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联合假体植入与带蒂腹直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TRAM)乳房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自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乳房重建手术方式分为LDF+假体组( n=75)和TRAM组( n=35);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学评价、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 结果:LDF+假体重建组与TRAM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3%与94.3%( χ2=0.63, P=0.426);美学评价优良比分别为84.6%与93.8%( χ2=2.56, P=0.4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F+假体重建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长为262min,低于TRAM组的284min( t=-2.04, P=0.044);LDF+假体重建组患者失血量平均值为92 mL,低于TRAM组的136 mL( t=-3.31, 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LDF+假体重建组的发生率低于TRAM组(10.7% vs. 25.7%, χ2=4.14, P=0.042),术后开始辅助治疗时间也早于TRAM组(10.5 d vs. 21.2 d, t=-6.6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LDF+假体乳房重建术与TRAM乳房重建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乳房美学效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上肢高位创伤性神经缺损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人脱细胞异体神经修复材料(hANG)修复上肢高位创伤性神经缺损的有效性。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采用hANG修复创伤性上肢神经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 ~53岁,平均35.4岁。臂远端桡神经缺损2例,前臂段正中神经缺损4例,骨间后神经缺损1例,前臂段尺神经缺损1例;合并臂肌肉损伤2例,前臂肌肉损伤4例,合并肱动脉缺损1例,创面中至重度污染;神经缺损长30~60 mm,平均45 mm。均为急诊手术,先行骨折固定,修复肌肉组织,找出缺损神经远、近端,修剪至正常神经乳头,以hANG端端缝合进行桥接。术后随访18~40个月,平均30.6个月,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5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创面无法闭合,Ⅱ期行游离植皮术后伤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10 d出现皮肤部分坏死,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后伤口愈合。2例正中神经恢复良好,手指握拳及拇指对掌肌力Ⅳ级,感觉S 3+,1例骨间后神经恢复良好,伸拇伸指肌力Ⅳ级。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可1例,差4例。 结论:在严格清创后,hANG可应用于急诊的高位创伤性神经缺损的修复,并可部分恢复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肢高电压电烧伤重建:1家儿童烧伤医院的13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烧伤类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压电烧伤通常会造成复杂的上肢损伤,其修复重建对于烧伤和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密集且多阶段的重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尤其困难。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功能是首要任务,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总结1家儿童烧伤专科医院在13年间对37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儿进行上肢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显示,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促进患儿上肢的功能恢复:(1)在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频繁动态评估是否需要切开减张或截肢;(2)进行连续手术清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3)当深部肌肉与骨外露时,采用皮片或皮瓣(特别是腹股沟或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4)早期多学科干预,以预防和处理挛缩;(5)重建后的康复,着重于用最简单的技术,如激光治疗、局部组织转移和植皮修复慢性皮肤缺损;(6)需针对更深层次的组织挛缩或肌腱和周围神经缺陷进行复杂的重建;(7)当保肢可能性小须截肢时,要保留骺板、移植软组织覆盖残端,并进行长期假肢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及组织瓣选择与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组织瓣的选择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6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6例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男性患者,年龄48~64岁,病灶面积为3 cm×2 cm~15 cm×6 cm。病灶扩大切除后缺损面积为8 cm×5 cm~22 cm×9 cm,均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根据创面位于下肢的部位、手术体位的选择、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11 cm×8 cm~26 cm×10 cm。5例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带蒂皮瓣供区移植全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移植组织瓣血运及成活情况、皮片存活质量、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瘢痕癌复发及转移情况、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且血运良好,1例供区植皮者皮片存活良好。全部患者的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积液或裂开等表现。术后随访1~5年,均无瘢痕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移植组织瓣质量良好,受区局部外形较佳,患肢活动功能良好;供区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切除术后有肌腱及骨等组织外露者,适用组织瓣移植修复。可根据瘢痕癌的位置、手术体位、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来选择修复的组织瓣,其中游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为理想的修复选择,这2种组织瓣可切取面积大,供区可直接缝合且功能不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个体化假体用于上肢显微修复后骨和关节缺损精准重建的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3D个体化假体在治疗上肢显微修复后骨和关节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1年9月,回顾性分析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的上肢显微修复皮瓣覆盖后遗留骨和关节缺损患者12例,其中腕部不完全离断1例,手指、掌骨缺损2例,指骨间关节缺损4例,桡腕关节骨缺损4例,月骨缺损1例。其中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3.0 cm~12.0 cm×18.0 cm,骨缺损长度2.5~8.5(平均3.64) cm。对于不完全离断和完全离断肢体采取一期断肢(指)再植,二期行软组织修复,三期对遗留的骨和关节缺损采用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重建骨关节缺损。手指软组织缺损给予一期局部转移皮瓣覆盖,二期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骨关节缺损。术后根据X线片结果,按照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判断骨和关节缺损断端与假体的骨整合情况。同时测量前臂及手部各关节的总主动活动度(TAM)。出院后1、2、3、6、9、12个月于门诊复查患肢正、侧位X线片,此后根据软组织及骨组织康复情况于门诊复查。上肢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皮瓣无坏死及感染,骨关节缺损处无感染,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判断结果优10例,良2例,上肢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5例,良5例,可2例。植入桡骨远端及桡骨干假体患肢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0°~42°(平均37.3°),腕关节屈曲40°~55°(平均43.5°);掌指骨假体指、腕关节活动度为60°~70°(平均65.7°)。结论:3D打印个体化定制假体治疗上肢显微修复后骨和关节缺损是安全和精准有效的,可有效恢复上肢骨和关节缺损处的解剖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8例口腔肿瘤根治术同期口腔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性患者22例,女性6例,年龄35~62岁。其中舌癌共24例,包括舌缘癌11例,舌腹癌9例,口底癌累及舌4例;另外4例为口颊癌。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具体切取形式包括4种类型,①单穿支皮瓣6例,②双穿支皮瓣7例,③不显露穿支的皮瓣10例,④嵌合穿支肌皮瓣5例。受区血管选择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上静脉,第二支伴行静脉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8例皮瓣长(9.7±0.4)cm、宽(4.4±0.3)mm、厚(1.1±0.4)cm。血管蒂长度为(7.1±0.6)cm,范围为6.0~8.0 cm;桡侧副动脉管径为(1.1±0.3)cm,范围为0.8~1.3 mm。伴行静脉一支型有11例(39.3%),两支型有17例(60.7%),管径大小为(1.1±0.3)mm,范围为0.8~1.3 mm。28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2~4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部分黏膜化,再造舌及重建口颊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在3例接近全舌切除的病例中吞咽、语言功能得以最大程度保留,但仍有较大影响。随访肿瘤局部未见复发,有1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进行淋巴清扫术和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可以制备不同形式的皮瓣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做到供区损伤尽量减小,是口腔肿瘤术后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带蒂胸背动脉穿支(TDAP)皮瓣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7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29例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14~42岁,双侧腋窝瘢痕挛缩畸形3例、单侧腋窝瘢痕挛缩畸形26例。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控制基础疾病后,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腋窝瘢痕切除松解,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7.5 cm×5.0 cm~21.0 cm×8.5 cm。采用带蒂TDAP皮瓣进行整复,皮瓣转移前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薄,皮瓣面积为9.0 cm×6.0 cm~22.0 cm×10.0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修薄情况,术后和随访时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切取32个带蒂TDAP皮瓣,其中14个皮瓣未修薄,厚度为9.0~15.0 mm,平均13.6 mm;18个皮瓣进行修薄处理,修薄后皮瓣厚度为5.0~8.0 mm,平均7.5 mm。3例患者术后72 h内3个皮瓣远端局部出现小面积变黑和坏死,其中2个为修薄皮瓣、1个为未修薄皮瓣,经高压氧、换药等治疗后愈合。1个皮瓣术后8 h因蒂部受压出现静脉淤血,当压力解除后皮瓣颜色明显好转,其余皮瓣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颜色与受区基本一致,未出现明显挛缩;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肩关节外展角度90.0~145.0°,平均130.0°。结论:带蒂TDAP皮瓣是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较佳的选择,如果能根据腋窝缺损情况进行适当修薄将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的疗效。 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杭州整形医院手外三科对12例拇指外伤性缺损的患者行游离 甲瓣再造拇指,其中6例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骨支架和伸、屈肌腱完整;其余6例拇指缺损患者根据顾玉东分型法有3例为Ⅰ度缺损,2例为Ⅱ度缺损,1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切取皮瓣的大小为3.0 cm×6.5 cm~9.0 cm×7.0 cm。腹部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和(或)微信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再造拇指进行功能评定,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对供足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再造拇指全部成活。 甲瓣供区创面9例SCIAPFs顺利成活;本组有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消灭创面;1例皮瓣皮肤大部分坏死,基底成活,二期植皮修复创面。腹股沟供区11例一期愈合,遗留1条线状瘢痕;1例供区伤口内血肿,清除血肿后再次缝合而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2例; 趾保留原有长度,恢复正常的屈、伸功能。供足行走、跑步无疼痛。供足功能按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SCIAPFs色泽、质地满意,其中5例偏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 结论: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能有效地保留供足的外观和功能,同时腹股沟供区瘢痕隐蔽,损伤小,符合皮瓣供区的选择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扩张后皮瓣治疗口周瘢痕的几种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治疗口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应用扩张后皮瓣治疗的口周瘢痕病例资料。所采用扩张皮瓣包括:扩张后局部皮瓣、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扩张后颏下皮瓣和扩张后颞浅动脉额支皮瓣。手术一般分3期,包括一期扩张器置入、二期扩张皮瓣设计与转移、三期皮瓣延迟与断蒂。其中扩张后局部皮瓣修复无需断蒂,扩张后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激光脱毛。术后观察转移皮瓣血运及存活情况,并随访观察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共纳入47例口周瘢痕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7~50岁,平均20岁。扩张后局部皮瓣治疗8例,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治疗25例,扩张后胸三角皮瓣联合扩张后局部皮瓣治疗3例,扩张后颏下皮瓣治疗5例,扩张后颞浅动脉额支皮瓣治疗6例。术后随访3~108个月,平均57个月,所有患者口周瘢痕均获得修复,张口受限得以有效治疗,术后转移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外形满意。结论:扩张后皮瓣是治疗口周瘢痕的良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再植6例缺损性断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再植缺损性断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修复缺损性断指并再植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6~55岁,平均35.8岁。冲压伤2例,绞压、热压、电锯及车祸伤各1例。其中,指骨中节缺损3例,近节缺损3例;拇、环指各1例,示、中指各2例;左手2例,右手4例。合并肌腱缺损6例,同时伴有其他指损伤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5 cm×2.0 cm~6.0 cm× 3.0 cm,指骨缺损长度:1.5~2.2 cm。皮瓣切取面积:6.5 cm×2.0 cm~7.0 cm×3.0 cm,骨瓣切取大小:1.8 cm×1.0 cm×0.8 cm~2.2 cm×1.0 cm×1.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皮瓣局部转移覆盖。术后制定随访计划,所有病例采用门诊、电话、微信及登门拜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伤指术后外观、功能、生活工作情况等,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术后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9~24个月,皮瓣少量色素沉着,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辨距觉为8~11 mm。小腿供区无功能影响。移植骨瓣愈合时间2.0~4.0个月,平均2.6个月。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指,良3指,优良率均为100%;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6例(6指)评分71.5~91.8分,平均80.6分。结论:应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缺损性断指并再植,能够较大程度恢复手指外观和功能,供区损害小,是缺损性断指再植中修复骨皮缺损、恢复手指长度的有效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