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40例),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40例),通过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ANSS评分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评量表的结果发现体感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评分,观察组的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的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解析东山湾表层水体硝态氮污染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识别和量化海湾水体硝态氮污染,对管理海湾水体环境至关重要.东山湾是福建省东南沿海重要的半封闭海湾,湾头漳江河口和湾口分别存在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同时也伴随着海水养殖等人类活动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海湾表层水体理化参数、稳定同位素(δ15N-NO3-、δ18O-NO3-和δ15N-NH4+),结合Mix-SIAR同位素混合模型等统计方法,定量化分析漳州东山湾表层水体硝态氮污染.结果表明:东山湾表层水体叶绿素a和溶解无机氮浓度呈现较为明显的梯度变化,表现为由漳江河口向东山湾湾口方向逐渐下降,叶绿素 a、NH4+、NO3-和 NO2-浓度的最大值分别为 45.2 μg·L-1、52.67 μmol·L-1、379.2 μmol·L-1 和 3.93μmol·L-1;表层水体NH4+和NO3-的氮、氧同位素值则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东山湾表层水体潜在氮源主要来源于漳江河口的淡水输入、养殖废水以及地下水等,其中漳江河口淡水输入的贡献最大,占25.2%,养殖废水、地下水以及城市污水分别占24.6%、19.0%和15.1%.可见,漳江河口淡水输入是东山湾表层水体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林带断面形状及布置形式对防护林带防风效应影响的大涡模拟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探究不同结构特征的防护林带的风速流场及空气动力学特征,对合理配置防护林带、减轻风沙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树冠假设为多孔介质,以总高度(H)为7 m、冠层高度为5.8 m、冠层底部宽度为2 m的日本"築地松"林带为例,考虑5种林带断面形状(矩形、迎风直角三角形、背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抛物线形)和4种布置形式(单条林带、L型林网、U型林网和矩型林网),采用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揭示不同结构特征的防护林带的平均风速流场及湍流结构,研究林带断面形状和布置形式对防护林带防护距离及防护面积等防风效应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野外实测得到的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和湍动能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分别为5.5%和12%,多孔介质冠层模型可成功再现林带背风区的平均风速和湍动能.矩形断面林带冠层体积最大,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最显著,在靠近林带附近的背风区中上部(z≥0.5H,z表示高度)区域,平均风速和湍动能显著降低,防护范围最大;抛物线形断面林带的防护范围其次;断面形状呈迎风直角、背风直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林带再次.在林带下游水平距离(x)≥10H的区域,不同断面形状林带的平均风速和湍动能趋于相同.对比单条林带、L型、U型和矩型林网的流场结构特征发现,与来流风速垂直方向的林带越多,林带冠层后的风速衰减越明显,气流需要更长的距离方可恢复至来流风速,而与来流风速方向平行的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极为有限,因而,U型和矩型林网比单条林带和L型林网的防风效应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防护林带的结构配置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论中华鲟抢救性保护的途径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江海洄游性鱼类,其成体可达4m,体重超700 kg,寿命40龄以上,历史上在长江中的洄游距离超2800 km,因其独特的洄游特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图 1)[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冠心病患者血清miR-3129-5p和miR-6870-3p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目的 探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miR-3129-5p和miR-6870-3p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CHD组),根据Gensini评分将CHD患者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3)和重度组(n=20),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生CHD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对CHD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增加,CHD患者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1=0.411,r2=0.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miR-3129-5p、miR-6870-3p升高均为发生CHD的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为发生CHD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3129-5p、miR-6870-3p诊断C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52,敏感度分别为78.8%、83.8%,特异度分别为65.1%、56.3%,二者联合预测CHD的AUC为0.927,敏感度为77.5%、特异度为73.8%.结论 CHD患者血清miR-3129-5p、miR-6870-3p水平均升高,且血清miR-3129-5p、miR-6870-3p与CH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iR-3129-5p、miR-6870-3p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辅助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干燥综合征患者涎腺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检查与自身抗体唇腺活检结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S)患者涎腺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检查与自身抗体、唇腺活检结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4例疑似S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02年欧美国际联盟(AECG)诊断标准分成两组,SS组(n=64),非SS组(n=30).通过二维超声及VTIQ的检查,研究两组患者的颌下腺和腮腺剪切波速度(SWV)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SWV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探究SWV诊断SS的价值.研究涎腺SWV与自身抗体、唇腺活检结果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颌下腺及腮腺S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颌下腺中,SWV诊断S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2%和83.3%,AUC为0.866(95%CI:0.764~0.969);在腮腺中,SWV诊断S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3%和76.7%,AUC为0.867(95%CI:0.779~0.956).抗SSA/SSB抗体阳性患者的颌下腺及腮腺SWV值较阴性患者的高,唇腺活检结果阳性患者的颌下腺及腮腺SWV值较阴性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VTIQ技术在SS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涎腺SWV值与自身抗体、唇腺活检结果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论拯救中华鲟野生种群及其栖息生境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国宝级鱼类,典型的江海长距离洄游性物种,在海水中生长发育,在淡水中产卵繁殖,是全球能够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态系统中最大个体鱼类之一,最大体重记录达560 kg,最长年龄达40龄,目前仅分布于我国大陆架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干流[1—3].中华鲟起源于白垩纪,是古老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生态和渔业价值[1,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广西南丹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本文研究了广西南丹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以期为锑矿生态破坏区的生态恢复提供植物选择依据.结果表明:锑矿生态破坏区有维管植物共23种,隶属13科22属,多为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菊科.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植物分别是盐麸木(56.7%)、马桑(56.3%)和蜈蚣草(44.0%),而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58、1.32和1.57.乔木层盐麸木与乌桕(0.68)、草本层粽叶芦与鬼针草(0.99)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而灌木层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低(0.30~0.42),表明灌木层物种生态位分化程度较大.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主要物种间多数呈负相关(占比分别为83.3%和66.7%),植物群落不稳定;草本层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种对间正相关物种对数占比为52.4%,物种竞争较弱.总体而言,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不稳定,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以选择补充适宜该区生长且具有正联结的灌木和乔木,如马桑和苎麻、盐麸木和杉木等,促进植物群落正向演替,推动锑矿生态破坏区生态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干旱区生态环境评价:以阴山北麓内蒙古武川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实时评估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阴山北麓典型地区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区,利用谷歌地球引擎,耦合绿度、湿度、干度、表土粒度、热度5个指标,构建表土遥感生态指数(TRSEI),对武川县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残差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TRSEI的第1主成分贡献度超过70%,特征值均值达0.148,表明TRSEI能有效集成各生态指标信息,引入的表土粒度指标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重要意义.1990-2020年,研究区TRSEI波动范围在0.289~0.458,整体呈轻微恶化趋势;耕地及退耕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改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7.9%,而草地、裸地、城建区恶化,恶化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52.1%.未来,36.9%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而41.4%区域可能持续恶化.人类活动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面积占比88.6%;气候变化同样有显著影响,面积占比11.4%.TRSEI能够有效评估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利用土壤化学计量学和酶计量学揭示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状况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探索森林土壤中的养分限制对森林抚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为探究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中微生物养分的限制情况,在陕西省永寿县选择不同造林时间(15、25、35、45年)的刺槐人工林以及林地旁边的摞荒坡耕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磷酸酶(AP)活性的变化特征,通过化学计量和酶计量解析土壤养分限制状况.结果表明:土壤pH随植被恢复由碱性变为酸性;全磷在刺槐植被恢复的0~25年间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在0~25年间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有机碳、全氮、AP和LAP在25~45年间逐渐降低;NAG、BG、CBH在25~45年间先增加再降低.植被恢复过程中刺槐林的(BG+CBH)/(LAP+NAG)、(BG+CBH)/AP、(LAP+NAG)/AP均高于全球尺度的平均值.本研究区刺槐恢复过程中矢量长度小于1且逐渐增大,表明微生物碳限制逐渐增强;矢量角度大于45°且整体上降低,表明土壤微生物受磷限制且磷限制逐渐减缓,未出现微生物氮限制.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造林时间序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