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引起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ICC导致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女,胎龄30周 +1,出生体重1 370 g。生后Apgar评分1 min为5分,5 min为9分。于生后第2天经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并持续静脉输液。生后第8天突然出现心率增快及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无异常,听诊心音遥远,心脏超声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立即拔除PICC,并行心包穿刺术,放出35 mL乳白色心包积液,患儿状态迅速好转,心音有力,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文献检索共有14篇报道24例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病例,并本例资料共25例。25例患儿中,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15例(60.0%),28~34周的早产儿9例(36.0%),足月儿1例(4.0%)。平均出生体重(1 080.6±585.5)g。置管时间中位数为3 d,发生心包积液的PICC使用时长中位数为7 d。导管置入部位以右肘前静脉及右贵要静脉为主,其余经大隐静脉等部位置入。导管尖端位置以直接位于右心房所占比例最高[13例(52.0%)],其次为由上腔静脉漂移至右心房[7例(28.0%)]。2例患儿以心搏骤停为主要表现,1例患儿表现为心率增快,1例患儿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1例患儿表现为原有疾病恶化,其余患儿均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及低血压。9例死亡,病死率36.0%,16例(64.0%)好转。进行心包穿刺患儿中,仅1例死亡。 结论:在任何置入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当临床出现难以解释的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状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均应考虑到PICC导致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及早诊断并进行心包穿刺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误服硝氯酚中毒死亡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男,5岁1个月。以“误服硝氯酚片4 d”于2020年2月3日入院。4 d前患儿误服硝氯酚10片(规格100 mg/片),服药1 h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脐周疼痛,持续2~4 min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治疗3 d后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偶有腹痛,出现精神差,住院期间查肝功提示丙氨酶氨基转移酶64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 025 U/L;肌酸激酶23 34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 159 U/L。因病情重,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0 ℃,脉搏155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59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19 kg,嗜睡状,颜面稍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红润,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55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min。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克氏征均阴性。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8×10 9/L、中性细胞计数8.2×10 9/L、血红蛋白浓度110.0 g/L、血小板计数260×10 9/L;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蛋白53.7 g/L、白蛋白31.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93.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 574.0 U/L,肌酸激酶22 0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7.0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予再次洗胃,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多烯磷脂酰胆碱、肌苷片、葡醛内酯片保肝、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头部亚低温治疗,行血液灌流2次治疗。入院4 h后患儿出现发热伴大汗淋漓,体温最高达39.5 ℃,精神极度萎靡,同时伴有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酸痛。6 h后患儿出现昏迷,昏迷评分7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入院11 h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屈曲、僵直,立即高质量心肺复苏,静推盐酸肾上腺素,同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涌出大量鲜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缺如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2岁,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下夜间出现胸闷气短,程度尚可,5~6 d发作1次,10 d前自觉症状较前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既往高血压50年,糖尿病18年。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3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异位心律,心房颤动(房颤)伴慢心室率,不完全右束支阻滞,ST-T改变。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显示:双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显示:多切面扫查,正常左心耳位未见左心耳结构,双房及右心耳结构正常,内壁光滑,未见血栓回声(图1A,B)。左房CTA提示:左心房略大、未见明确左心耳影像,肺动脉干增宽,主动脉瓣钙化(图1C,D)。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房颤,先天性左心耳缺如。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房颤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负荷下心音心电同步监测技术连续无创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可穿戴心音心电同步监测技术连续无创评估运动负荷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功能,为实现长时间连续监测航天员在航天活动中心功能变化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1名健康男性青年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在卧位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50 W起步,每3 min递增25 W,最高达到125 W。选取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运动过程中每级负荷1 min后以及运动结束后3 min的心音心电信号进行分析;运动前、后5 min受试者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对心音心电信号指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在运动过程中预测LVEF的回归模型。结果: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受试者心率、LVEF、电-机械活动时间(electromechanical activation time,EMAT)、左心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LV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3.22、45.33、3.65、23.19, P<0.001、<0.001、=0.011、<0.001);与静息状态比较,受试者在运动负荷过程中心率和LVEF增加,EMAT和LVE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VEF与EMAT、LVET呈负相关( r=-0.415、-0.758, P=0.002、<0.001),与第1心音的幅度呈正相关( r=0.606, P<0.001)。通过EMAT、LVET建立预测LVEF的模型,多元回归模型为LVEF=108.698-0.092×LVET-0.134×EMAT( r=0.87, P<0.001)。 结论:通过心音心电信号同步监测技术可在运动负荷下连续无创监测运动中的LVEF变化状态;LVET与LVEF的关系最为密切;LVEF有助于预测航天员在航天活动过程中心脏功能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MD基因新变异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男,汉族,11月龄,半月前因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转氨酶升高,我院多次生化检测均提示磷酸肌酸激酶异常增高,最高达9514 U/L。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父母系非近亲结婚,其母孕期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121次/分,呼吸23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身长70 cm(正常低限),体重9.5 kg(正常范围),外貌无畸形,智力及认知发育未见明显异常。两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无压痛,肝右肋下刚及,质软,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异常包块。脊柱及四肢未见畸形、关节活动自如,肌力及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腓肠肌肥大,目前可扶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婴儿气管隆突重建术麻醉管理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性,年龄7月22 d,体质量6 kg,身长62 cm,因"检查发现支气管畸形5月余"入院。患儿38 +4周顺产,出生时1、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10分。患儿出生后半月因"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病"在当地医院治疗40余天,其中呼吸机辅助呼吸15 d。住院期间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隆突位置升高,右主支气管近端偏窄。因好转出院后反复呼吸道感染,至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提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支气管开口异常"。考虑存在先天性支气管畸形及气管支气管软化,患儿抗感染治疗好转后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入院查体:RR 32次/min,HR 134次/min,呼吸稍促,可及胸骨上吸凹,两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胸骨L 2,3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大血管(包括气道)增强CT结果示:房间隔缺损,交叉肺动脉,肺动脉高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至奇静脉,气管隆突位置高(约平T 1,2椎体层面),形态失常,局部气管管腔明显狭窄,直径约2.7 mm×1.6 mm,右主支气管开口处仅见细线样管腔影(见图1),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显示不清。心脏B超结果示:房间隔中部缺损,直径7 mm,右上肺静脉走行欠清晰,交叉肺动脉。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术前诊断为"先天性支气管畸形,肺静脉连接部分异常,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术前2 d就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多学科会诊。术前访视时患儿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 L/min),呼吸稍促,无紫绀,轻微咳嗽,少许痰,ASA分级Ⅲ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环状切除和隆突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嵌合型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3个月9日龄,因"竖头不稳、反应迟钝"于2022年6月13日就诊我院。患儿系G 2P 2,足月剖宫产娩出,出生时有羊水污染和缺氧症状,黄疸出现后自行消退。主要表现为反应慢、竖头不稳、会对视、追视,可逗笑。入院体格检查:精神好,呼吸平稳,头围39.5 cm,咽无充血,肺音清,心音有力,腹软,肠鸣音正常。下肢肌张力稍低,俯卧位时支撑抬头好,坐位全前倾,立位双下肢支持体重差,屈髋,降落伞反射未建立,双膝及跟腱反射可引出,Vojta姿势反射见手握举,拇指内收,脚小。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增宽(图1),脑白质发育符合0 ~ 2月龄,听力检查未见异常。入院遗传学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各2 ~ 3 mL,常规培养淋巴细胞72 h,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计数并分析47个中期分裂相,根据《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 2020)描述染色体核型。患儿核型为46,XY,r(18)(p11.21q22.1)[40]/46,XY[7](嵌合比例为85%)(图2),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为明确缺失区域的大小及断裂点的位置,进一步对患儿进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和18q22.q23区分别存在14.86 Mb和14.02 Mb的杂合缺失(图3)。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3-K-013),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一个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1岁4个月,2018年6月22日因"发热伴抽搐"收治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患儿持续大发作15 min缓解。平素无进食量大、多汗、手震颤及体重不增等。患儿系G 1P 1,顺产娩出,监护人否认其窒息史。体格检查:体质量为10 kg,BMI 16.4 kg/m 2,突眼,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心音亢进,心率150次/min,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胫前黏液水肿。化验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为0.011 mIU/L(参考值范围0.27~4.2 mIU/L),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为94.59 pmol/L(参考值范围12~22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为30.21 pmol/L(参考值范围2.8~7.1 pmol/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peroxidase,TPOAb)为7.11 IU/mL(参考值范围0~34 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TGAb)为19.52 IU/mL(参考值范围0~115 U/m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antibodies,TRAb)为0.63 IU/L(参考值范围0~1.75 IU/L)。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侧甲状腺形态饱满,未见占位及低回声。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三联律,短阵房速。化验促性腺激素、基础性激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瘤标记物均未见明显异常;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脑电图、头颅MRI、垂体MRI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加用甲巯咪唑[0.66 mg/(kg·d)]治疗,治疗后6 d复查TSH为0.009 mIU/L,FT4为28.22 pmol/L,FT3为12.25 p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生后11 d,因“呛奶后呼吸困难5 h”于2020年7月26日入住滨州市人民医院。患儿入院前5 h呛奶1次后出现呼吸增快,伴气喘、喘憋,无口周青紫,无咳嗽,无鼻塞、流涕,无呕吐,无腹胀、腹泻,无抽搐、尖叫,无肢体抖动。患儿生后母乳喂养,吸吮有力,睡眠多,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及量多,生后体质量下降明显。患儿系第5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8 kg,生后哭声强、婉转,否认窒息、青紫史。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外祖父有糖尿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150 次/min,心率48 次/min,体质量2.27 kg,嗜睡状态,反应较差,营养不良。呼吸急促,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干燥、弹性较差,皮下脂肪层较薄,四肢末梢凉。前囟平坦,张力不高。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肌张力略低。辅助检查:急查末梢血糖测不出。血气分析:酸碱度(pH)6.98,二氧化碳分压(PCO 2)11.7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81 mmHg,剩余碱(BE-)29 mmol/L,碳酸氢根2.8 mmol/L,乳酸(Lac)3.28 mmol/L,血糖(Glu)> 38.89 mmol/L,钾6.1 mmol/L,钠134 mmo/L。入院后特级护理,暖箱保暖,心电监测,通知近亲属病重,给予鼻导管吸氧,完善血常规、生化常规、尿常规、胰岛素定量、血清C肽等检验。入院当天检查:降钙素原0.695 μg/L;血清生化:钾6.3 mmol/L,钠134.60 mmol/L,氯100.70 mmol/L,碳酸氢根8 mmol/L,钙3.24 mmol/L,磷2.91 mmol/L,总胆红素268.48 μmo1/L,直接胆红素17.79 μmol/L,总蛋白62.70 g/L,白蛋白45.35 g/L,肌酸激酶14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1 U/L,间接胆红素250.69 μmol/L,血糖40.97 mmol/L。7月26日血清发光检查:胰岛素10.476 pmol/L,血清C肽 0.227 μg/L;尿常规:红细胞30.28个/μL,红细胞5.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1+),隐血(2+),葡萄糖(4+),酮体(4+)。完善糖尿病自身抗体5项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基因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扩容、纠酸、胰岛素等对症支持,定时定量喂奶。7月27日胰岛素注射液0.5 U于喂奶前15~30 min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8月2日血常规示贫血明显,予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治疗。8月8日改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8小时2 U皮下注射。8月11日眼科会诊提示:患儿双眼视网膜静脉稍迂曲,血管发育基本完全,未见出血、渗出、微血管瘤等。建议控制好血糖,半年检查1次眼底。出院诊断:新生儿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贫血。出院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5 U每8小时皮下注射,监测血糖。随访患儿4月龄停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