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降脂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降脂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抑制剂和ω-3脂肪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抑制剂、载脂蛋白C3(Apo C3)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反义寡核苷酸(ASOs)、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胆固醇疫苗的研究使得新型降脂药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且呈现出潜在的良好疗效.本文对于降脂治疗药物的应用及研发进行综述,为降脂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 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围绕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现状,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的中英文文献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和热点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中英文文献关于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的研究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都经历了2005年之前为起步阶段,2005-2010年为探索阶段,2010年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2)英文文献针对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热点可分为管理有效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气候变化、人类干扰等)以及可持续性;中文文献针对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热点可分为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管理有效性、可持续发展以及影响因素;3)对比发现国内外文献在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的时间尺度与关注热点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外主要集中于国家公园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研究,国内以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为主,此外,国内文献围绕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成效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不足.研究可为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而为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交错带植物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交错带是森林和草原两种地带性植物群落之间的交接地带,景观类型多样,环境异质性强,边缘效应明显,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带.林草交错带特殊的生境导致地上与地下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关联比森林、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复杂.本文综合评述了地形、生态系统养分内循环、全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对林草交错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氮沉降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植物凋落物、土壤有机质及土层深度等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今后,应当加强局域尺度控制实验与跨环境梯度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揭示林草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地理格局与生态学机制.具体包括林草交错带复合系统物种多样性对土壤酸化、火灾、凋落物组成、围封和放牧及多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规律,以及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关联、退化生境修复与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研究,为林草交错带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药导报》对论文统计学处理要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①对于研究统计设计:应交代研究统计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 4 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UF-5000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检测及临床适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UF-5000 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检测结果及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 2023 年 9 月—2024 年 2 月赤峰市中医蒙医医院 400 例患者的晨尿样本,采用UF-5000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样本,其后以显微镜镜检,样本收集后需在 2 h内完成检测,检测过程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对UF-5000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结果进行统计,探究尿液分析结果中红细胞、白细胞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假阳性标本复核后干扰因素.结果:400 例晨尿样本经UF-5000 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红细胞阳性 129 例,阳性率为 32.25%,敏感度为 91.27%,特异度为 94.89%(Kappa=0.824);400 例晨尿样本经UF-5000 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白细胞阳性 145 例,阳性率为 36.25%,敏感度为 90.14%,特异度为 93.41%(Kappa=0.756).UF-5000 尿沉渣检测 31 例红细胞、白细胞假阳性标本中,占比前三的干扰因素分别为鳞状上皮、结晶、真菌,占比分别为 25.81%、16.13%、12.90%.结论:采用UF-5000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指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好,与显微镜镜检结果一致性良好,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BI2在胃癌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Abelson相互作用因子2(ABI2)在胃癌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TIMER2.0和GEPIA数据库分析ABI2在泛癌和胃癌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ABI2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预测ABI2在生物系统中的功能.纳入在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BI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联系,并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胃癌细胞系(MGC-803)ABI2干扰及过表达模型并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联合CCK-8、划痕、Transwell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ABI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合体内外研究分析ABI2影响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可能分子机理.结果 生信分析和本院胃癌组织检测结果表明ABI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表明ABI2低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优于高表达患者(P<0.0001).本院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ABI2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降低(P<0.0001),Cox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表明,ABI2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HR=1.887,95%CI:1.096~3.249).富集分析提示,ABI2的作用可能与Wnt信号通路相关.上调ABI2促进裸鼠移植瘤和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并增加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同时降低E-cadherin的表达(P<0.05);下调ABI2则相反(P<0.05).机制分析发现上调ABI2促进移植瘤组织和胃癌细胞中Wnt2和β-catenin的表达(P<0.05),下调ABI2则相反(P<0.05).结论 ABI2在胃癌中表达升高并影响疾病远期预后,其可能与调控Wn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FAP1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AFAP1L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功能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分析AFAP1L1在泛癌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AFAP1L1与胃癌及其他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在胃癌中选择与AFAP1L1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胃癌细胞中AFAP1L1表达后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集落形成测定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评估AFAP1L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AFAP1L1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FAP1L1高表达与胃癌的预后差相关( P<0.05)。基因富集与功能分析显示ALKBH1高表达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密切相关,沉默AFAP1L1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412、29.153, P<0.05),同时沉默AFAP1L1后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62、9.541, P<0.05)。 结论:AFAP1L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胃癌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