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充电动物遥测系统在自然状态小鼠心电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可充电动物遥测系统在自然状态小鼠心电监测中的应用,并提供自然清醒状态小鼠的心电参数.方法 20只C57小鼠(雌雄各半)安装植入式电极,连续记录小鼠全天24 h心电活动并分析其心电参数.结果 20只C57小鼠均完成24 h监测.C57小鼠全天平均心率为(493.55±73.29)次/分.雌鼠全天平均心率为(522.83±63.70)次/分,最大心率673.60次/分,最小心率385.90次/分.雄鼠全天平均心率为(464.27±70.55)次/分,最大心率641.60次/分,最小心率321.50次/分.雌性小鼠的全天平均心率快于雄性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小鼠夜间平均心率较白天平均心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07:00-19:00,夜间19:00-次日07:00小鼠相关心率变化指标结果显示,雌性小鼠白天平均心率较夜间平均心率增快,雄性小鼠白天平均心率较夜间平均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状态下小鼠的心电指标结果显示,雌、雄小鼠P波振幅、P波时限以及R R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小鼠的QRS时限较雌性小鼠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小鼠QRS振幅以及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充电动物遥测系统可安全、微损伤地对自由活动状态的小鼠进行24小时心电参数记录,其记录的信号清晰、稳定,可用于正常及急慢性模型小鼠自然状态下心率及心律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综合疗法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疗法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治疗效果,分析患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VMC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和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 n=52)与无效组( n=16)。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 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儿QRS波时限延长、快速性心律失常、LVEF、CRP及cTnI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RS波时限延长、快速性心律失常、LVEF值低、CRP和cTnI过表达均是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VMC患儿无效的影响因素( OR>1.000, P<0.05)。 结论: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VMC患儿无效可能与QRS波时限延长、快速性心律失常、LVEF值低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因素的VMC患儿的早期评估及合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型克山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型克山病(CKD)患者在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山东省8个克山病病区县(市)选择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初诊时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可能与LVEF恢复正常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对患者进行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随访至2019年10月或至全因死亡,采用成组设计,根据LVEF是否恢复正常(LVEF≥50%为恢复正常)将患者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结果:共有98例CKD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为(47.51 ± 12.84)岁;体质指数(BMI)为(23.18 ± 4.92)kg/m 2;LVEF为(39.54 ± 8.26)%;男性占65.31%(64/98);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和Ⅲ级分别占46.94%(46/98)、53.06%(52/98)。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28例(28.57%)患者LVEF恢复正常,LVEF由基线的(43.27 ± 7.85)%增加至(58.74 ± 6.0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5, P < 0.01);70例(71.43%)患者LVEF未恢复正常,LVEF由基线的(37.84 ± 6.93)%增加至(42.94 ± 7.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4, P < 0.01)。28例LVEF恢复正常患者的恢复时间中位数为14个月,其中随访至6、12和18个月时恢复的患者分别为4例(14.29%)、6例(21.43%)和15例(53.57%),27例(96.43%)患者在3年内LVEF恢复正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比值比( OR)= 0.81,95%置信区间( CI):0.70~0.95, P < 0.05]、心电图QRS波时限( OR=0.88,95% CI:0.79~0.98, P < 0.05)、LVEF( OR=1.26,95% CI:1.13~1.42, P < 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OR=0.79,95% CI:0.66~0.90, P < 0.01)是LVEF恢复正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部分CKD患者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后,LVEF可恢复正常。病程较短、心电图QRS波时限较短、基线LVEF较高及LVEDD较小的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测,记录QRS波时限,并根据QRS波时限将354例患者分为QRS波时限≤120 ms组( n=226)与QRS波时限>120 ms组( n=128),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MACE将其分为MACE组( n=110)和非MACE组( n=24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脏超声指标、心电图、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QRS波时限与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RS波时限与MACE的相关性。 结果:QRS波时限>120 ms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NT-proBNP水平及MACE总发生率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CE组及非MACE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cr、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ACE组的SBP、DBP、LVMI、尿酸、NT-proBNP、FPG、QRS波时限、校正QT间期(QTcd)明显高于非MACE组,LVEF明显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 r=-0.296, P<0.05),与LVMI、LVEDD、NT-proBNP呈正相关( r=0.261,0.302,0.35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QRS波时限延长可能是诱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近期MACE发生情况密切相关,QRS波时限延长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的监测,以及时评估患者的预后,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甘草素对心肌梗死大鼠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ISL低剂量组,ISL中剂量组和ISL高剂量组五组,每组8只,后四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4周后第2天至第5天,用超声测量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short-axis shorting rate,LVFS)、左室收缩未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le median diameter,LVIDS)、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median diameter,LVID)。利用体表心电图记录和测量心率(heart rate,HR)、PR间期、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在Burst刺激心室诱发心律失常前30 min,IS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尾静脉注射ISL(25、50、100 mg/L),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以相同的给药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6、8、10 V Burst刺激下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实验完成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大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SL低、中、高剂量组心脏超声指标LVIDS及LVIDD均明显升高,LVEF、LVF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0.28、15.57、19.03、16.39, P值均<0.05);与ISL低、中剂量组相比,ISL高剂量组LVEF、LVFS明显升高,LVIDS、LVID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0±0.08)或(0.52±0.06)比(0.53±0.07),%:(0.21±0.05)或(0.22±0.06)比(0.23±0.06),mm:(6.11±0.83)或(6.09±0.79)比(6.04±0.82),mm:(7.79±0.82)或(7.76±0.74)比(7.72±0.58), P=0.02、0.04、0.01、0.02]。与正常组、模型组相比,ISL低、中、高剂量组体表心电图指标HR及QRS波时限均明显升高,PR及QTc间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16、19.82、21.68、16.96, P值均<0.05);与ISL低、中剂量组相比,ISL高剂量组的HR明显降低,QTc间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次/分:(320±19)或(312±28)比(297±30),ms:(89.95±21.58)或(96.75±20.16)比(104.36±19.24), P=0.01、0.00],而PR间期和QRS波时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IS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6、8、10 V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2.68、12.14、17.82, P值均<0.05);与ISL低、中剂量组相比,ISL高剂量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4.59±1.84)或(4.12±1.75)比(3.28±1.68),(5.97±4.04)或(5.36±3.85)比(4.06±3.28),(10.07±9.84)或(9.05±9.21)比(8.26±8.05), P=0.01、0.00、0.02]。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IS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CRP、IL-6、BNP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1.48、26.11、15.24, P值均<0.05);与ISL低、中剂量组相比,ISL高剂量组大鼠CRP、IL-6和BN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g/L:(3.01±0.42)或(2.78±0.41)比(2.43±0.32),pg/mL:(105.84±13.28)或(98.05±12.35)比(92.19±8.74),pg/mL:(15.96±1.24)或(14.63±1.35)比(13.53±1.26), P=0.01、0.02、0.02]。 结论:ISL可以降低MI大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降低血清炎性因子CRP、IL-6 、血清中BNP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特征及与心脏不良事件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特征及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心力衰竭类型分为舒张性心衰组(158例)和收缩性心衰组(140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97例)和未发生组(201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比较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QRS波时限和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舒张性心衰组和收缩性心衰组QRS波时限和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QRS波时限和心功能指标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心脏不良事件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QRS波时限和心功能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QRS波时限[(125.42±14.35)ms]长于对照组[(78.82±6.49)ms],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156.24±21.42)mL]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78.28±9.43)m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48±19.23)mL和(45.62±5.42)mL,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46.98±4.25)%]低于对照组的(67.94±5.4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17、21.66、35.63、41.88,均 P < 0.001)。收缩性心衰组QRS波时限[(140.21±18.57)ms]长于舒张性心衰组的(112.31±13.42)ms,LVESV[(183.36±27.67)mL]和LVEDV[(95.39±12.13)mL]均高于舒张性心衰组的(132.21±18.98)mL和(63.12±7.84)ml,而LVEF[(38.19±4.61)%]低于舒张性心衰组的(54.77±4.9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29、20.30、29.61、34.18,均 P < 0.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组QRS波时限[(169.37±17.43)ms]长于未发生组的(104.21±12.49)ms,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组LVESV[(199.30±23.41)mL]和LVEDV[(105.22±15.64)mL]均高于未发生组的(135.46±15.46)mL和(65.28±6.92)mL,而LVEF[(32.97±5.16)%]低于未发生组的(53.74±4.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91、28.04、30.57、35.46,均 P < 0.001)。经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心脏不良事件预测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86.6%。经Pearson分析显示,QRS波时限、LVESV和LVEDV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呈线性正相关( r=0.684、0.546、0.518,均 P < 0.05),而LVEF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呈线性负相关( r=-0.627, P < 0.05)。 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且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同定义的心电图形态及其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推荐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心电图指标,但目前LBBB的心电图定义尚未统一。本综述对5种常见的LBBB定义及其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进行总结,揭示不同定义在QRS时限、V 1导联r波、切迹或顿挫和Ⅰ、V 5、V 6导联形态等多方面存在的争议,因而影响CRT最佳适应人群的筛选。在生理性起搏时代,有必要对心电图特征与左束支真正完全阻滞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以提高CRT疗效、实现个性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束支起搏纠正心室异常顺序激动的电张调整性T波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心室异常顺序激动患者行左束支起搏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特征。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永久起搏器植入后(长时起搏组)、临时起搏术后(短时起搏组)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组)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并分析QRS时限、QT间期、倒置T波(TWI)所在导联及其振幅。结果:纳入89例患者,年龄69.0(57.0,74.0)岁,其中女41例(46.1%,41/89)。左束支起搏成功率为100%,80例(89.9%,80/89)患者术后出现TWI,长时起搏组、短时起搏组和左束支阻滞组的TWI发生率分别为96.4%(27/28)、86.4%(19/22)和87.2%(34/39, P=0.401)。术后TWI在主要导联的发生率为80.0%(64/80,Ⅱ导联)、68.8%(55/80,Ⅲ导联)、75.0%(60/80,aVF导联)、91.3%(73/80,V 3导联)、95.0%(76/80,V 4导联)、87.5%(70/80,V 5导联)、82.5%(66/80,V 6导联)。V 4、V 5导联TWI振幅最大,分别为-0.49(-0.31~-0.90)mV和-0.49(-0.27~-0.67)mV。术后1、3、6、12个月仍存在TWI的患者分别为53例(66.3%,53/80)、41例(51.3%,41/80)、35例(43.8%,35/80)、32例(40.0%,32/80)。TWI患者校正后的QT间期(QTc间期)在术后1 d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52)ms对(491±40)ms, P<0.001],术后1个月QTc间期(517±34 ms)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56),术后3个月QTc间期小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36)ms对(519±52)ms, P=0.005]。随访12.0(5.0 ~ 23.5)个月,随访期间导线参数稳定,有2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再住院事件。 结论:大多数心室异常顺序激动的患者行左束支起搏后会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现象,约50%患者的TWI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TWI主要分布在V 3~V 6导联,V 4、V 5导联倒置T波振幅最大;QTc间期在术后延长,3个月左右恢复至术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分为时限正常组(≤110 ms,NG组)和时限延长组(>110 ms,EG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134例,EG组73例,NG组61例。EG组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水平显著高于NG组( 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NG组( P<0.05),且EG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血浆中的N-proBNP水平呈正相关( r=0.981, P<0.001),与LVEF呈负相关( r=-0.979, P<0.001)。EG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占比少于NG组( P<0.05),Ⅱ级与Ⅲ级患者占比明显多于NG组( P<0.05),两组中Ⅳ级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G组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死亡、再梗死率及总发生率)发生率明显高于NG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N-proBNP升高、LVEF下降、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高Killip心功能分级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EG患者较NG患者心功能更差,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磁共振的室间隔应变对不符合真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前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MR-FT)的左心室应变特征对于患者CRT超声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双心室起搏CRT,术前心电图为QRS时限(QRSd)>120 ms但不符合真性左束支阻滞(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CRT植入术前3个月内均接受心脏磁共振(CMR)平扫检查。运用CMR-FT技术评估左心室整体、侧壁及室间隔(Sep)纵向(LS)、周向(CS)及径向(RS)应变。CRT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至少超过5%。结果:研究纳入73例患者,年龄(55.6±11.6)岁,其中男占79.45%(58/73)。60.3%(44/73)患者有反应,仅8.2%(6/73)患者超反应。相对于无反应患者(29例),有反应患者(44例)Sep-LS[-3.98%(-6.05%~-1.44%)对-7.08%(-8.75%~-3.14%), P=0.038],Sep-CS[-2.75%(-4.60%~-0.98%)对-5.71%(-7.12%~-4.09%), P<0.001],Sep-RS[4.17%(1.77%~6.68%)对7.55%(5.72%~9.77%), P<0.001]均显著降低。其中Sep-RS及Sep-CS与LVEF改善程度显著相关(Sep-RS: r=-0.42;Sep-CS: r=0.43, 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基线QRSd、基线LVFE、QRS波缩窄程度、心输出量、Sep-CS与Sep-RS是CRT反应的预测因素,在矫正其他有意义因素后Sep-CS仍与CRT反应独立相关[ OR=1.201,95% CI 1.010~1.428, P=0.039]。Sep-CS及Sep-RS截断值分别为-4.72%及5.71%时,预测CRT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及0.752。 结论:不符合真性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基于CMR-FT评估的Sep周向及径向应变的减低与CRT反应相关,其或可作为新型影像学标志物为该类患者的CRT获益评估提供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