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醋甲唑胺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醋甲唑胺(methazolamide,MTZ)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35例NPH患者,其中包括29例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和6例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sNPH)患者,上述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适宜或拒绝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安慰剂组,给予口服MTZ或安慰剂25 mg,2次/d,1周后无不适增加至50 mg,2次/d治疗。口服前、口服1月后分别进行10 m步态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分级量表(iNPHGS)评分、头MRI检查,口服3个月后进行iNPHGS评分。主要疗效终点为用药后3个月iNPHGS评分,次要疗效终点为用药后1个月上述各项评分。结果:35例NPH患者中28例进入最终分析。药物组18例,安慰剂组10例。用药1月后药物组MOCA评分[(16.2±8.8)分和(14.8±8.7)分, t=-2.68, P=0.02]、10 m步态评分[(22.3±11.2)分和(25.6±12.9)分, t=2.76, P=0.02]、iNPHGS评分[(7.3±3.2)分和(8.1±3.5)分, t=4.08, P<0.01]均较基线改善;用药3个月后药物组iNPHGS评分(6.1±2.4)分较基线时( t=5.07, P<0.01)和1个月时改善( t=4.11, P<0.01);而对照组用药1个月和3个月后各项评分较基线均无明显改善(均 P>0.05);用药1个月后药物组较对照组10 m步态评分、iNPHGS评分改善(均 P<0.05);用药3个月后iNPHGS评分相对于基线水平较对照组改善( t=-4.41, P<0.05)。上述35例患者未出现低钾、酸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1.00)。 结论:醋甲唑胺可有效改善部分不能手术的NPH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眼ICL植入术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23岁,2020年11月因"双眼视物模糊、眼胀、眼痛、眼眶痛(右眼重)8个月余"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自诉2017年4月因双眼高度近视在当地医院行双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术前当地眼科检查显示:验光结果为右眼0.04,-13.00/-3.25×150=0.6,左眼0.04,-9.50/-1.50×15=0.6。眼压为右眼13.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9 mmHg。右眼前房深度为3.20 mm,平均前房角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为34.3°;左眼前房深度为3.35 mm,平均ACA 34.3°。术后早期眼压正常,术后给予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4次,2周后停药。术后患者偶尔出现眼痛及头痛症状,未引起注意。2020年5月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2个月"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眼科检查(病历本记录):右眼矫正视力0.12,左眼0.6;右眼眼压48 mmHg,左眼24 mmHg。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ICL植入术后,双眼视神经萎缩。给予右眼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口服醋甲唑胺片500 mg,效果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Usher综合征伴黄斑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3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伴行走不稳2年,于2022年6月8日到南京市江宁中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诉近2年视物模糊明显,伴上下楼梯行走不稳、行走撞物等;青少年时期初即出现夜盲症;7岁时确诊听力障碍,配有助听器,未规律佩戴,听力无明显进行性下降。父母非近亲结婚,直系亲属无类似病症。患者闭目直立、快速轮替、指鼻试验均为阴性。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3、0.25。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17 mm Hg(1 mm Hg= 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颜色淡红,视网膜动静脉细,广泛青灰色污秽状改变,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光减弱(图1A,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双眼晚期视网膜血管纤细,动静脉充盈时间延迟,黄斑中心凹周围至赤道部视网膜斑驳状强荧光,黄斑区少量荧光素"花瓣样"积存(图1C,1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视网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及内核层囊样弱反射(图2A,2B)。OCT血管成像检查,双眼黄斑区旁中心凹视网膜血流密度(PFD)降低(图2C,2D)。视野检查,双眼周边视野缺损,管状视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双眼a波、b波波峰明显下降,峰时延长,暗适应0.01的振幅近乎呈熄灭型(图3A,3B)。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凹"花瓣样"强荧光,中心凹旁强荧光环,环外弱荧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处无荧光(图4)。听力检查,气导和骨导呈一致性下降,呈陡降型,低频听力轻、中度损失,高频听力重度损失。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行基因检测。对患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得到候选致病突变位点。运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确定致病性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临床信息相关的1个父源疑似致病性变异,一个母源疑似致病性变异,且均为 ADGRV1基因杂合移码突变(图5)。诊断:Usher综合征(USH)2型、视网膜色素变性(RP)伴黄斑囊样水肿(CME)。予以口服醋甲唑胺25 mg,2次/d治疗,持续2个月。OCT检查,双眼黄斑水肿明显改善,视网膜中央黄斑厚度(CMT)显著下降(图6)。双眼BCVA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停药后随访3个月,CME未见明显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真性小眼球并发青光眼手术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62岁,汉族,因左眼视力下降1年,眼胀痛半年于2019年1月至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0.15(+8.00 DS/+0.75 DC×84=0.2),左眼:FC/20 cm(+8.00 DS/+0.50 DC×11=0.05)。眼压:右眼23.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56.2 mmHg。眼前节照片(见图1):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多处点状云翳,中央前房极浅,周边前房裂隙状,房闪(-),虹膜膨隆,瞳孔圆,瞳孔直径约等于1.5 mm,光反应(+),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多处点状云翳,角膜轻度水肿,中央前房极浅,周边前房裂隙状,房闪(-),虹膜膨隆,瞳孔圆,大小约3.5 mm×4 mm,光反应(-),晶状体混浊。眼底检查示:视乳头色淡白,边界清,C/D=1.0,视网膜平伏,黄斑区中心凹反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示:双眼前房极浅,房角黏连关闭,睫状体前移伴睫状体囊肿(见图2)。眼B超示:双眼球巩膜增厚。视野检查示:左眼管状视野,右眼正常(见图3)。眼前节示: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右眼17.02 mm,左眼17.08 mm,角膜横径双眼11 mm。临床诊断为双眼真性小眼球,双眼并发青光眼,双眼远视。患者入院后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全速静点,醋甲唑胺50 mg,2次/d口服,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2次/d,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眼3次/d,眼压控制欠佳,次日行左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无变化,眼压反而升高至60 mmHg。入院第3天行"左眼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0.2 mg/ml丝裂霉素)+前段玻璃体切割+后巩膜切开"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左眼眼压为16.1 mmHg,术后第7天左眼眼压为17.4 mmHg。术后第45天随访,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05;右眼眼压23 mmHg,左眼眼压10.2 mmHg。查体:左眼角膜透明,前房形成良好,上方虹膜周切口通畅,瞳孔同术前,IOL位正,后囊膜透明,眼底见视盘色淡,界清,C/D=1.0,黄斑中心凹结构不清,中心凹反射消失(见图4),术后未出现脉络膜渗漏,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ARB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27岁,因"右眼视力渐降10余年,加重3个月,左眼胀痛1 d"于2021年5月11日至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测得右眼裸眼视力(UCVA)光感,左眼UCVA 0.6。非接触式眼压计测得右眼眼压4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4 mmHg。门诊房角镜检查示双眼房角关闭,建议患者入院治疗,暂予以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滴双眼及口服醋甲唑胺降眼压。患者于2021年5月18日以"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黄斑病变、双眼屈光不正"住院,入院追问患者既往史发现患者右眼既往有被玩具枪击中史,否认青光眼家族史。眼科查体:右眼UCVA光感,验光+1.25DS/-0.75DC×95°;左眼UCVA 0.6,验光+1.50DS/-0.50DC×20°,双眼视力均矫正无提高。右眼眼压25 mmHg,左眼眼压23 mmHg。右眼前房浅,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视乳头色苍白,杯盘比(Cup to disk ratio,C/D)1.0,黄斑区金箔样反光,视网膜动静脉明显变细(见图1A);左眼前房浅,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正常,C/D约0.4,上下血管弓附近散在多处萎缩灶(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醋甲唑胺片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5岁,彝族,于2020年7月15日因双眼被混凝土击伤2个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双眼钝挫伤、左眼视网膜脱离、右眼晶状体半脱位,并行左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术,术后恢复良好;8月26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偶感眼痛、眼胀再次就诊。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04,左眼数指/30 cm;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正圆,4∶00位可见虹膜后粘连,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混浊、向前移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平伏;左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眼底散在激光斑,视网膜平伏,其余眼部结构无异常;眼压右眼35.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2 mmHg。入院诊断:右眼钝挫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右眼晶状体半脱位、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硅油眼。术前1 d口服醋甲唑胺片25 mg(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35)每日2次,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右眼每日3次。于8月27日行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见右眼晶状体4:00~11:00位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术后第1天右眼视力0.15,前房偏浅,瞳孔正圆,对光反射迟钝,人工晶状体位正,其余眼部结构无异常;左眼同术前。术后右眼高眼压,最高时40.2 mmHg,继续口服醋甲唑胺片25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4 d;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2 d;头孢硫脒2 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3 d以预防感染;右眼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9月8日门诊复查患者眼压右眼13.6 mmHg,左眼15.4 mmHg,停用醋甲唑胺片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银唑散的含量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银唑散中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含量并探讨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7%三乙胺(A,冰醋酸调节pH至5.07)-甲醇(B),梯度洗脱:0~6 min,A80%;6~8 min,A80%~22%;8~21 min,A保持22%;21~22 min,A22%~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作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磺胺嘧啶银在0.029 64~0.069 15 g/L浓度范围下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酮康唑在0.030 54~0.071 26 g/L浓度范围下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n=6,RSD=0.33%)和98.8%(n=6,RSD=0.65%).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0.5~2.0.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准确、专属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银唑散中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含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复方银唑散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白血病患者合并蜡样芽胞杆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7 岁,入院前一周自觉扁桃体炎前往社区医院就诊,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2.2×109/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70 g/L、血小板(platelets,PLT) 39×109/L,社区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2022 年 2 月 21 日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主诉发现血常规异常 1 周,检查血常规:WBC 3.65×109/L、Hb 66 g/L、PLT 32 ×109/L、分类不明细胞 18%、晚幼粒细胞 1%.体格检查:体温 36.4 ℃、呼吸 21 次/分、脉搏 114次/分、血压 109/7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114 次/分,律齐.发现空腹血糖升高 1 年,1 年间未规律检测血糖,未进一步诊治,入院第 1 天查空腹血糖 18.54 mmol/L,予以二甲双胍口服及胰岛素注射治疗.进一步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 0.17,原始细胞 89.5%.流式细胞术发现CD19+、CD33+、CD34+、CD117+、MPO+、sKappa+.入院诊断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急性B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于 2 月 25 日开始接受VDLP(硫酸长春新碱、盐酸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醋酸泼尼松)和阿糖胞苷化疗,化疗后 1 周出现重度骨髓抑制、三系减少,加用复方黄连素以及诺氟沙星清洁肠道,预防肠道感染,使用伊曲康唑胶囊预防真菌感染、磺胺预防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并予以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LC-MS测定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中的4-磺酰胺基苯肼和磺胺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LC-MS)测定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中4-磺酰胺基苯肼和磺胺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Inertsil Ph-3苯基柱(100 mm×4.6 mm,3 μm),以0.01 mol/L醋酸铵缓冲溶液(pH 4.0)-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监测.结果 4-磺酰胺基苯肼和磺胺的定量限分别为0.4915 ng/ml和0.5079ng/ml,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96%和106.71%.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中4-磺酰胺基苯肼和磺胺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以十二指肠溃疡为突出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报告1例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以提高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认识.患者为70岁男性,因间断皮肤瘙痒、腹痛4年,伴黑便2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因全身瘙痒、腹痛就诊外院,检查血IgG43.09 g/L(参考值0~1.35 g/L)、谷丙转氨酶554 U/L(参考值9~40 U/L)、谷草转氨酶288 U/L(参考值5~40 U/L)、总胆红素 54.16 μmol/L(参考值 2~21 μnol/L)、直接胆红素 29.64 μmol(参考值 1.7~8.1 μmol/L),均明显升高.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显示胰头及胰尾肿胀,胆总管狭窄,肝内外胆管扩张.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予醋酸泼尼松40 mg,每日1次.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及黄疸消退,后患者停药.2个月前患者出现黑便,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诊断消化道出血.在外院治疗未见好转来北京医院急诊,胃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1.5 cm溃疡,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后复查仍便潜血阳性.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PET-CT)提示十二指肠壁的代谢活性未见明确异常,未发现肿瘤病变,考虑IgG4相关性疾病,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既往有右侧颌下腺肿物切除术及糖尿病.入院后检查血IgG4 5.44 g/L(参考值0.03~2.01 g/L),腹部增强CT可见胰腺轻度肿胀及异常强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肝内外胆管略扩张,肠系膜上血管周围软组织影,考虑腹膜后纤维化可能.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检组织病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多量淋巴细胞浸润,每高倍镜视野IgG4阳性浆细胞约20~30个,IgG4阳性浆细胞占IgG阳性浆细胞的比例超过40%.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2周,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50 mg,每日1次,逐渐减量至醋酸泼尼松5 mg维持,同时联合环磷酰胺0.4 g,静脉滴注,每2周1次,复查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愈合.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较罕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IgG4相关性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多为急性胰腺炎和胆管炎,罕见表现为消化道溃疡.该病例证实IgG4相关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十二指肠溃疡,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罕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