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认知及管理现况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PMV)的认知及临床管理现况,为提高PICU医护人员对PMV的认识、规范PMV患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12日至9月12日以全国儿童PMV协作组中PICU医生、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表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统一发放、收集和审核。结果:(1)PMV相关资源配置:11家医院中,已成立PMV多学科医疗团队的有9家,开展呼吸评估技术如膈肌超声、气道峰流速监测的PICU分别占72.7%、36.4%;开展肺康复技术如气道廓清、诱发性肺量计训练、体外膈肌起搏仪刺激、转移床锻炼、吹气球、高压氧治疗的PICU分别占100.0%、9.1%、9.1%、9.1%、27.3%、27.3%。(2)儿童PMV疾病认知现况:认为PMV是指持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周的医护人员最多(41.3%),60.0%医务人员认为PMV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62.7%的医护人员认为导致PMV患儿撤机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是脑功能异常。(3)儿童PMV在PICU内管理认知现况:被调查者认为PMV患儿在疾病稳定期最常使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92.0%的医护人员撤机时会实施自主呼吸试验。58.7%的被调查者接受在机械通气3~4周时为患儿实施气管切开术。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会对PMV患儿实施膈肌功能评估、床旁康复训练、营养评估及镇痛镇静评估。(4)PMV患儿医院-家庭过渡管理认知现况:54.5%(6/11)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前对其家属提供家庭护理培训,1家中心设立了PMV专病门诊,45.5%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结论:目前国内PICU医务人员对于儿童PMV相关问题存在认知差异,儿童PMV缺乏系统化诊疗管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家属同步培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培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按照我院自制的"支气管哮喘常规护理方案及临床健康教育实施计划"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工作,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家属同步培训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家属同步培训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的理想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属同步培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家属实施同步培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其提供传统的护理干预;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培训.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0天的生活质量、心境感知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同步培训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预后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末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SF-36量表中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利于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肢体功能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