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突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联合检测的2 249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结果: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67.05%(1 508/2 249),其中西双版纳、玉溪、宣威、红河和曲靖地区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6.92%、72.38%、71.88%、71.79%和71.24%;回族、哈尼族、壮族、布依族、满族、土家族和阿昌族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4.38%、85.00%、75.00%、100%、100%、100%和100%。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阳性率与性别( P<0.001)、吸烟史( P<0.001)、年龄( P<0.001)、病理类型( P<0.001)及是否宣威地区( P=0.027)有关,与民族( P=0.748)和肺癌家族史( P=0.676)无关。EGFR、RAS、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46%、10.98%、1.24%、0.89%和0.76%,ALK、RET、ROS1基因重排率分别为4.67%、1.29%和0.89%。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为56.67%,高于男性患者(33.19%, P<0.001);男性患者RAS突变率为12.66%,高于女性患者(9.17%, P=0.010)。汉族患者RAS突变率为11.49%,高于少数民族患者(7.17%, P=0.032)。宣威地区患者RAS突变率为24.74%,高于非宣威地区患者(8.15%, P<0.001);而EGFR突变率为40.63%,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45.25%, P=0.045);ALK重排率为1.56%,低于非宣威地区患者(5.31%, P<0.001);宣威地区未检出HER-2突变患者。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为51.10%,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9.70%, P<0.001);无吸烟史患者ALK重排率为5.35%,也高于有吸烟史患者(3.16%, P<0.001);无吸烟史患者RAS突变率为9.34%,低于有吸烟史患者(14.63%, P=0.008)。 结论:云贵高原地区NSCLC驱动基因表达的阳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EGFR、RAS突变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近,ROS1、ALK和RET基因重排率以及BRAF、HER-2和MET基因突变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GFR、RAS、ALK基因在云贵高原地区NSCLC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且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在选择靶向治疗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2013-2017年农村地区育龄人群HBsAg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地区育龄人群孕前HBV感染状况,筛查出HBV易感人群及高发地区,为孕前优生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2017年云南省农村地区接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8~49岁育龄人群。描述和分析不同特征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及其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农村育龄人群中,共筛查2 180 841例研究对象,HBsAg阳性率为3.13%(68 314/2 180 841)。男性HBsAg阳性率(3.56%,37 694/1 057 376)高于女性(2.73%,30 620/1 123 465);41~49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3.77%,3 126/82 931);少数民族HBsAg阳性率(3.77%,27 974/742 518)高于汉族(2.81%,40 024/1 425 870),瑶族HBsAg阳性率最高(8.20%,851/10 37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HBsAg阳性率最高,为3.97%(17 294/435 21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HBsAg阳性率最高(6.65%,3 875/58 232);深度贫困地区HBsAg阳性率(3.32%,19 755/595 665)高于贫困地区(3.17%,29 750/939 101)与非贫困地区(2.91%,18 809/646 075)。不同特征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云南省农村地区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与其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筛查地区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相关。育龄人群中,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尤其是瑶族)、来自西双版纳州和贫困地区HBsAg阳性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ABO和RhD血型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2013—2019年云南省接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20~49岁农村育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云南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群ABO和RhD血型的占比情况。在纳入的2 748 131名研究对象中,在ABO血型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A型(32.60%)、O型(30.60%)、B型(27.33%)和AB型(9.47%);在RhD血型中,RhD阳性占99.29%,RhD阴性占0.71%。云南省农村地区育龄人群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血型占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在参检人数超过3 000名的18个民族中,瑶族(42.75%)、布依族(40.58%)和傣族(40.37%)O型血占比高于其他民族,A型和AB型血占比最高的为佤族(分别为40.15%和11.23%),B型血占比中苗族(34.70%)、拉祜族(34.42%)高于其他民族;RhD-血型占比最高的为佤族(1.88%)。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O型血占比最高的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40.27%),保山市(36.39%)、临沧市(36.22%)和大理白族自治州(36.06%)A型血占比高于其他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30.83%)和曲靖市(30.48%)B型血占比高于其他地区,AB型血占比最高的为昭通市(11.19%);RhD-血型占比最高的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7%)。佤族A RhD+(39.36%)、A RhD-(0.78%)、AB RhD+(11.03%)、AB RhD-(0.20%)和O RhD-(0.48%)5种血型占比均高于其他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2023年中国11个城市3~18岁儿童青少年喘息的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022—2023年中国11个城市3~18岁儿童青少年喘息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于 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以云南西双版纳、江苏宿迁、内蒙古赤峰和呼和浩特、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宁夏银川、甘肃兰州和定西、山东临沂、吉林通化11个城市为研究现场,招募当地城区幼儿园儿童及中小学青少年为对象,最终纳入21 959名儿童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喘息资料(既往是否出现过喘息、近1年是否仍有喘息发作情况)、个人史、家族史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1年喘息发作的相关因素。结果:21 959名儿童青少年年龄为(12.09±3.65)岁,男童占52.3%(11 480名);既往喘息发生率为3.7%(816例),在近1年仍有喘息发生率为2.5%(5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大年龄、女童、足月顺产、无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无被动吸烟、偏食、自然受孕生产相比,低龄、男性、偏食、被动吸烟、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患过敏性鼻炎、剖宫产、早产、辅助生殖出生的儿童发生喘息的风险较高, OR(95% CI)值分别为0.86(0.84~0.88)、1.27(1.07~1.51)、2.31(1.95~2.75)、2.09(1.76~2.47)、3.5(2.80~4.37)、4.05(3.39~4.83)、1.20(1.02~1.43)、2.26(1.66~3.09)和1.67(1.01~2.78)。 结论:2022—2023年中国3~18岁儿童喘息发生率较前升高不明显;儿童喘息与儿童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被动吸烟、围产期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不同海拔及气象因素与变应原分布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变应原分布情况及气象因素对变应原致敏率的影响,为云南省不同地区制定合理的变应原筛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且常居住地为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红河州、昭通市、昆明市、大理州、迪庆州 7 个地区的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临床资料,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SPT检测的阳性结果及人口学资料;同时结合 7 个地区海拔及同期的气象数据(平均气温、平均年相对湿度、平均年风速和平均年降水量),分析海拔及气象因素与变应原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到 8 175 份数据,在不同气象及海拔下,尘螨及部分花粉变应原的S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海拔下(包括高海拔地区)尘螨仍为主要致敏原.尘螨SPT阳性率与平均年气温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P均<0.05);花粉SPT阳性率与平均年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0.05);尘螨SPT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云南不同气象因素及海拔地区致敏原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需个性化制定诊治及预防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和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氨氧化细菌(AOB)群落的干湿季变化特征,分析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环境变化对AOB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森林恢复显著影响土壤AOB优势门的相对丰度及其季节变化.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值在恢复前期达最大(71.3%),而放线菌门则在恢复后期达最大(1.0%);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的干湿季变幅分别在恢复前期和后期达最大.热带森林恢复显著影响土壤AOB优势属相对丰度及其季节变化.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毛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值在恢复后期达到最大,分别为66.2%和1.5%,而亚硝化弧菌属则在恢复前期达最大,为25.6%;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相对丰度的干湿季变幅最大值出现在恢复前期,而亚硝化毛杆菌属丰度的变幅则在恢复中期达最大.AOB群落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沿热带森林恢复进程显著增加且在湿季高于干季.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易氧化碳是AOB群落多样性和放线菌门丰度变化的主控因子;土壤容重和温度是变形菌门丰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pH、微生物生物量碳、含水率、铵态氮、容重和温度是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毛杆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的主控因子.因此,热带森林恢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容重及易氧化碳含量而调控优势类群的丰度变化,从而促进AOB群落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蚂蚁筑巢对热带橡胶人工林土壤甲烷排放季节动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蚂蚁筑巢能够通过改变土壤甲烷氧化/还原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调控森林土壤甲烷排放过程及季节动态.以西双版纳热带橡胶人工林群落为研究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蚁巢和非巢土壤甲烷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分析蚂蚁筑巢引起热带人工林土壤功能微生物、微生境及土壤养分改变对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非巢地相比,蚂蚁筑巢显著降低了橡胶人工林土壤甲烷排放,年均通量减少59.9%.干季蚁巢土壤是甲烷汇(-1.770 μg·m-2·h-1),相较非巢地减少了 87.2%;湿季蚁巢土壤则为源(0.703 μg·m-2·h-1),其甲烷排放量增加了 152.7%.2)蚂蚁筑巢改变了土壤温湿度及碳氮养分含量.相较于非巢地,蚁巢土壤温度、湿度及碳氮组分含量年均增幅达4.9%~138.5%,其对甲烷排放通量的解释率分别为90.1%、97.3%、27.3%~90.0%.3)蚂蚁筑巢改变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相较非巢地,蚁巢年均甲烷产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变幅为-9.9%~61.2%,且高于甲烷氧化菌群落(-8.7%~31.1%),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变幅分别为46.8%和-6.3%.甲烷产生菌对排放通量的解释率(78.4%)高于氧化菌(54.5%),甲烷产生菌与甲烷氧化菌优势属对排放通量的解释率共为68.9%.4)结构方程表明,甲烷产生菌、氧化菌、土壤含水率为甲烷排放通量的主控因子,其对土壤甲烷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5.6%、95.0%和91.2%,而土壤温度、碳氮组分的贡献(73.1%~87.7%)次之.因此,蚂蚁筑巢主要通过改变甲烷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水分状况而影响甲烷排放季节动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疫情报告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日咳的分布特征,对地区间发病率进行聚类分析.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22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2 115例,年均发病率为0.253 4/10万.病例以0~<5岁组儿童为主(79.95%),0~<1岁组儿童年均发病率最高(11.440 4/10万),2018年后有成年病例报告.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二季度与三季度发病率较高,分别为0.073 8/10万和0.073 3/10万.云南省2005-2022年年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为 9.93%.2005-2014 年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11.82%,2015-2022 年呈快速上升趋势,APC 为50.62%.高流行地区为云南省玉溪市,上升较大地区为玉溪市、昭通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结论 云南省2005-2022年百日咳年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后快速上升.二、三季度为百日咳高发季节,0~<5岁儿童为百日咳高发人群,各地区间发病率和增长趋势存在差异.建议提升诊断和监测能力,加强云南省重点地区、季节和人群的疫情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澜沧江大鳞高须鱼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编辑人员丨2024/7/6
本文记述了位于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勐腊(补远江)流域段(101°14′2″E,21°24′36″N,海拔570m)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鳃上寄生的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一未定种.自然感染率为76.2%,感染强度为每片鳃3~10枚.未定种虫体平均大小为640 μm×129 μm,具2对眼点.后吸器由1对D.wunderi型中央大钩、1个长片状联结片和7对边缘小钩构成.交接器由交接管和支持器构成,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随后变细沿支持器直线延伸;支持器直管状,端部分两支为"并指状",与交接管相联结,像拇指包绕住交接器.上述特征与我国鲃亚科Barbi-nae鱼类上已记录的指环虫(齿形指环虫D.denticulati、倒刺鲃指环虫D.spinibarbichthi、角鱼指环虫D.epalzeorhyn-chus、条纹指环虫D.lineatus)有明显差异.28S rDNA部分序列分析显示,本未定种与寄生于意大利路库玛雅罗鱼Squalius lucumonis上的尹文指环虫D.yinwenyingae亲缘关系最接近,但碱基相似度只有95%.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本未定种为指环虫属科学上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补远江指环虫新种D.buyuanjiangensis sp.no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植物园迁地保护环境下纹瓣兰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深入了解濒危物种的繁殖特性,能为物种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和2023年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迁地保存的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主要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部形态特征、昆虫传粉特征以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表明,纹瓣兰的盛花期在4月中旬,单花花期7 d;群体花期约为36 d.花粉活力在开花第1天时最高,约为47.15%,之后呈下降趋势.柱头在整个单花期一直具可授性,开花第2天可授性最强.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纹瓣兰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繁育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较低为 6.9%.唇瓣的先端和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别为锥形和指状突起,基部的指状突起细胞外附着有油脂颗粒,可能是传粉者的报酬.药帽黄色,其表皮细胞为锥形细胞,能够反射光线,可能起到吸引昆虫的作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纹瓣兰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纹瓣兰的挥发性气味中(E)-乙酸-2-癸烯-1-醇酯含量最高.因此,纹瓣兰的花部结构与传粉昆虫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