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塞罕坝樟子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其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基于此,该研究通过监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径向生长,研究樟子松生长日动态规律、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河北塞罕坝地区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此外,以往研究树木生长大多数基于树轮年代学,缺少短期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研究.该研究利用径向生长记录仪监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内樟子松连续3年(2016-2018)的树干径向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由于树干的水分吸收与蒸腾作用,樟子松树干径向昼夜变化呈现季节性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春季萌动期、夏季生长期、秋冬交替期和冬季休眠期.塞罕坝樟子松树干径向生长开始于每年4月初;4月初至5月中旬为水分恢复阶段;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快速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缓慢生长阶段;10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并有树干径向收缩现象.以一天为时间尺度,在快速生长阶段(5月初至7月中旬)樟子松径向生长主要受空气温度的影响;缓慢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降水量、空气温度均影响樟子松径向生长.以15天为时间尺度,温度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显著.结果 显示樟子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未来樟子松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时间节点,同时在极端低温与干旱的情况下,为半干旱地区樟子松的生长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树干半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2016年生长季,利用树干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了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的树干半径变化,研究其昼夜和生长季的变化格局,确定主要生长期并分析期间环境因素对半径变化的影响,以期准确理解短时环境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昼夜时间尺度,树干半径呈白天收缩、夜间恢复并增长的变化格局;在生长季时间尺度,树径变化呈相对稳定、持续增大、涨缩波动3个阶段的格局.在本研究特定的气象、土壤湿度和地形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树干半径的主要生长期为5月14日-7月31日,最大半径生长速率出现在6月8日.影响树干半径日收缩量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时段(收缩阶段、日、循环周期)基本一致,主要为温度(空气/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含水量,且温度的贡献率最大(50.3%~71.0%).而影响树干半径日增长量的因子存在时段差异,在增长阶段是降水量(贡献率86.9%)和最高气温(13.1%),在循环周期是降水量(50.3%)、饱和水汽压差(29.9%)、相对空气湿度(12.7%)和太阳辐射强度(7.1%),在整日阶段仅是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强度.树径增量的环境响应在循环周期比在日时段更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树木年内径向生长对干旱事件的响应——以贺兰山油松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2017和2018年2个生长季内、2个海拔(2010和2330 m)油松的径向生长,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18年6月的干旱事件使得油松径向生长速率减慢,生长量减小;而7-8月的降水使油松的径向生长重新激活.2018年油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发生在6-8月,相比2017年延长一个月.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在不同海拔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生长季早期干旱对树木径向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季中后期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该区的气候重建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8月的气候要素对树轮宽度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