇凝胶治疗,口服雌激素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口服雌孕激素组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复合片治疗,三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三组子宫内膜代谢情况、IUA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三组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口服雌孕激素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经皮雌激素组和口服雌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IU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IU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口服雌孕激素组低于经皮雌激素组和口服雌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A患者TCRA后接受口服雌孕激素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代谢情况,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TCRA后336例孕产妇,根据术后孕产妇妊娠结局分为两组,正常妊娠组(245例)和不良妊娠组(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UA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以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实际应用效能.结果 336例IUA患者中,245例患者正常妊娠,妊娠率为7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宫腔内的手术次数是影响IUA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TCRA术中透明质酸钠凝胶是影响IUA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77(95%CI:0.842~0.91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和0.88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x2=6.961,P=0.224,提示模型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人工流产次数、宫腔内的手术次数是影响IUA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地预测患者复发风险,可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估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3D-TVUS)评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hysteroscopic adhesiolysis,HA)后子宫内膜相关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2 月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因有生育要求行HA的患者278 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在黄体中期应用3D-TVUS 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血流的测定,随访术后宫腔情况及妊娠结局等.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术后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上述因素对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 278 例患者失访 8 例、临床妊娠 143 例、异位妊娠 4 例、未妊娠 123 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宫腔镜探查评分、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预测模型对预测宫腔粘连术后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 0.827,约登指数为 58.5%,灵敏度为 74.8%,特异度为 83.7%.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的最佳界值分别为 6.22 mm及 1.42 mL.结论 术后宫腔镜探查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容积对宫腔粘连术后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患者术后妊娠计划及辅助治疗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子宫颈癌放疗后宫内节育器取出2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放疗后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取出的经验.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对23例子宫颈癌放疗后IUD在腹部超声引导宫腔镜下取出.对于阴道和(或)宫颈粘连,在腹部超声引导下,宫腔检查镜镜体喙部或弯钳钝性分离粘连,若镜体喙部难以分离粘连进入宫腔,在超声引导下探针探入宫腔,逐渐扩张宫颈管至6号扩宫棒,再次置入宫腔检查镜进入宫腔;对于宫颈挛缩明显且坚韧,宫颈钳无法钳夹宫颈,1-0可吸收缝合线缝扎阴道顶端挛缩的宫颈前唇和(或)后唇,助手牢固牵拉固定宫颈.结果 4例阴道部分粘连及宫颈挛缩,10例仅宫颈挛缩,余9例未见阴道粘连及宫颈挛缩.宫腔镜下见宫颈管粘连3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例,宫腔积脓2例,IUD嵌顿2例,其余13例为正常宫腔形态.23例腹部超声引导宫腔镜成功完整取出IUD(圆形12例,宫形6例,V形2例,Y形1例,T形1例,伞形1例),手术时间(19.2±10.9)min,均无宫腔假道形成、子宫穿孔、脏器损伤、阴道大量出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感染、栓塞、休克等并发症发生.23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1例继续同步放化疗,3例继续后装放疗,1例继续化疗,2例靶向治疗(远处转移),余16例定期复查恢复良好,无腹痛、发热及阴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颈癌放疗后如果癌灶大小及部位不影响IUD取出,应尽早取出,腹部超声引导宫腔镜检查在宫颈癌放疗后IUD取出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宫腔粘连一级预防的全面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及周期性腹痛等,妊娠早期易发生反复流产,妊娠晚期常出现胎盘植入、早产及产后出血等,导致生殖功能严重受损,一旦发生IUA治疗比较棘手.目前,IUA的治疗主要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hysteroscopic adhesiolysis,TCRA),但术后粘连复发率最高可达62.5%.所以预防IUA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宫腔操作和感染是导致IUA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和治疗宫腔感染,规范宫腔操作,结合术后辅助预防方法,如凝胶屏障、物理屏障及激素疗法等保护子宫内膜,能有效预防IUA的发生.其他的预防选择,如干细胞治疗、外泌体和富血小板血浆等尚处于研究当中.该研究现就IUA的一级预防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