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群落特征及其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Lindl.)Stein)所在的2个群落进行了样方调查,分析了其生境、物种组成、群落区系特点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7科79属94种.属的区系成分中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主要地位,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84.3%,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群落1中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inn.)和中华苔草(Carex chinensis Retz.)为优势种,紫纹兜兰仅为伴生种,群落2中紫纹兜兰为优势种.两群落均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但缺乏大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及一年生草本,而藤本植物的丰富则进一步加大了林下的郁闭度.综合生境因素比较两个群落表明,紫纹兜兰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对坡度坡向及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对伴生植物并无明显的选择性.建议加强对紫纹兜兰的就地保护,同时加大对其栽培繁殖技术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南雄走马胎群落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阐明珍贵药用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为其保护和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置11个10m×10m的样方,采用每木调查法,对样方内所有胸径≥2 cm、树高≥2m的立木进行检测,记录种类、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 1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种,隶属78科153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为主;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灌木层优势种为走马胎、鼠刺Itea chinensis、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走马胎种群在灌草层中均有分布,种群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Ⅰ龄级幼苗储备丰富,但Ⅳ龄级成苗个体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30.04,变化度(Shannon-Wienner指数)为3.79,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0.8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71;群落各层次的Magarlef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Simpson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ner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这表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分布最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结论 走马胎呈聚集分布在群落下层,为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需散射光,喜酸性、疏松的土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被子植物新资料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植物资源调查是探讨系统发育、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的基础,是我国植物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我国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以《中国植物志》和各地方植物志为代表,但部分偏远地区的植物资源状况仍然缺乏数据.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发现云南省被子植物新记录3种,即柳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lecomtei C.K.Allen)原分布于四川、贵州、广东(乳源)、广西,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八角樟(Cinnamomum ilicioides A.Chevalier)原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为其新记录点;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A.M.Lu ex Chang et Lu)原分布于贵州安龙、望谟、册亨、兴义等,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柳叶黄肉楠和八角樟在云南的新分布点是对我国樟科薄弱地带的补充,为分析滇产原始种类对相关属的起源发生和中国樟科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贵州山核桃在物种层面上对确定贵州山核桃与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案例,并为云南发展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生产提供了种质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优势群落甜槠林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每木调查法,对广东粤北石门台和粤中象头山地区甜槠(Castanopsis eyrie(Champ.) Tutch.)林样方内胸径≥1 cm的乔、灌木进行测量,记录其种名、胸径、高度和在样方中的坐标位置等指标,对群落的植物组成、区系成分、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石门台样地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36科54属;象头山样地有维管植物109种,隶属36科59属.两个群落均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其中,石门台样地与华东、华中地区联系紧密;象头山样地则与中国台湾、日本的岛屿联系更多 比较两个地区的群落特征发现,他们的相似性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纬度并不是决定群落植物多样性高低的因素,小环境、群落演替进程及人为因素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在野外调查、搜集文献和整理植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与周边相邻3个研究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研究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1)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蕨类植物28科51属84种,科属结构单一,分化水平不高,以寡种科属居多,但区系起源古老,进化关系连贯.(2)该区蕨类区系地理联系广泛,在科、属水平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以泛热带分布、亚热带分布为主,在种水平上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呈热带向温带过渡渗透性质.(3)在与邻近区亲缘关系上,与观音岽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冠豸山,与丹霞山的关系较疏远.该研究区与观音岽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83以上,区系同质性明显,与两者现代自然条件相似的事实相吻合.该研究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广东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报道了在广东丹霞山发现的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Primulina huangjiniana),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该新种与同属物种短序报春苣苔(P.depressa)最为相似,但两者在形态特征上能够很好地区别:黄进报春苣苔具有更短的、长2.5~6 mm的苞片(vs.短序报春苣苔具有长15~30 mm的苞片,顺序下同);花萼裂片等长(vs.不等长),花丝基部附近膝状突起,中部以上具腺毛(vs.于中部膝状突起且无毛);柱头倒三角形,深2裂成2线形裂片(vs.片状,稍2浅裂,裂片为三角形),侧膜胎座(vs.中轴胎座).加上该新种在内,丹霞山目前共记录有6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其中丹霞小花苣苔(P.danxiaensis)和该新种均为丹霞地貌特有植物.黄进报春苣苔目前在丹霞山的两个地方有发现,成年植株不超过200株,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属于极危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及与附近地区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广西横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对横县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横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269种,隶属于163科658属,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而裸子植物则贫乏.在科属种组成上,以大科、区域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生活型组成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兼备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与邻近地区相比较,横县种子植物区系与广东紫金县相似性较高,区系成分组成则与广东新会区、紫金县相近.因此,横县地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热带性质明显,呈热带至亚热带过渡性质,起源古老,具有一定特有现象,与广东地区联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样方、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统计了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优势科属,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和威胁性4项指标,构建植物多样性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维管束植物175科584属1025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56属97种,种子植物144科528属928种,其中裸子植物为6科7属7种,被子植物138科521属921种;(2)广东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化且稳定性高,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区系以亚热带成分占优(3)被子植物是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类群主要为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蔷薇科、莎草科、茜草科;(4)植物多样性指数得分为6.71,植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福建、广东两省中4个纬度相近区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等进行分析,比较丹霞地貌与非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研究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8科80属206种,其中丹霞山35科65属134种,冠豸山31科51属103种,观音岽31科57属103种,南雄丹霞梧桐31科57属96种,优势科明显但属种分化程度不高.(2)在区系丰富性上,非丹霞地貌区丰富性较高于丹霞地貌区,具体表现为丹霞山(0.74)>观音岽(无丹霞地貌)(0.14)>南雄丹霞梧桐(0.07)>冠豸山(0.02).(3)在区系地理成分上,科属水平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占84%以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在种水平上,热带成分占比均为59%以上,呈热带向温带过渡特征.(4)在地理亲缘关系上,南雄丹霞梧桐(丹霞地貌)与观音岽(非丹霞)亲缘关系明显,科、属、种水平上相似性分别为0.88、0.97、0.8,两者同质性明显.该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重要依据,对丹霞地貌的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1科;种子植物中的优势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62科.种的分布区类型相较于属的分布区类型更为广泛,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种数量突出,其优越的地形特点与独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相互渗透与交织,在林场内部有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12种,数量较少,其中桫椤处于易危状态.林场内的资源植物丰富,有681种,大致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4大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覆盖到本林场的71.14%,数量最多.建议对林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并对珍稀濒危植物加强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