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前分支近端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新靶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 QRS 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LAF)近端.探讨这类 LAF近端室早的确切来源和电生理特征.方法 本研究纳入 22 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 QRS波室早患者.在窦性心律和室早期间对束支电位(FP)进行详细三维标测.同时使用心腔内超声重建主动脉窦、左室和乳头肌详细三维图形.结果 在窦性心律下,在主动脉窦下方可发现一簇FPs,这些 FPs代表了左束支系统的一个独立分支,该分支向主动脉根部逆行延伸.将这个分支命名为主动脉根部盲端束(RARB).LAF近端与 RARB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3.5±4.2)mm.在所有患者中,室早的最早激动点(EAS)均在 RARB末端,室早的 FP-V间期为(35.1±4.3)ms.从右冠窦(RCC)到 EAS 的最短距离为(5.3±3.5)mm.在 45.5%(10/22)的病例中,RCC处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在其余病例中,左室心内膜面 EAS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结论 RARB末端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 QRS波室早的真正起源点.RARB与左室传导系统主干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在 RCC或左室心内膜面 EAS消融成功率高且损伤传导束的风险极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起源于左前分支的室性早搏消融后传导改变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37岁,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早搏QRS波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行射频消融术,术前在左前分支区域标测到提前于心室波的分支电位,消融有效.5 min后复发,早搏形态发生改变,和窦性心律几乎一致,于前次消融靶点近端消融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射频消融治疗近端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三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近端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特征、导管标测和消融方法,探讨其电生理机制.分析3例近端希浦系统起源VA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标测结果及靶点特征.3例患者VA发作时均表现为窄QRS波,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左前与左后分支分叉处2例;主动脉右冠窦瓣下1例.3例患者VA发作时V波前均可记录到浦肯野电位(P电位)和/或希氏束电位,且最早激动P电位均临近高位室间隔.近端希浦系统起源VA表现为窄QRS波,多种电生理机制参与其发生,通过细致的电生理检查,谨慎选择消融靶点,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根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