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质酸基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机体自愈能力的有限性,大面积骨缺损的有效修复仍然是对临床治疗的巨大挑战.骨组织工程是多学科领域,其利用细胞、生物材料、生长因子的结合以促进骨骼的成骨和矿化.在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各种支架中,水凝胶因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而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骨再生材料.近年来,基于透明质酸的水凝胶因能够模拟骨组织的天然细胞外基质并为细胞支持和组织再生提供合适的微环境,而被广泛应用于骨骼相关疾病研究中.该文就近年来透明质酸基水凝胶的交联机制、生物活性物质递送以及与其他生物材料相结合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水凝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软骨损伤是一种骨科常见病.由于软骨组织本身不含血管、神经和淋巴,且软骨细胞的迁移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在受损时其细胞和基质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使其再生能力大幅降低,从而无法恢复原有功能.水凝胶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新型生物材料,已成为软骨组织工程(CTE)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CTE技术不断改进,水凝胶经过改性修饰,性能更为出色,可以为损伤区域提供临时的机械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存活.该文就近年来水凝胶在CTE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及在促进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是治疗各类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的重要手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脂质、核酸等,并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间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和临床转化潜力,但是其功能和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文献检索证实物理刺激、关键分子干预及小分子化合物和(或)生物材料刺激是促进外泌体分泌的重要策略。对外泌体的亲代细胞及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是实现优化并增强外泌体功能的的可行手段。而将外泌体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生物材料内以促进骨修复再生是目前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综述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包括促进外泌体分泌及外泌体功能优化的方式,以及外泌体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促进骨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能够为加强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并促进外泌体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然生物材料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组织工程通过干细胞、支架材料及生长因子三要素实现组织修复和再生。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脂分化并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是整形外科领域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新思路。天然生物材料表现出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理化性质,能够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是组织工程适宜的支架材料。该文总结了脱细胞基质、细胞外基质衍生物、有丝素蛋白、海藻酸盐、壳聚糖和细菌纤维素等天然生物材料的特性,对其诱导MSCs成脂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研究的材料选择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建库至2023年12月26日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与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的英文文献,统计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并分析变化趋势。根据前述年度发文量再次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该领域发文增长迅速转折年份的前5年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统计发文总量并计算年度发文增长率,并根据年度发文量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第2次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来源期刊、引用文献及关键词情况,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第1次检索共获取3 992篇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文献,其中2015—2023年,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均增加迅速。第2次检索时限设置为201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该时段共发文3 206篇,平均年度发文增长率为13.30%,根据该阶段的发文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可达500篇。第2次检索文献发表在717种期刊上,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占总发文量的18.75%(601/3 206)]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创伤、分子、中药药理及干细胞,主要出版国家为英国、美国等,影响因子>5的期刊有7本,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区Q1区或Q2区的期刊有6本。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906个节点及9大聚类(Q=0.64,S=0.82)。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在2006—2015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2基质金属蛋白酶和#3转化生长因子β 1,在2016—2023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7植物提取。其中,2021—2023年期间,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聚类#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和#7植物提取的共现关系最为密切。对被引值、中介中心值及Sigma值排前5位的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分析显示,巨噬细胞及炎症调控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成纤维细胞对创面修复的影响以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是主要研究方向。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636个节点,7个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2细胞迁移、#3创面修复、#4外泌体、#5负压伤口治疗及#6糖尿病足溃疡(Q=0.59,S=0.80)。第2次检索文献在2016—2023年主要聚集于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和#4外泌体,在2015年前主要聚集于聚类#2细胞迁移和#3创面修复。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110个突现关键词(以下简称突现词),突现强度排前10位的突现词依次为小鼠、基因表达、皮肤损伤、上皮细胞、信号通路、生物材料、外泌体、分子对接、水凝胶、巨噬细胞极化,其开始年和结束年的时限均不同。其中2021—2023年的高强度突现词为水凝胶(属于聚类#0抗菌)、外泌体(属于聚类#1间充质干细胞)、分子对接(属于聚类#0抗菌)、巨噬细胞极化(属于聚类#0抗菌)。 结论:未来,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的发展仍会处于稳步阶段;该领域研究热点已经从生长因子及创面修复生理过渡到了抗菌及干细胞方向;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可能为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筛查促创面修复的药物并研究其深层机制、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以及水凝胶通过抗菌功效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气管长段损伤或狭窄一直都是临床有待解决的棘手难题,当病变气管切除并行端-端吻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组织工程气管为气管替代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支架为细胞的黏附、生长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发挥提供了保证,因而合适的气管支架是组织工程气管成功实施的关键,支架材料的选择也成为了重要部分。随着学科交叉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材料不断被研究与应用。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等特点,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支架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与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去细胞心内膜作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去细胞心内膜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新鲜猪心内膜,用包含DNase Ⅰ、RNaseA的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去细胞液进行消化,获得去细胞心内膜材料,并检测其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将去细胞心内膜内表面接种CD34 +骨髓干细胞构建小口径血管,连接脉冲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在模拟动态状态下对细胞的黏附力。 结果:去细胞液可完全去除材料中的细胞成分,去细胞心内膜与新鲜心内膜弹性模量分别为(2.35±0.41) MPa和(2.13±0.36) MPa( n=3, 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对CD34 +骨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在脉冲生物反应器下培养,当灌注压为40 mmHg(1 mmHg=0.133 kPa)时脱落细胞数为(15.84±4.22)×10 2( n=3, P>0.05),对比10、20 mmHg时无显著增加,细胞在去细胞心内膜表面存留较好,并形成完整、融合的细胞单层。 结论:去细胞心内膜具有独特表面形态结构和良好的力学顺应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在动态血流下对CD34 +细胞黏附和存留,可作为有用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生物打印材料在组织工程气管移植物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三维生物打印已经成为当前构建气管移植物的热门方式之一,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在气管支架的制备和再生过程中具备其独有的性能优势。寻找具有可打印性、良好结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或聚合材料,实现组织工程气管的软骨化、上皮化和血管化再生对于制备可用于移植的气管支架尤为重要。本文现就三维生物打印气管支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打印材料的分类以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气管替代研究提供新思路,以促进组织工程气管移植物的转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打印技术在产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构建三维物体的制造技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改进、堆叠材料成本的降低、生物材料的开发以及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3D打印技术已经在骨科、口腔科、泌尿外科等临床医学领域快速发展。产科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是3D打印技术的新兴应用领域。3D打印技术已经用于产科中的胎儿及母体疾病问题,如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的术前规划等。此外,3D打印可模拟外科手术场景,能够根据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本文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壳素生物材料对瘢痕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组织缺损后,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结果。瘢痕形成处可出现瘙痒、疼痛、挛缩、运动障碍,并影响患者外观。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存在患者依从性低、不良反应多、效果不明确等弊端。近年研究发现,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能够减缓机体多种纤维化进程,通过调节胶原代谢等多种途径抑制瘢痕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