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用于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PLA-PCL-TPGS)纳米粒,探讨其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并进行表征,再以商业化的PCL和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制备3种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纳米载体: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CL纳米粒(CNP)、未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UNP)和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T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的摄取及对A549细胞的毒性,采用离体肠吸收实验测定跨肠道屏障转运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成功合成了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表面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UNP和TNP的载药量、包封率和32 d内的紫杉醇累积释放率均高于C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549细胞对TN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CNP和U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TNP较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对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离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NP可通过开放紧密连接、绕过P-糖蛋白外排泵增加紫杉醇的运输.结论 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有望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载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载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巯基化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包裹醋甲唑胺得到载药纳米球,制备成滴眼剂.采用迟发超敏试验、细胞毒性试验(MTr法和LDH法),对该滴眼剂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对豚鼠皮肤未出现红斑水肿现象,无致敏性,细胞毒性反应为2级,LDH释放率为37.09%,MTI试验和LDH试验IC50结果为0.24 g/mL和0.54 g/mL.结论:醋甲唑胺纳米球滴眼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载BMP-2多肽P24的巯基化壳聚糖水凝胶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载BMP-2多肽P24的巯基化壳聚糖(chitosan-4-thio-butylamidine,CS-TBA)水凝胶的异位成骨能力及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壳聚糖、2-亚氨基硫烷盐酸盐、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制备CS-TBA/HA溶液,进一步加入P24多肽制备CS-TBA/5%P24/HA、CS-TBA/10%P24/HA溶液;取上述3种溶液,加入β-甘油磷酸二钠(β-glycerophosphate disodium,β-GP),获得CS-TBA/HA/β-GP、CS-TBA/5%P24/HA/β-GP、CS-TBA/10%P24/HA/β-GP水凝胶.取雌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C3组(n=6),制备竖脊肌肌袋后,分别植入CS-TBA/HA/β-GP水凝胶(A组)、CS-TBA/5%P24/HA/β-GP水凝胶(B组)、CS-TBA/10%P24/HA/β-GP水凝胶(C组).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4、8周取材采用micro-CT检测标本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组织学观察(HE、Masson染色)分析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及成骨作用.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取材时间点.micro-CT显示,术后随时间延长,各组新生骨逐渐增多;同一时间点B、C组较A组明显,且随着P24浓度的增加,C组新生骨形成更多.术后各组Tb.Th、Tb.N、BMD逐渐增加,除A组Tb.Th外,其余各指标4周与8周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C组Tb.Th、Tb.N、BMD明显高于A组,C组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观察示,B、C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成骨效果随P24浓度升高而增强.结论 P24多肽有助于提升CS-TBA水凝胶的异位成骨作用,且10%浓度效果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缓释FGF2基因壳聚糖核壳微球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缓释FGF2基因的“壳核”结构的壳聚糖缓释微球.“核”是包埋FGF2基因质粒的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壳”是羟丁基壳聚糖(HBC),探讨该壳聚糖壳核微球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制备HBC@TACS-pFGF2-EGFP壳核缓释微球,检测核壳结构包载基因缓释基因的释放规律.Western-blot检测该缓释微球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FGF2蛋白的情况.细胞增殖实验证明10μg/ml的pFGF2质粒可促进293T细胞生长.取18只新西兰白兔用于颗粒脂肪移植实验.兔左耳作为实验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pFGF2-EGFP;兔右耳作为对照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空载质粒.分别于颗粒脂肪移植术后第4、8、12周切取标本,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脂肪移植成活率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HBC@TACS-pFGF2-EGFP在体外可缓慢释放pFGF2-EGFP基因,而且在转染293T细胞后可成功表达FGF2蛋白.颗粒脂肪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发现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体积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脂肪体积、脂肪移植成活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的新生脂肪组织细胞排列较对照组更为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脂肪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释FGF2基因的HBC@TACS-pFGF2-EGFP微球可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缓释FGF2基因壳聚糖核壳微球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缓释FGF2基因的"核壳"结构的壳聚糖缓释微球,"核"是包埋FGF2基因质粒的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壳"是羟丁基壳聚糖(HBC).探讨该壳聚糖核壳微球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制备HBC@TACS-pFGF2-EGFP壳核缓释微球,检测该壳核结构包载基因相较于核结构包载基因缓释的释放规律. Western-blot检测该缓释微球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FGF2蛋白的情况.取18只新西兰白兔用于颗粒脂肪移植实验.兔左耳作为实验组,移植 2 mL 脂肪颗粒和 HBC@TACS-pFGF2-EGFP,兔右耳作为对照组,移植 2 mL 脂肪颗粒和HBC@TACS-空载质粒.分别于颗粒脂肪移植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切取标本,并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脂肪移植成活率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HBC@TACS-pFGF2-EGFP在体外可缓慢释放pFGF2-EGFP基因,而且在转染293T细胞后可成功表达FGF2蛋白.颗粒脂肪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发现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体积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脂肪移植成活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的新生脂肪组织细胞排列较对照组更为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脂肪组织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释FGF2基因的HBC@TACS-pFGF2-EGFP微球可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携载FGF2基因的改性壳聚糖微球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携载FGF2基因的改性壳聚糖微球在体内促进兔桡骨临界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羟丁基壳聚糖(HBC)、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与pFGF2质粒制备HBC@TACS-pFGF2微球,体外与BMSCs共培养.Western-blot检测FGF2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PCR检测ALP mRNA和CD31 mRNA的表达情况.动物实验选用15只新西兰兔,手术建立双侧桡骨中段18 mm骨缺损模型,左侧植入明胶海绵和HBC@TACS-pFGF2微球(实验组,n=15),右侧不作植入(对照组,n=15).移植术后第4周、8周、12周收集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Masson染色.结果 HBC@TACS-pFGF2微球体外可促进BMSCs增殖,并可显著提高ALP和CD31的表达.动物实验显示,术后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兔桡骨缺损处的断端桥接情况、骨密度以及新生骨矿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含pFGF2质粒的HBC@TACS-pFGF2微球可在体内促进兔桡骨临界骨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壳聚糖修饰二氧化硅载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释放及对A549细胞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构建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载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药物递送系统(CS-SS-MSN-PTX),考察其氧化还原和pH双响应性释药性能及对A549肺癌细胞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硅烷偶联剂和离子结合作用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上逐步引入巯基(-SH)、 含有二硫键的羧基链(Py-SS-COOH)和壳聚糖(CS)以制备药物载体(CS-SS-MSN),然后通过吸附法包载紫杉醇(PTX)制成药物递送系统(CS-SS-MSN-PTX).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载药系统进行表征,体外释放实验考察载药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响应性释放行为,细胞实验考察CS-SS-MSN-PTX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CS-SS-MSN-PTX的平均粒径为162.5 nm,载药量为25.32%.体外释放结果 表明,在未添加谷胱甘肽(GSH)的pH=7.4缓冲液中,CS-SS-MSN-PTX在72 h药物累计释放量为21.04%±1.85%,在pH=5.0为43.00%±1.36%,在添加GSH的pH5.0的释放介质中PTX的释放达到80.90% ±2.23%.细胞实验表明CS-SS-MSN-PTX比PTX具有更高的肿瘤抑制作用.结论 CS-SS-MSN-PTX兼具氧化还原和pH敏感的双重响应释药特性,可作为抗肿瘤药物PTX的理想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