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荔枝蒂蛀虫SSR位点信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专一性危害我国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为短串联重复序列或微卫星标记,其在荔枝蒂蛀虫偏嗜选择寄主的遗传进化机制研究和荔枝蒂蛀虫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荔枝蒂蛀虫转录组数据,利用MISA软件从68996条转录组unigenes结果中发掘出10521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5.25%.荔枝蒂蛀虫转录组中SSR的主要重复类型为单碱基重复,占SSR总数的66.22%.其次是三碱基重复,占SSR总数的24.94%.在发现的33种重复基元中共筛选获得8种优势重复基元,其中A/T在单碱基重复基元中所占的比例达98.55%.基于筛选的SSR设计的9对引物中,有4对引物得到扩增预期大小的条带.荔枝蒂蛀虫SSR位点的信息分析将为探究荔枝蒂蛀虫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害虫综合治理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在多地呈暴发态势.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好耐性.近年来,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信息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和嗅觉分子机制已被解析,为制定该虫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危害特性、传播规律、化学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防控方面展望了该虫需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寄主植物的功能性状对桑寄生寄主专一性的影响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寄主多样性和寄主功能性状对桑寄生植物的寄主专一性的影响,调查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种类.结果表明,桑寄生植物共有2科5属6种1变种,感染隶属于58科190属286种寄主植物1323株.桑寄生在不同生境的寄生强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单一种植园的寄生强度最高,而在森林的分布最少.不同种类桑寄生的寄主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专一性程度(H?)为1.92~7.05,多度较高的植物更容易被感染.冗余分析表明,寄主植物的胸径、树皮含水量和树皮粗糙度对不同桑寄生的寄主利用差异有显著影响,而木质密度和树皮pH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不同种类桑寄生在热带植物群落的寄主专一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对寄主植物特定功能性状的偏好能解释部分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产地和入侵地紫茎泽兰对泽兰实蝇的选择性、卵巢蛋白质含量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杂草.比较专一性天敌泽兰实蝇对该杂草入侵前后植株的适应性,是揭示外来植物入侵后适应性机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方法]比较泽兰实蝇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紫茎泽兰植株的寄主选择性,并测定寄生于2类植株的上泽兰实蝇卵巢蛋白质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结果]泽兰实蝇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紫茎泽兰的选择无显著性差异;寄生在紫茎泽兰入侵地植株上的卵巢蛋白质含量较原产地植株上更高.解毒酶活力比较表明,入侵地紫茎泽兰上泽兰实蝇的羧酸酯酶活性低于原产地上的,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雌虫)活性比较则相反,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茎泽兰入侵后,专一性天敌泽兰实蝇的适应性有所下降,丰富了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中天敌逃逸假说的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视觉信号在昆虫检测植物寄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植物为数十万种昆虫提供各种资源,如食物、交配、产卵和躲避天敌的场所.目前对昆虫检测植物寄主的研究主要关注昆虫嗅觉系统和植物寄主挥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昆虫视觉系统发挥的作用关注较少.近年来,对昆虫视觉器官、光行为反应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昆虫具有优异的视觉能力,能够辨别植物寄主的颜色、大小和轮廓,应该将视觉纳入昆虫检测植物寄主的研究中.昆虫能够利用视觉信号准确检测寄主,远距离时,主要依靠植物寄主轮廓检测寄主,近距离时,寄主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昆虫视觉识别寄主的专一性研制诱捕装置,可为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滇川桂3省暗褐网柄牛肝菌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与介壳虫种类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离萼杓兰不同居群菌根真菌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离萼杓兰是兰科杓兰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已成为濒危植物.首次采用微生物免培养技术研究离萼杓兰不同居群菌根真菌组成及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从4个居群的离萼杓兰菌根中共获得310个ITS-taxa,其中,天生桥56个,白地村84个,纳帕村62个,吉能村108个;离萼杓兰菌根真菌分别涉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伏革菌属(Corticium)、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层孔菌属(Fomes)、毛壳菌属(Chaetom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和念珠菌根菌属(Moniliopsis)8个属及一类归属未定的真菌;不同生境条件可影响离萼杓兰菌根真菌的优势菌群,但胶膜菌属具有寄主专一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