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共收治12例(1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年龄30~53岁,按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为Ⅱ b 2髋,Ⅱ c 4髋,Ⅲ a 1髋,Ⅲ b 5髋,Ⅲ c 2髋,Ⅳ 1髋。选取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对坏死区域进行填充,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对移植骨瓣进行固定。术后3、6、12个月定期来院门诊复诊随访,之后每年复诊一次,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影像学疗效,术后12和24个月时进行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2例(15髋)患者随访时间24~36个月。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7(86,92)分和90(87,92)分,均较术前[59(52,74)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Z=-3.743, Z=-4.473, P<0.05);术后12个月与24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0, 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VAS评分为3(2,3)分及2(1,3)分,均较术前[6(5,6)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Z=-3.560, Z=-4.656, 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24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95, P>0.05)。X线和CT检查示骨瓣愈合良好,完成了对骨坏死区域的修复,13髋股骨头外形良好,2髋出现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时无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 结论: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橫支大转子骨瓣,可保证骨瓣在植入部位的愈合,避免骨瓣移位及脱落。该方法为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头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编的话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显微外科是二十世纪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临床医学走向国际的一个较早学科之一,也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学科,被誉为"指尖舞曼妙"。由于显微外科服务的主要患者对象是基层民众,决定了显微外科技术在我国民营医院开展较为普及,他们积极开展显微外科新术式,其中不乏有达到世界水平的显微术式杰作,为我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这是近二十年来显微外科领域一个标志性成就。尤其近十多年来,民间力量、社会力量介入显微外科事业,全国有百多家以手外科与创伤为主的民营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受到社会的认可、赞许与重视,他们在自身发展创造事业辉煌的同时,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声誉的赢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培养和造就的一代代显微外科精英在国际学术平台的精彩表现为祖国赢得了荣光。本期特介绍广州和平骨科医院、顺德和平外科医院、西安凤城医院、郑州仁济医院、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徐州仁慈医院和四川现代医院对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做出的工作贡献和显微学科建设经验,包括优质特色的临床业绩、显微外科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贡献、优质本专业领域精英人才的教育培养、在国际显微外科学术舞台上为国争光的亮眼表现,当然也分享了医院发展遇到困难及其克服困难前行的宝贵经验。并借筹办中国显微外科博物馆之际,《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与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将于2024年8月在西安举办"中国民营医院显微外科发展论坛",提取和梳理素材,以纳入"中国显微外科博物馆"专门展示区的设计之中,留下历史;交流民营医院显微学科建设经验,探讨民营医院对中国显微外科发展的贡献和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民营医院显微外科重要方面军的作用,以更好推动中国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动脉体瘤无血手术切除技术探讨(附1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实现无血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左侧7例,右侧5例)。肿瘤体积最小为4.2 cm×3.0 cm×3.0 cm,最大为8.0 cm×6.5 cm×4.0 cm。12例患者中,肿瘤血供来源于颈外动脉及其分支9例,来源于颈动脉和颈内动脉2例,来源于椎动脉1例。其中,影像学Shamblin分级为Ⅱ级者7例,Ⅲ级5例。1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椎动脉的肌椎动脉)栓塞术。12例患者均于显微镜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CT、MRI观察有无脑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有无闭塞、狭窄。出院后门诊随访行颈动脉超声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有无肿瘤复发、血管狭窄及卒中事件发生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切除颈动脉体瘤,手术时间为(95±25)min(60~180 min)。1例Shamblin Ⅲ级患者术中出现两处颈动脉破裂,采用缝合止血,出血量为150 ml;其余11例术中出血量为(30±12)ml(20~50 ml)。术中均无输血。12例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均为副神经节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损伤1例,1例复查CTA可见颈动脉缝合处管腔轻度狭窄,无脑梗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8±8)个月(6~36个月)。至末次随访,12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脑梗死等,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暂时性舌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时伸舌偏斜、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阻断颈动脉体瘤主要血供后,沿动脉外膜-瘤体包膜界面锐性分离,在干净无血的术野内操作,保护好周围脑神经,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可以实现安全、无血地切除颈动脉体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V-Y推进皮瓣治疗儿童足部轮辐伤八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V-Y推进皮瓣在儿童足部轮辐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收治的8例足部轮辐伤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5~5.0岁,平均3.5岁,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2.5 cm×4.0 cm,皮瓣面积2.5 cm×3.5 cm~3.0 cm×4.5 cm。所有患者入院后行急诊清创加V-Y推进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成活及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门诊复查足跟外形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修复处质地、色泽良好,皮瓣蒂部与供区、受区外形满意,术后足部穿鞋不受影响,踝关节功能活动可,平均背伸25.8°(20°~30°),跖屈32.5°(25°~40°),足部感觉及行走功能接近正常,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为(91.7±6.4)分。优5例,良3例。结论:应用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轮辐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术式简单,修复后皮瓣外观满意,肢体功能恢复好,是处理跟腱区较小面积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9例,其中胫前动脉缺损6例,缺损长度6.0~12.6 cm;胫前动脉长段闭塞3例,闭塞长度8.0~16.8 cm,骨缺损长度3.0~6.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0 cm×21.5 cm~20.0 cm×30.0 cm,创面严重污染。一期清创后VSD处理5~17 d,控制炎症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2.0 cm×23.0 cm~16.0 cm×38.0 cm,外固定支架并行固定双下肢。二期手术:于一期手术后8~12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植骨,同时对皮瓣进行修整。结果:9例预后良好,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个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1例,愈合时间13~20 d,骨折愈合时间7~10个月,平均8个月,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桥式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小腿Gustilo III C型损伤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及其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腓骨皮瓣及其血供模型图像导入Sina软件,运用AR技术将虚拟腓骨皮瓣信息投影叠加到患者小腿供区体表,进行精准定位下手术。本组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切取,皮瓣面积6.0 cm×4.0 cm~12.0 cm×6.0 cm,切取腓骨长度6.0~13.5 cm,修复下肢胫骨缺损长度5.0~12.5 cm,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 cm~10.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腓骨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腓骨与胫骨连接端在3~5个月开始出现骨痂形成,8~12个月时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及骨不连,无螺钉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受区小腿无疼痛症状,站立及行走自如,负重功能接近正常。依照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7分;优7例,良2例。结论:AR技术应用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辅助手术,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3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1)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保持知识新鲜的法宝,交流是学术创新的源泉。2023年3月10-11日,2023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肢体严重创伤专题、第二届佛中修复重建论坛、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医师分会季度会暨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东佛山成功举办,国内众多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专家莅会报告,倾囊相授显微外科、修复重建等前沿技术,介绍领域新理念;50多位临床骨干登台发言,2 500余人线上观看,200余名参会代表线下参与,充分展开一场专家论坛、病例分享和临床技术交流的学术盛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穿支螺旋桨皮瓣逐渐成为创面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手术方法和既往皮瓣存在明显不同,但目前文献对此缺乏详细描述,不利于技术推广。为此,本文选择临床上最常用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试图通过手术方法的详细介绍,让更多医生掌握这两个皮瓣,并能更深入地理解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技术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股沟皮瓣的形式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股沟皮瓣是临床开发最早的游离皮瓣之一,但因解剖位置不恒定,变异较多,后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近十年来,其在颌面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了促进腹股沟皮瓣的推广及发展,本文就腹股沟皮瓣及其穿支皮瓣的解剖、各种形式的设计、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述,侧重介绍其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在I~II度拇指缺损全形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在I~II度拇指缺损全形再造术中临床应用的选择和治疗效果。 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拇指缺损患者18例,I度缺损10例,II度缺损8例。根据拇指缺损长度设计切取同侧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将 甲瓣趾腹做改良"V"字形切口,改善拇指指腹外观, 甲瓣切取游离皮瓣修复或人工真皮覆盖修复,定期随访。 结果:I~II度拇指缺损应用改良 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再造拇指,术后供、受区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手指外形美观,接近健侧拇指,功能良好。指腹感觉恢复S 3~S 4,TPD为6~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6例。足部供区保留全部足趾,外形满意,不影响走路跑步,无疼痛等不适感。 结论:甲瓣联合髂骨移植在I~II度拇指缺损全形再造术中临床较为实用,再造拇指外形逼真,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