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尖尾芋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EAC化学成分41个,包括11种芳香类成分、8种萜类成分、5种生物碱类成分、4种脂肪酸类成分、2种香豆素类成分和11种其他类成分;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5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MAPK1、Bcl-2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MAPK、PI3K-Akt等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毛地黄毒苷配基等活性成分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ERK、Bcl-2、Bax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AC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趋势渐缓,肿瘤质量减少,抑瘤率逐渐增加;EAC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EAC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效果不显著(P<0.05);HE染色观察到给药组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疏松,轮廓不清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发现EAC高、中剂量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动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AC均能下调MAPKs信号通路中p-ERK蛋白的表达(P<0.01),而对ERK、JNK、p-38、p-JNK、p-p38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AC能显著升高小鼠乳腺癌组织中Bax/Bcl-2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综上,尖尾芋石油醚部位能下调p-ERK蛋白水平,促进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结合MassBank等数据库及现有文献研究,鉴定尖尾芋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尖尾芋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结果 从尖尾芋醇提物中共鉴定18个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3,10,12)、苯丙素类(2,8,18)、黄酮类(6,7,9,11,15)等;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429个潜在作用靶点;PPI分析发现PIK3CA、PIK3R1、MAPK1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控癌症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显示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及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木犀草素可能是尖尾芋醇提物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机制与凋亡相关.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相关,为进一步开展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不同地区海芋与混淆品尖尾芋的生药鉴定与显微定量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不同地区的海芋和混淆品尖尾芋进行系统的生药鉴定和显微定量分析,明确不同来源品种的鉴别特征,为海芋的后续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方法]采用中药鉴定方法,对重庆、广东、广西、四川和江苏的海芋及混淆品尖尾芋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利用显微定量分析法,结合SPSS软件对不同样品粉末的草酸钙针晶数量和长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的海芋原植物、叶片和根茎的性状相似,没有显著的鉴别特征;混淆品尖尾芋与海芋的性状特征相近,在叶和根茎中存在较大差异.显微观察表明海芋叶上表皮被睫毛状角质层,栅栏组织约占叶肉组织1/2,维管束中以单个大型导管为主,不同地区海芋样品间的差异不明显;尖尾芋叶上表皮角质层较平坦,栅栏组织约占叶肉组织1/3,维管束中以成对导管为主.理化鉴定初步证明海芋根茎中含有鞣质、皂苷、有机酸、黄酮、甾醇、三萜类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不同地区的海芋在鞣质与黄酮等含量的显色反应程度上略有差异;尖尾芋中鞣质、皂苷及黄酮成分含量较少,与海芋存在显著差异.显微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海芋的根茎结构特征相似,在草酸钙针晶和簇晶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鉴别特征用于不同地区海芋的区分;尖尾芋根茎中木栓层细胞数、草酸钙针晶和簇晶均明显少于海芋根茎,其中针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海芋与混淆品尖尾芋药材的中药鉴别方法,为后期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尖尾芋醇提物保护黑色素瘤小鼠脾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尖尾芋醇提物对荷瘤小鼠脾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背部右侧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将未造模的6只小鼠作为正常组(normal),造模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环磷酰胺组(CTX)和低、中、高剂量的尖尾芋醇提物组(lEAC、mEAC、hEAC),每组各6只.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4 h后,小鼠眼球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剥离脾组织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TUNEL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组小鼠脾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以免疫组化检测脾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以细胞计数法-8(CCK-8)法检测尖尾芋醇提物对正常小鼠脾细胞的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和高剂量尖尾芋醇提物组脾指数分别为5.26±0.94和7.7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中,正常组、模型组和高剂量尖尾芋醇提物组小鼠脾组织中Bcl-2阳性细胞IOD值分别为8171.34±1210.74,712.79±203.90和7437.72±1342.33;Bax阳性细胞IOD值分别为1235.50±302.81,1.14×104±882.91和5241.06±991.12;caspase-3阳性细胞IOD值分别为2197.56±388.14,1.08×104±700.90和3267.04±531.23.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高剂量尖尾芋醇提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尖尾芋醇提物能够抑制荷瘤小鼠的脾组织在肿瘤微环境下发生异常凋亡,对荷瘤小鼠脾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2抗凋亡的蛋白的活性,降低Bax促凋亡的蛋白的活性,减低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尖尾芋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从中药尖尾芋中分离提纯出多糖,鉴定其理化性质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苯酚-硫酸法和Bradford法分别测定尖尾芋水提物中总多糖和总蛋白的含量.经过水提、Sevag法除蛋白、透析、醇沉等步骤将尖尾芋粗多糖提取出来,并通过DEAE-52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多糖.对纯化多糖进行理化检识,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进行尖尾芋多糖(polysaccharide of Alocasia cucullata,PAC)诱导THP-1细胞分化实验;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5,10,20,40,80,160,320,640和1280μg·mL-1 PAC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尖尾芋水提物中糖和蛋白含量百分比分别为67.89%和7.40%.纯化多糖的纯度较高,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属于非淀粉类多糖,不含游离单糖、多酚、糖醛酸和蛋白质,其由D-葡萄糖和D-半乳糖组成.PAC可诱导THP-1细胞分化.PAC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48 h的结果显示,80和160μg·mL-1的PAC处理组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570)分别为(18.24±0.57)×10-2和(17.16±0.49)×1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46±0.37)×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AC作用于小鼠脾细胞48 h后,40μg·mL-1的PAC处理组的OD570为(16.97±0.19)×1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2±0.22)×10-2(P<0.05),80,160,320,640和1280μg·mL-1的PAC处理组的OD570分别为(18.14±0.42)×10-2,(18.58±0.98)×10-2,(20.68±0.61)×10-2,(20.12±0.22)×10-2和(18.38±0.57)×1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42±0.2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多糖是尖尾芋水煎液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除蛋白、透析、醇沉、柱层析的方法将其提取纯化.尖尾芋多糖具有激活THP-1单核细胞、增强巨噬细胞代谢活力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尖尾芋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作用.方法 采用GC-MS法分析尖尾芋石油醚部位(EAC)的化学成分,CCK-8法检测EAC对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显微镜观察EAC对MDA-MB-231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AC处理后,MAPK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等.EAC能抑制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的活性,改变MDA-MB-231细胞的形态,能抑制MAPKs信号通路中p-ERK/ERK的表达.结论 EAC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下调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