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电材料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周围神经再生是世界难题。理想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降解性、组织相容性及一定的导电性能 [1,2,3]。文献报道显示,甲壳素、壳聚糖相对较为理想,但两者皆不具备导电性。为赋予支架材料导电性,规避甲壳素溶解性差等问题,发挥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降解性能好的特点 [3],本研究制备了纳米聚吡咯/不同乙酰度壳聚糖复合材料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各导管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调控神经干细胞命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导电、光学等特性,在包括眼科在内的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石墨烯与干细胞研究联系起来,研究其对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的调节作用。本文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对神经干细胞命运的调控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石墨烯相关材料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周神经损伤(PNI)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周神经损伤后机体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修复速度很慢且功能恢复不充分,这是外周神经损伤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手术和康复策略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改善轴突的内在生长能力,这个过程涉及信号传递和各种神经调节因子的正负调节。其次是改善损伤修复环境,其中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各自的作用改善抑制性环境。最后是修复后的神经与被支配组织的成功连接。人们一直在尝试开发基于生物材料的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方法,以再生功能失调的神经组织。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强、最轻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石墨烯基材料(GBMs)用于神经损伤被认为是一种新兴技术,为外周神经损伤修复带来了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打印聚醚醚酮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采用三维打印聚醚醚酮(PEEK)修补颅骨缺损的植入方式为原位嵌入,与其他修补材料比较,能更准确地适应颅骨缺损、外表更美观、患者舒适度更高,且因其具备不导电和隔热等优点,在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45例采用PEEK修补颅骨的患者与101例采用钛网修补颅骨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EEK修补的患者年龄更小;术后皮下积液、修补材料外露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塑形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功能化纳米材料结合并固定识别元件构建生物传感界面是生物传感器检测的核心环节。新型纳米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LDHs)、贵金属类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碳族材料及其他材料如导电聚合物等,利用不同性能、结构和形态的功能化纳米材料进行界面修饰,已经研制出多种性能优异的生物传感器,拓展了应用范围。主要综述了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其构建的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还原氧化石墨烯治疗癌症的生物分子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8/17
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是一种二维碳基纳米材料,在生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疏水性、机械性、导电性以及良好的表面改性易于进行表面官能团化,能够通过生物传感器、药物的装载和靶向递送等对癌症的治疗进行辅助,还借由其物理性质或官能团与细胞相互作用,参与生物体内各种信号网络的调控,因此在癌症治疗中有良好前景.诸多研究表明rGO参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或者抑制以及改变分子信号的传导,在此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介绍在癌症治疗的复杂分子机制中rGO所扮演的角色,并概述了其通过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诱发炎症,导致细胞自噬,影响癌症的转移以及增强其他纳米材料的抗癌活性等方式来诱导癌细胞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二维黑磷纳米材料用于骨与软骨组织修复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临床上骨与软骨组织的缺损非常常见,目前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植骨术、Masquelet技术、Ilizarov技术,而软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微骨折术、自体软骨移植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术,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近些年来,黑磷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正被广泛研究,由于它拥有优越的机械性能、导电性、光热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黑磷被认为在电极、场效应晶体管、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骨与软骨缺损的治疗方法现状以及黑磷纳米片用于治疗骨与软骨缺损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氧化石墨烯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外伤、感染、肿瘤等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治疗难点,而目前自体或异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应用受限,使得骨缺损临床疗效不佳,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高比表面积、力学性能优异、材料稳定,以及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的新型材料,将其与天然材料如明胶、丝素蛋白、胶原蛋白等或者人工合成材料如聚乳酸、聚醚醚酮、生物玻璃等结合形成性能独特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将会为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人工神经导管原材料选择与功能设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人工神经导管(nerve guidance conduits,NGCs)作为一种合成的神经移植物,为神经再生提供结构与营养支持.理想的神经导管对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拓扑结构和导电性等均有较高要求,因此需对神经导管的设计不断改进并建立更完善的周围神经再生策略,以期满足临床需求.虽然 NGCs 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其对长距离神经离断伤的结构与功能修复仍不理想.本文分别从原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治疗因子搭载及自供电元件集成 4 个方面对神经导管的设计进行综述,归纳总结 NGCs 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 NGCs的迭代更新与临床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生物电效应材料在骨组织工程支架设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骨具有生物电效应,然而骨缺损的发生会导致骨骼内源性生物电的缺失.具有生物电效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植入骨缺损处会补足缺失的电信号,加速骨缺损的修复.目的:文章介绍了骨组织的生物电效应,阐述了电刺激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总结了生物电效应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bioelectrical effect,bioelectrical materials,electrical stimulation,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scaffold,bone defect,bone repair,osteogenesis"为英文检索词,以"生物电效应,生物电支架,电刺激,骨组织工程,骨支架,骨缺损,骨修复,骨再生"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与生物电效应骨组织工程支架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87篇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生物电效应结合体外电刺激设计骨组织工程支架是一种理想可行的方法,主要涉及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石墨烯材料、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以及人工合成生物材料;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导电材料是石墨烯材料,得益于自身的超强导电性能、大比表面积、同细胞及骨骼的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②石墨烯材料主要是作为修饰材料引入支架以增强整体支架的电导率,同时其大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能够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的装载和释放.③然而生物电效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尚存一些重大挑战需要克服:满足导电性能的同时还需考虑支架的综合性能;缺乏统一、标准化的生物电效应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式;体外电刺激干预系统尚不够成熟;缺乏个体化指导支架的选择以实现针对不同病理情况的患者选择并设计最适宜的支架.④研究者们在设计导电支架时,要深入考虑支架的综合效应,譬如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以及生物降解性能等,而此种综合性能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的复合来实现.⑤除此之外,临床转化应该是导电支架设计的最终考量,在评估出电刺激作用于人体且有利于骨缺损修复的安全电流阈值的基础之上,设计动物实验以及基础实验,然后应用于临床,从而在未来实现生物电效应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临床的终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