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法对密枝圆柏、高山柏、垂枝香柏和香柏的枝叶,以及大果圆柏与滇藏方枝柏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NIST14谱库检索解析,并结合相对保留指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有量,并对枝叶部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62种成分,占各样品总成分的90.08% ~98.82%,包括单萜烯类15种、含氧倍半萜类11种、倍半萜烯类20种、含氧二萜类2种、含氧单萜类12种、异戊酸酯类2种,并以α-蒎烯、β-蒎烯等单萜烯类成分含有量最高.果实部位单萜烯含有量高达80%以上,主成分β-蒎烯含有量超过45%,与枝叶部位有显著差异.大果圆柏、滇藏方枝柏、高山柏和香柏中挥发性成分相似度较高,均以β-蒎烯含有量最高;密枝圆柏和垂枝香柏的最主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和α-松油烯.结论 该方法 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密枝圆柏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抗氧化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密枝圆柏Juniperus convallium进行化学成分和抗补体、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ODS-C18、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溶血法测定经典、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及作用靶点,DPPH、ABTS、FRAP法研究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密枝圆柏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9个:穗花杉双黄酮(1)、柏木双黄酮(2)、柏木双黄酮葡萄糖苷(3)、柚皮素-7-O-葡萄糖苷(4)、芹菜素(5)、山柰酚-3-O-(6"-O-E-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吡喃鼠李糖苷(8)和海波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异马尾松脂苷B (10)、异落叶松脂素-2a-O-β-D-葡萄糖苷(11)和异落叶松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2);萜类化合物3个:柳叶二醇(13)、3β-羟基山达海松酸(14)和(1R,3R,4aR,4bS,7R,10aR)-7-乙烯基-1,2,3,4,4a,4b,5,6,7,9,10,10a-十二氢-3-羟基-1,4a,7-三甲基-1-菲甲醇(15);以及大丁苷元(16)和β-谷甾醇(17).除16外,不同类型化合物对补体系统都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经典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浓度(CH50)为0.05~3.99 mmol/L,旁路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浓度(AP50)为0.58~19.13 mmol/L,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双黄酮类,是密枝圆柏中重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并且酚羟基和糖苷基团是影响其抗补体活性的重要因素.仅羟基基团较多的黄酮类(1~3、5~9)和木脂素类(10~12)化合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密枝圆柏中分离得到,黄酮及木脂素类是其抗补体和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且显示出一定的构效关系,为密枝圆柏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动态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亚高山暗针叶林是川西米亚罗林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了更好地了解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依据美国热带森林研究中心(CTFS)和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的建设标准,于2016-2019年在四川省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建立了一个面积为9.6 hm2(400 m×240 m)的动态样地.本文基于2019年9月完成的动态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区系类型、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径级分布.结果 表明:动态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存活个体共有50055株,其中独立个体24183个,分枝或萌株25872个,隶属于14科20属32种.温带区系成分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64.28%和85.00%,温带区系特征明显.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云杉(Picea asperata)、松潘小檗(Berberis dictyoneura)和滇川醉鱼草(Buddleja forrestii为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目的 12.50%.共有10个物种的重要值>2,其重要值之和为90.54.排名前4位的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糙皮桦(Betula utilis)、密枝圆柏(Juniperus convallium)和紫花茶蔗子(Ribes luridum)的重要值分别为30.55、15.74、9.95和8.80.动态样地面积小于1.6 hm2时,物种数目随动态面积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当动态样地面积达到6.76 hm2时,32个物种全部出现.动态样地内所有存活个体的平均胸径为5.29 cm,整体径级分布呈倒"J"型,DBH<2.5 cm存活个体数量占总个体数量的59.6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海三江源地区三种天然圆柏林更新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明确青海三江源地区3种天然圆柏林的更新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对天然林保护与经营提供参考,本研究评价了圆柏林天然更新等级,分析了林分因子和林地土壤因子对圆柏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天然圆柏林更新不良,更新潜力不足.大果圆柏林、祁连圆柏林和密枝圆柏林平均更新密度分别为332、279和202株·hm-2,更新个体的高度集中在1~3m.大果圆柏林下有极少量幼苗存在,数量为12株·hm-2,密枝圆柏林和祁连圆柏林下无幼苗存在.大果圆柏林更新密度与林分密度、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木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密枝圆柏林更新密度与草本盖度、人为干扰度、林地坡度和林地土壤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祁连圆柏林更新密度与林分密度、林地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果圆柏林更新主要受林下灌木盖度和林地土壤有效磷影响;密枝圆柏林更新主要受林下草本盖度、林地土壤全氮和人为干扰影响;祁连圆柏林更新主要受林下草本盖度和林地土壤速效钾影响.为促进三江源天然圆柏林的保护和天然更新,应加强森林封禁管护力度,合理调控林下灌草盖度,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改善林内生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江源地区刺柏属植物群落类型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刺柏属(Juniperus)植物群落是该地区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调查了刺柏属植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通过对53个样地的样方数据分析,量化描述了其各个群落类型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原则,该区刺柏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祁连圆柏(J.przewalskii)林、大果圆柏(J.tibetica)林、密枝圆柏(J.convallium)林、塔枝圆柏(J.komarovii)林、大果圆柏灌丛和密枝圆柏灌丛,进一步分为15个群丛.(2)调查所得维管植物共有142种,隶属34科90属,其中菊科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16.20%.(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其中乔木层优势种单一,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及灌木状的大果圆柏,草本层以薹草属(Carex)和马先蒿属(Pedicularis)占优势.(4)该区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占总种数的52.59%,温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等为本区分布占比较大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种占47.41%;区系成分呈现横断山植物区系和唐古特植物区系成分互相交融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圆柏本草考证及使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证圆柏基原植物,调查其使用现状.方法 通过本草考证,结合样品调查和标本鉴定,对圆柏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性味、功能主治进行考证和整理.结果 圆柏药材的基原涉及1科3属约14种植物,目前主流品种为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香柏J.pingii var.wilsonii、滇藏方枝柏J.wallichiana和大果圆柏J.tibetica,而祁连圆柏J.przewalskii、密枝圆柏J.convallium和方枝柏J.saltuaria使用较少,未见圆柏J.chinensis和垂枝柏(曲枝圆柏)J.recurva的商品药材.圆柏的药用部位主要为带叶的短枝(有些含少量果实).圆柏枝叶性味以苦、凉为主,能清肝、胆、肺热,除湿,解毒,干黄水;果实性味以甘、辛、平为主,能清肾、肝、胆、肺热,愈疮,利胆.结论 圆柏基原植物较混乱,需开展不同品种的质量评价研究.圆柏果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应加强其化学成分及药效评价考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