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五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利用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修复手背与环指背侧不规则创面1例;修复手背桡侧与环、小指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示、中指中节及近节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掌侧创面1例;修复中、环指远指骨间关节及中节侧方创面1例,创面大小为4.3 cm×1.8 cm~9.2 cm×5.3 cm,均为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2.0 cm~9.5 cm×5.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15个月,成活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再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双叶穿支皮瓣可同时修复手部2个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隐蔽,瘢痕轻,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手部2个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我科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中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采用Flow-through方式分流16例,采用吻合主干动脉分支分流12例,动脉端侧吻合分流8例。其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2例,桡动脉腕掌支皮瓣5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4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例,旋髂浅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各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2.5 cm×9.0 cm。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存活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36例采用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穿支皮瓣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软,无瘢痕增生,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31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可以自动调节皮瓣供血、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掌合并多指创面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8~77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4 cm~17 cm×12 cm。创面采用超薄股前外侧皮瓣(9 cm×5 cm~19 cm×13 cm)修复,根据手指创面情况,一期分指,分指皮瓣长宽比为2.0∶1.0~2.5∶1.0。术中将皮瓣携带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桡动静脉端端吻合,将皮瓣携带的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桡神经浅支进行桥接。14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接力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采用游离躯干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皮瓣外观,供受区瘢痕增生情况,患者对供受区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情况。术后1年,测量皮瓣的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等并发症;1例患者皮瓣血运差、部分坏死,行换药+头部刃厚皮片移植14 d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出现轻度青紫,5 d后自行消失。皮瓣供区缝合口、接力皮瓣及皮片均存活良好。术后皮瓣色泽、质地与手部正常皮肤基本一致;供受区可见线状瘢痕,患者对术后供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年,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4~6 mm;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为优者18例、良者2例。结论: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分指修复手掌合并多指创面,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改善手部功能和美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及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穿支皮瓣,能实现对组织缺损的形态恢复及功能重建。该文综述了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的临床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的疗效。 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杭州整形医院手外三科对12例拇指外伤性缺损的患者行游离 甲瓣再造拇指,其中6例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骨支架和伸、屈肌腱完整;其余6例拇指缺损患者根据顾玉东分型法有3例为Ⅰ度缺损,2例为Ⅱ度缺损,1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切取皮瓣的大小为3.0 cm×6.5 cm~9.0 cm×7.0 cm。腹部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和(或)微信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再造拇指进行功能评定,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对供足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再造拇指全部成活。 甲瓣供区创面9例SCIAPFs顺利成活;本组有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予及时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消灭创面;1例皮瓣皮肤大部分坏死,基底成活,二期植皮修复创面。腹股沟供区11例一期愈合,遗留1条线状瘢痕;1例供区伤口内血肿,清除血肿后再次缝合而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2例; 趾保留原有长度,恢复正常的屈、伸功能。供足行走、跑步无疼痛。供足功能按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SCIAPFs色泽、质地满意,其中5例偏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 结论:应用游离SCIAPF修复 甲瓣供区创面,能有效地保留供足的外观和功能,同时腹股沟供区瘢痕隐蔽,损伤小,符合皮瓣供区的选择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扩张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扩张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7例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65岁,瘢痕面积20 cm×4 cm~34 cm×14 cm。Ⅰ期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埋置额定容量为500~60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拆线后注射生理盐水扩张以满足修复手术需求。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矫正畸形,松解粘连及挛缩;取出扩张器后切取扩张髂腹股沟游离皮瓣,需较大皮瓣时联合切取脐旁穿支皮瓣,将皮瓣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观察并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注射生理盐水总量、扩张时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面积、厚度、吻合血管蒂,采用皮瓣类型,供瓣区修复方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远期修复效果及供区情况,于末次随访时参照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调查患者对每个手术部位的疗效满意度。结果:7例患者共埋置10个扩张器,其中4例患者各埋置1个,3例患者各埋置2个。注射生理盐水总量为800~1 800(1 342±385)mL,扩张时间为4~24(11±5)个月。1例患者置入扩张器后因感染致扩张器外露,其余患者未发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为10个,面积为22 cm×6 cm~36 cm×16 cm[(326±132)cm 2],厚度为0.6~1.1(0.77±0.16)cm。10个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中,5个以旋髂浅动脉为蒂,3个以口径相对较大的腹壁浅动脉为蒂,1个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蒂,1个皮瓣吻合旋髂浅动脉的同时桥接腹壁浅动脉做动脉内增压。4例患者联合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与同侧脐旁穿支皮瓣,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2例患者仅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除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后供瓣区移植自体刃厚头皮修复外,其余患者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尖端坏死,无创面残留。随访3~30(15±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且不臃肿,受区功能、外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供区外观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部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5(4.5±0.4)分。 结论: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可获取面积大,具有血运丰富、供区损伤小、位置隐蔽、便于联合脐旁穿支皮瓣切取移植等优势,适合用于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种形式显微修薄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种形式显微修薄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采用显微修薄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四肢、腘窝等创面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设计供区皮瓣,按照设计线逆行切取皮瓣,确认血运良好后显微镜下修薄皮瓣,血管蒂周围采用"虫蚀"技术掏剪脂肪颗粒,转移至受区,完成血管吻合,放置引流管。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通过门诊、上门、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记录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皮瓣形态、皮瓣感觉、皮瓣温度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优(2分)、良(1分)、可(0分)、差(-1分)4个等级,总分5~10分为满意,0~4分为一般,-1~-5分为不满意。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26~65岁,平均45.9岁;上肢软组织缺损2例,手脱套伤2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腘窝软组织缺损1例;创面面积为3.0 cm×4.5 cm~13.0 cm×30.0 cm;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胸脐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5.0 cm~9.5 cm×30.0 cm。术后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术后1 d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接血管后成活,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随访7~18个月,平均12.1个月,皮瓣成活良好,无色素沉着、外观臃肿,无患者要求行二期修薄治疗。皮瓣感觉恢复轻触觉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9例,仅恢复深触觉6例;随访中未见后期皮瓣明显增厚,1例患者出现皮瓣磨损。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异常。疗效满意度评价显示,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评分6~9分,平均7.8分。结论:显微修薄穿支皮瓣技术为美观且功能要求高的区域修复提供了一次性手术解决方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新应用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软组织缺损,总结临床疗效,并评价SCIAPF的临床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足部9例,踝部8例,小腿8例,前臂7例,手部9例,口腔1例;均采用SCIAPF修复,单一软组织缺损创面28例,多个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多种组织复合缺损6例。创面面积1.2 cm×1.8 cm~14.0 cm×20.8 cm,皮瓣面积1.5 cm×2.0 cm~15.3 cm×22.3 cm。术后采用复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本组42例中,单一皮瓣共28例,其中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18例,旋髂浅动脉深支皮瓣2例,浅支加深支皮瓣8例;嵌合瓣6例,其中旋髂浅动脉浅支皮瓣加深支髂骨瓣4例,旋髂浅动脉皮瓣加缝匠肌肌瓣2例;分叶瓣8例。动脉吻合方式:端侧吻合35例,端端吻合7例;静脉吻合:与旋髂浅静脉吻合25例,与伴行静脉吻合12例,二者均吻合5例,其中静脉端端吻合27例,端侧吻合15例。所有皮瓣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动脉端侧吻合口破裂出血,重新吻合后成活;皮瓣和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24(平均11.5)个月,SCIAPF色泽红润,质地柔软,未见明显臃肿,皮瓣耐磨,未见色素沉着;腹股沟供区愈合良好,35例遗留线形瘢痕,7例轻度瘢痕增生,供区侧髋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正常;3例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出现大腿麻木,术后3个月后完全消失。结论:基于旋髂浅动脉系统的浅、深支的各种组织瓣,通过"分叶"和"嵌合"的新应用,能满足临床上大部分修复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重建术前优化设计腹前外侧跨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术前优化设计腹前外侧跨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手、前臂、足部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手及前臂组织缺损17例,踝关节及足部软组织及复合组织缺损3例,肢体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 cm×8 cm~36 cm×18 cm。临床结合CTA及三维重建术前优化设计并切取游离跨区穿支皮瓣20例,设计了以下5种皮瓣组合方式:①腹壁下动脉加腹壁上动脉游离穿支皮瓣;②旋髂浅动脉加旋髂深动脉游离穿支皮瓣;③旋髂浅动脉穿支加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穿支皮瓣;④旋髂浅动脉穿支加腹壁浅动脉游离穿支皮瓣;⑤腹壁下穿支动脉加腹壁浅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皮瓣营养总面积分别为(272.3±12.5)cm 2、(107.4±9.3)cm 2、(193.6±24.2)cm 2、(155.2±20.1)cm 2、(203.7±16.3)cm 2。术后通过来院门诊复诊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血运、颜色、修复肢体的活动功能、供区恢复及功能情况,供区均予一期直接缝合。 结果:本组20例腹前外侧跨区穿支皮瓣中,18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减张、引流后皮瓣成活。本组无1例发生感染,19例皮瓣一期愈合,1例皮瓣伤口延迟愈合,经换药1周后闭合。按目前国际广泛用于评价肢体损伤后治疗效果的臂肩手障碍(DASH)调查表评定,结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显示,17例上肢损伤术后功能恢复均良好:优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3例足部损伤患者恢复均良好,行走、跳跃等功能均无明显减退,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均达优。皮瓣感觉参照英国感觉功能评定标准,结果S 2 3例,S 3 15例,S 3+ 2例。20例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颜色、感觉、厚度及活动等均达良好,20例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 结论:结合术前穿支血管的CT三维重建及优化设计的情况下,切取腹前外侧壁跨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应用游离显微削薄SCIAPF修复手、足部创面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1岁,平均38.2岁。软组织缺损位置:手背部15例,足背部10例, 趾7例。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4.7 cm~6.5 cm×10.6 cm。所有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随访皮瓣外形、患肢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本组32例皮瓣均存活,3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拆线、换药后血管危象解除,皮瓣顺利存活。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32例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破溃及瘢痕增生,恢复一定保护性感觉。供区无明显增生,仅遗留线状瘢痕。皮瓣受区手、足活动均不受影响。15例患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10例,可3例。17例患足按Maryland足评分方法(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优3例,良12例,可2例。所有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需二次整形,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供区隐蔽,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