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挝草药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采用文献整理分析、样线调查、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老挝药用植物物种资源信息,初步获取老挝境内药用植物资源、民间草药使用方法及传统医药知识档案资料,发现老挝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214科1 014属2 165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40属57种,裸子植物8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177科957属2 076种。目前市场流通的药材有108种。老挝有广泛应用草药资源的基础,农贸市场中的一些鲜药具有止咳生津、祛湿、祛暑、滋阴凉血等功效,市场上驱风、壮腰膝类药材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应重点加强开发和管理。中国与老挝可在传统用药经验方面深入研究、加强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整理陇中地区药用植物名录,归纳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为该地区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获得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并参考《中国植物志》《黄土高原植物志》《甘肃中草药资源志》《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20年版)、《甘肃省中藏药材标准》(2020年版)等书籍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状况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陇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共178科829属2 101种,主要存在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等类群中,其中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菊科、蔷薇科、豆科等,主要药用部位为全草类,以清热药为主,栽培药用植物51种,包括蒙古黄芪、玫瑰、忍冬等.结论 陇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合理开发利用,并依据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云南巍山三鹤洞地点的石制品及年代与环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史前人类演化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对云南巍山云岭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发现的三鹤洞地点进行试掘,在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动物骨骼,且数量从早到晚有逐渐增多的趋势;AMS 14C测年结果表明,该地点文化层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MIS 3早期以针叶林为主,含有一定量铁杉,林下生长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等蕨类植物晚期植被仍然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物增多,气候温和湿润;对探沟内出土和地表采集的共15件石制品进行分析,表明该地点为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砾石石器传统较为接近.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IS 3阶段气候温和湿润,三鹤洞古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动物性食物是三鹤洞地点古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MIS 2寒冷期人类活动中断,说明末次冰期气候波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古人类活动有较大影响.三鹤洞地点的发现和综合研究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南地区古人类的环境适应策略能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广义蕨类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广义蕨类植物(石松类和蕨类)是陆生维管植物第二大类群,兼具孢子植物和维管植物的结构和生理特点,衔接陆生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广义蕨类植物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其它植物类群的独特生物学过程,在研究植物基因组演化、器官发育、繁殖方式及环境适应等方面是一类关键的植物类群.现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广义蕨类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为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为充分认识广义蕨类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从多角度全面总结了广义蕨类植物基因功能研究,重点论述广义蕨类植物在器官发育、生殖过程、环境适应性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其在揭示广义蕨类植物特殊生物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各类基因的功能.最后,对如何加快广义蕨类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并利用相关研究揭示其生物学特性和开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大鹏半岛山油柑+水竹果+鼠刺群落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6/8
为了解深圳大鹏半岛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个100 m× 100 m固定样方,分析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经调查和统计,发现该群落共有植物175种,隶属于66科123属,其中以被子植物为主,共160种,蕨类植物共计12种,裸子植物3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乔木层以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水竹果(Garcinia oblongifolia)和鼠刺(Itea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以藤槐(Bowringia callicarpa)、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和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为主要优势种;幼苗层以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思茅山橙(Melodinus cochinchinensis)和黑莎草(Gahnia tristis)为主要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方面,不同生长型的物种丰富度规律呈现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幼苗层,各层次的指数数值均较高,且差异性较小,表明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各层植物丰富,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相对均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槲蕨根茎响应钙胁迫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槲蕨为喀斯特地区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主要通过其根茎附生于岩石的表面或缝隙中.槲蕨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探究钙离子(Ca2+)胁迫下槲蕨根茎中代谢物的变化,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浓度(0、600、1 200 mmol·L1)Ca2+胁迫下槲蕨根茎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到64种差异表达代谢物.(2)在0、6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8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0、1 2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5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600、1 2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4个差异表达代谢物.(3)鉴定到的差异表达代谢物根据其化学分类归属信息进行归类,分为5类.综上认为,Ca2+胁迫影响槲蕨根茎的氨基酸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木质素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及其他途径;该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参与槲蕨根茎应答Ca2+胁迫的关键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槲蕨适应Ca2+胁迫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槲蕨根茎药材的品质改善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福州市晋安区药用植物资源与空间格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查清晋安区药用植物资源本底,为药用植物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记录物种及其蕴藏量数据,对晋安区药用植物物种类群、物种构成、生活型和药用部位进行分类统计,运用随机样方分析法和Morisita分布指数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晋安区药用植物资源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共1 067 种,隶属于 193 科632 属,其中苔藓植物4 科4 属4 种,蕨类植物38 科51 属80 种,裸子植物9 科15 属19 种,被子植物142 科 562 属 964 种.结论:晋安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生活型和药用部位类型多样,聚集分布的药用植物资源有利于开发和保护,有较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调查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为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记录物种信息及编目分类等方法,分析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类群、物种构成、生活型等信息.结果: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药用植物资源1 151 种(含变种),隶属于 184 科 584 属,其中,菌类植物 9 科 19 种,苔藓类植物 8 科 9 种,蕨类植物 21 科 93 种,裸子植物 7 科14 种,双子叶植物 120 科 870 种,单子叶植物 19 科 146 种.菊科、蔷薇科和百合科植物较多见,植物生活型以草本类植物占优势,占物种总数的 47.44%.结论: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建议今后应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野生物种的抚育研究,该措施将对保护区内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环境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探究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大鹿岛9个鹅耳枥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植物区系成分、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径级结构等指标表征群落特征,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维管植物共计110种,隶属46科84属,包括种子植物44科82属107种和蕨类植物2科2属3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大部分具有温带分布性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和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重要值分别为52.84%、34.49%和21.54%.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少,而灌、草层植物种较为丰富,群落尚未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鹅耳枥种群径级结构反映出该群落由增长型种群构成.(2)聚类分析将鹅耳枥群落划分为4类群丛,排序分析结果在验证前述聚类分析结果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佐证土层厚度、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是影响鹅耳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北京维管植物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了解北京野生维管植物组成及分布现状,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本研究依据"北极花生物调查APP"调查数据,并结合文献、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对北京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维管植物共2714种,隶属178科1024属,其中,石松类与蕨类植物共17科30属80种,裸子植物8科18属52种,被子植物153科976属2582种;物种数量前四大科为菊科(Asteraceae)299种、禾本科(Poaceae)214种、豆科(Leguminosae)133种、蔷薇科(Rosaceae)132种;物种数量前四大属为薹草属(Carex)45种、蒿属(Artemisia)29种、葱属(Allium)24种、莎草属(Cyperus)21种.物种数量最多的3个区为海淀1585种、延庆1526种、门头沟1311种;物种数量最少的3个区为朝阳220种、通州209种、石景山181种.北京分布有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重点保护植物共134种,隶属于59科103属,其中,国家级和市级保护植物分别有44种和102种;含4种以上的科有4个,为兰科(Orchidaceae)35种、百合科(Liliaceae)5种、松科(Pinaceae)5种、芸香科(Rutaceae)5种;含4种以上的属有2个,为兰属(Cymbidium)6种、鸟巢兰属(Neot-tia)5种.占重点保护植物总种数60%以上的区有3个,为门头沟90种、延庆86种、密云80种.北京地区维管植物种类丰富,优势科主要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优势属主要为薹草属、蒿属、葱属和莎草属,海淀、延庆、门头沟和密云的维管植物种类最多,门头沟的保护植物种类最丰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