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的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IMLE)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长春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近视768例(1 500眼)行SMILE矫正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症共21眼(1.40%),其中弥漫性板层角膜炎3眼(0.20%),角膜基质层间雾状浑浊4眼(0.27%),感染1眼(0.07%),欠矫3眼(0.20%),过矫3眼(0.20%),屈光回退2眼(0.13%),切口处上皮植入1眼(0.07%),角膜帽下异物2眼(0.13%),角膜板层层间微皱褶2眼(0.13%)。结论:SMILE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MILE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8 600眼SMILE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非随机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南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矫正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 386例(8 600眼),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视觉质量的研究。结果::术中244眼(2.84%)发生并发症,其中负压吸引环脱失12眼(0.14%),不透明气泡层(OBL)154眼(1.80%),微切口出血25眼(0.29%),寻找角膜基质透镜困难1眼(0.01%),非计划分离透镜33眼(0.38%),透镜残留4眼(0.04%),切口撕裂13眼(0.15%),扫描黑区2眼(0.02%)。术后并发症17眼(0.20%),其中早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8眼(0.09%),术后中期免疫性角膜炎9眼(0.10%)。术后3个月后过矫>0.75 D者26眼(0.30%),欠矫>0.75 D者1眼(0.01%);术后需二次增效手术者1眼(0.01%)。术后视觉质量异常主要为术后初期雾视、眩光、光晕,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99.30%的患者对手术的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SMILE治疗近视并发症少,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酶洗涤剂对器械的浸泡洗涤导致SMILE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群发弥漫性角膜层间炎(DLK)的发病原因、特点和治疗,为预防DLK的发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6─8月期间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术后出现DLK的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程度、相应的治疗及转归。结果::312眼行SMILE,其中69眼发生DLK,发生率为22.1%。DLK中右眼45眼(占65.2%),左眼24眼(占34.8%)。其中Ⅰ级DLK43眼(占62.3%),Ⅱ级DLK18眼(占26.1%),Ⅲ级DLK 7眼(占10.1%),Ⅳ级DLK 1眼(占1.4%)。7眼Ⅲ级DLK术后第1天即行层间冲洗及激素和抗生素局部滴眼,取得良好效果。68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但是1眼术后第1天确诊为Ⅱ级DLK,未行早期层间冲洗而仅激素和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于术后第5天转为Ⅳ级,术后1年UCVA达术前BCVA。在查找原因中进行器械细菌培养及类毒素培养均为阴性,角膜层间细菌培养阴性,经更换灌注液,更换一次性手术用品,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降低飞秒激光能量后,DLK仍不断出现,直至停止使用多种生物酶洗涤剂浸泡及清洗术中器械后,DLK未再群发。结论::多酶洗涤剂对器械的浸泡及洗涤是此次群发DLK的原因。SMILE术后的器械处理过程中不建议使用多种生物酶浸泡及洗涤。SMILE术后早期发生的重度DLK除加强局部激素和抗生素滴眼外,应尽早进行层间冲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ASIK术后中央中毒性角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央中毒性角膜病变(central toxic keratopathy,CTK)为一种罕见的、急性的、自限性的非炎症反应,发生在屈光手术后,表现为中央或旁中央角膜混浊、角膜变薄以及明显的远视飘移.国外报道[1]本病的发病率仅为0.016%.因患者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明显,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现报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发生CTK1例,以期通过该病例报道,能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并及时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g/L溴芬酸钠滴眼液对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行SBK术后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1g/L溴芬酸钠滴眼液对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 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06/2015-08期间在我院行SBK术的高度近视散光眼(-6.00D≤等效球镜<-11.00D)患者48例9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4例48眼,试验组24例48眼;对照组术后采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试验组术后采用1g/L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wk.于术前,术后1d,1wk,1、3mo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远视力、眼内压及角膜地形图(K1、K2、散光度数)检查,同时记录视觉症状与体征评分、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iffuse larnellar kerafitis,DLK)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远视力、眼内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mo时裸眼远视力均改善,术后1、3mo眼内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术后3 mo时裸眼远视力改善明显,术后1、3mo时眼内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1、3mo时K1值、K2值均降低,散光度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3 mo时K1值、K2值、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部症状相似,术后均未出现haze现象,试验组患者术后DLK评定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L溴芬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对SBK术后的疗效类似,但其可有效降低DLK和眼压升高的风险,避免激素所致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结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真菌培养阴性的常见丝状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主要致病菌——丝状真菌属不同菌种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的表现规律,评估其对临床上真菌培养阴性的FK患者进行快速菌种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收集993例已经确诊的FK患者,所有患者行角膜病灶真菌培养、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比较真菌培养不同结果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的FK诊断阳性率以及真菌培养法、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法发现的菌种分布;总结致病丝状真菌各菌种的裂隙灯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特征. 结果 993例FK病例中,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3.2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为82.07%,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23,P=0.000).429例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92.31%;564例真菌培养阴性病例中,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74.29%.429例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曲霉菌属占比最高,占总检出率的50.12%,其次为镰孢菌属和链格孢菌属,分别占18.18%和10.49%.真菌培养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的真菌菌属分布特征一致,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裂隙灯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显示的FK患者不同致病真菌特征不同,裂隙灯显微镜下曲霉菌感染灶为羽毛状角膜溃疡,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呈高反光、粗细均匀、分枝少的细线状菌丝;裂隙灯显微镜下镰孢菌角膜感染灶呈牙膏样浸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高反光长棒状、长线状且分枝少的菌丝;裂隙灯显微镜下链格孢菌感染的角膜病灶为角膜白斑,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高反光、粗细不均的长棒状或串珠状、分枝少的菌丝.治疗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断裂、变短、变细及反光变弱.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FK菌丝应与角膜神经纤维相鉴别,前者呈弥漫分布并相互交织,周围有高反光的炎症细胞,多位于角膜基质层;后者位于上皮下与角膜基质层间,神经纤维直径大于菌丝,周围的细胞结构清晰.结论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丝状真菌感染性FK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结合病灶的裂隙灯显微镜下表现可对真菌培养阴性的丝状真菌进行菌种判断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对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06/2017-05进行的 SMILE患者1127例2236眼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6mo.结果: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8.05%,包括弥漫性层间角膜炎74眼(3.31%)、视力恢复延迟58眼(2.59%)、角膜层间异物残留14眼(0.63%)、视物重影34眼(1.52%).1眼存在严重偏中心切削者术后3mo视力尚未恢复,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所有患者并发症经适当处理后结果良好,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尽管SMILE存在一定比例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总体是安全的.术中注意手术技巧,调整手术参数,术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MILE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6岁,双眼近视15年,于2016年7月26日在嘉兴市中医院行双眼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前患者否认外伤、家族性眼病、遗传性眼病史.术前检查:视力:右眼-9.75-0.75×180=1.0,左眼-6.25-2.25×180=1.0;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色可,可见近视弧,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呈豹纹状,视网膜平伏;角膜厚度:右眼545 μm,左眼545 μm;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角膜地形图示双眼对称竖领结形.临床诊断:双眼高度近视、屈光参差.术中手术参数设置:双眼角膜帽120 μm,透镜直径6.1mm,边厚10 μm;剩余基质床厚度:右眼275 μm,左眼299 μm.手术过程顺利,激光斑扫描良好,分离透镜顺利,持续时间约60 s,术后常规予0.3%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2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与飞秒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12我院收治的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13例226眼,其中51例102眼行SMILE术治疗,62例124眼行Fs-LASIK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并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mo,两组患者角膜水肿、角膜感染、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及眩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术与Fs-LASIK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但两种术式术后均出现角膜后表面部分前移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