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结直肠癌自然腔道取标本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辅助根治术的随机对照研究:5年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左结直肠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应用蔡氏套管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与传统腹腔镜辅助根治术(CLS)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OOR-15007060)。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左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病理学证实为左结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肛缘≥8 cm的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降结肠癌和左半横结肠癌);(2)术前腹盆腔CT(或MRI)示肿瘤最大径<4.5 cm;(3)体质指数(BMI)<30 kg/m 2。排除同时性多原发癌或复发癌、有新辅助放化疗史以及术前辅助检查提示局部明显浸润,或有远处转移,或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等情况不适于行腹腔镜手术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次将纳入的患者中30例应用蔡氏套管器(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完成NOSES手术(NOSES组),另30例进行传统腹腔镜辅助手术(CL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总体复发率(OR)和局部复发率(LR)。 结果:NOSES组和CLS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者。术后随访平均70(7~83)个月,NOSES组与CLS组术后5年OS分别为90.0%和83.3%( P=0.455),5年DFS分别为90.0%和83.3%( P=0.455),5年OR分别为6.6%和10.0%( P=0.625),5年LR均为3.3%( P=0.9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CLS相比,NOSES具有相似的长期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原始后腹膜的解剖观察及其在术中左结肠后间隙分离时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左结肠后间隙分离时左原始后腹膜的走行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观察。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8年1—12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完整脾曲结肠游离)的35例非连续患者的手术录像,对录像中的左结肠后间隙分离过程进行观察,对同期科室数码数据库的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照片进行分析;(2)前瞻性纳入该科室2020年6月手术的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观察;(3)纳入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5具腹部尸体标本,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进行解剖观察,并选取腹部尸体标本中3个未分离区域,即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含肾组织)进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1)35例手术录像观察结果:从外侧入路或中央入路分离左结肠后间隙时,有27例(77.1%)可观察到明显的"错层现象"和典型的左原始后腹膜结构,其表现为一层内外侧入路之间的筋膜屏障,为一层致密半透明结缔组织筋膜,脾曲结肠完全游离后见左原始后腹膜断端向头侧延续。(2)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解剖观察结果:取左结肠系膜的标本背侧面进行观察,可见左原始后腹膜断缘,断缘外侧为裸露的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向下移行为直肠固有筋膜。(3)5具腹部尸体标本解剖所见:分别经外侧入路和中央入路分离左结肠后间隙,遭遇筋膜屏障,其本质为左原始后腹膜与Gerota筋膜;从尸体标本横断面观察,并继续解剖左原始后腹膜,发现从外向内,可进一步将左原始后腹膜从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剥离下来,而从内向外则无法进一步剥离。(4)组织学验证结果:IMA主干区域未见明显筋膜结构,仅在其外侧观察到被肠系膜下丛左侧束反复穿经的Gerota筋膜;内侧区域含4层筋膜结构,分别为左半结肠系膜腹侧叶、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左原始后腹膜和Gerota筋膜,其中在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和左原始后腹膜之间可见细小脉管;外侧区域可见部分肾组织和肾筋膜,高倍视野下在结肠系膜背面可见3层清晰的筋膜结构,分别为左半结肠系膜背侧叶、左原始后腹膜和Gerota筋膜。结论:左原始后腹膜是左结肠后间隙分离过程中,外侧入路或中央入路之间出现"错层现象"的解剖学基础,由于中间入路分离的起始部位Gerota筋膜被肠系膜下丛分支反复穿经,导致该区域较为致密,容易沿着该区域直接进入Gerota筋膜深面,从而使分离平面过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结直肠癌自然腔道取标本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3年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左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蔡氏套管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与传统腹腔镜手术随机对照研究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OOR-15007060)。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左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病理学证实为左结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肛缘≥8 cm的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降结肠癌和左半横结肠癌);(2)满足行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条件;(3)术前腹盆腔CT(或MRI)示肿瘤最大径<4.5 cm;(4)体质指数<30 kg/m 2。排除标准:(1)术前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等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2)多发或复发癌;(3)有新辅助放化疗史;(4)术前辅助检查提示局部明显浸润或有远处转移;(5)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等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NOSES手术组(应用蔡氏套管器完成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围手术期情况、腹腔灌洗液和肿瘤脱落细胞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肛门功能(Kirwan肛门功能分级评估)以及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总体复发率和局部复发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共60例患者入组研究NOSES手术组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各30例,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远近切缘距肿瘤距离、环周切缘阴性率、手术时间、出血量、炎性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Ⅱ级以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NOSES组术后最大VAS评分[(2.5±0.3)分比(5.1±0.4)分, t=3.187, P<0.01]及镇痛泵外止痛药使用率[6.7%(2/30)比33.3%(10/30),χ 2=6.670, P=0.02]均明显较低( 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短[(2.2±1.4)d比(3.1±1.2)d, P=0.026]。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腹腔灌洗液中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和细菌污染。NOSES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均为KirwanⅠ~Ⅱ级,传统腹腔镜手术组除2例(6.7%)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为Kirwan Ⅲ级外,其余28例也均为KirwanⅠ~Ⅱ级,两组肛门功能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OSES组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3年DFS分别为96.7%和83.3%( P=0.090),OS分别为100%和90.0%( P=0.096),总体复发率分别为3.3%和10.0%( P=0.16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3%和3.3%( P=0.9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蔡氏套管器的NOSES左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一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手术,具有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的优势;术后3年随访疗效满意。在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蔡氏套管器进行腹腔镜辅助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左结直肠癌根治术随机对照研究预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应用蔡氏套管器(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专利号ZL201410168748.2)进行腹腔镜辅助经自然腔道取标本(LA-NOSE)的左结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入组的40例左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产生1~40个数字的随机顺序,根据患者来院顺序依次分为LA-NOSE组(20例)和传统腹腔镜辅助(CL)左结直肠癌根治术20例(CL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LA-NOSE组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改行CL或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远近切缘距肿瘤距离、环周切缘阴性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肛门功能、住院时间、住院费以及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NOSE组术后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CL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也早于CL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L组,术后疼痛时间也明显短于CL组,术后镇痛泵外止痛药使用率低于CL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腹腔灌洗液中均未发现瘤细胞和细菌污染.结论 LA-NOSE左结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蔡氏套管器行腹腔镜辅助自然腔道取标本在左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操作技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和分享采用蔡氏套管器进行腹腔镜辅助自然腔道取标本(LA?NOSE)在左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技术要点.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61例左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蔡氏套管器进行了LA?NOSE左结直肠癌根治术.具体方法:消化道重建时抵钉座经过套管器置入腹腔,应用取线法、推挤法、缝针法、尖端穿出法及夹线穿出法将其置于近端肠管,通过套管器取出标本后经肛置入圆形吻合器完成肠管端端吻合.结果 全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62.7±9.6)岁,体质指数(22.3±2.7)kg/m2;肿瘤最大直径(3.3±1.3)cm.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226.9 ± 64.0)min,术中出血(58.9±45.3)ml,术后进食时间(6.0±2.2)d,术后住院时间(14.5±6.7)d.术后2例(3.3%)出现吻合口漏,1例行结肠造口术,另1例予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4.9%)出现吻合口出血,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应用蔡氏套管器的LA?NOSE左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抵钉座置入及穿出肠管改进方法的技术操作及无菌无瘤操作可以有效防止术中腹腔污染,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