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关注重点已逐渐转变为疾病对患者的长期影响 [ 1] 。其中,认知功能可以受到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个月的随访中,23%的SARS-CoV-2感染者伴有认知缺陷 [ 2] ;另有研究提示,该类患者中轻度及中度的意识紊乱比率分别为27%及33% [ 3, 4] 。血脑屏障(BBB)作为调节脑内稳态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动态界面,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理条件做出相应反应。本文对BBB与COVID-19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供新的靶点及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质疏松羊模型中胸椎骨膜的结构与细胞特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绵羊和正常羊模型深入研究胸腰段椎体骨膜在骨质疏松状态下的结构和细胞变化,为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提供潜在的关键治疗靶点和理论基础。方法:选用8只健康状态相似的成年雌性小尾寒羊,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 n=4)和正常组( n=4)。骨质疏松组实施卵巢切除术、低钙饮食和甲强龙注射以诱导小尾寒羊的骨质疏松状态。卵巢切除术后4个月,取出T 12椎体。利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骨小梁体积、厚度和数量,利用HE染色组织学评价骨膜的厚度和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评价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比例。 结果:与正常羊相比,骨质疏松羊的骨小梁相对体积(BV/TV)、厚度(Tb.Th)和数量(Tb.N)明显降低[(22.708±0.973)%比(35.409±1.254)%,(8.970±0.473)μm比(10.432±0.392)μm,(0.025±0.000)mm -1比(0.035±0.004)mm -1,均 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明显增加[Tb.Sp (27.385±0.318)μm比(21.935±2.101)μm, P<0.05]。HE染色呈现典型的开窗小梁结构,骨质疏松羊骨膜的形成层和纤维层更厚,并且形成层的细胞数量更多(均 P<0.05)。标准化后,TRAP和ALP染色显示骨质疏松羊的TRAP +破骨细胞明显增多,而形成层和纤维层骨膜的ALP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骨质疏松羊的骨膜与正常羊相比在结构和细胞群上存在差异,表现为更活跃的骨吸收,而骨形成活性相当。以骨膜为靶点的治疗有望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肠道驻留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在肠道疾病中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能深入地分析组织器官的细胞组成和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最近,肠道组织的scRNA-seq研究发现肠道驻留巨噬细胞是一群具有不同的起源、解剖位置和功能的异质性群体,包括血管相关巨噬细胞、神经相关巨噬细胞、肠隐窝相关巨噬细胞和派尔集合淋巴结相关巨噬细胞,分别发挥维持血管完整性、支持神经元存活、保护隐窝干细胞和清除凋亡细胞的作用。结合scRNA-seq,文章对不同起源、解剖位置的肠道驻留巨噬细胞在肠道组织稳态和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特定的巨噬细胞群治疗肠道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情志异常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医认为,脾虚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情志异常发病根本,临床治疗常涉及心、肝、肾。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多采用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推拿疗法,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调节神经-内分泌、控制能量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建议今后研究建立CFS情志异常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施治准确性;形成完善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指导各种内外治法的规范化应用;基于发病机制探索客观指标,借助神经影像学技术关注疾病靶点脑区形态、功能改变,完善CFS诊断及预后评估;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完善CFS情志异常动物造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构成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具有一定的平衡关系。近年有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紊乱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是CKD患者免疫缺陷状态和全身性炎症状态持续存在的潜在诱因。本综述主要阐述肠道菌群与CKD患者免疫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CKD的进展机制,为干预治疗提供新理论、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降解损伤的线粒体以保证正常的线粒体数量和质量,对维持细胞内稳态与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坏死,可由过度线粒体自噬诱导。活性氧(ROS)主要由线粒体产生,可损伤线粒体。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是临床氧疗的严重并发症,致病机制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参与了HALI的发生过程。调控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机制众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TEN诱导激酶1/PARK2基因编码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PINK1/Parkin)蛋白通路、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等,其中PGAM5已被证实是连接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因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小RNA-21-5p(miR-21-5p)减轻HALI的机制与其靶向PGAM5介导的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但PGAM5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和坏死性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到在HALI中PGAM5介导线粒体自噬与坏死性凋亡的靶点对肺保护的线索,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前瞻干预策略联合跨理论模型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前瞻干预策略联合跨理论模型(TTM)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靶向前瞻干预策略联合TTM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孕妇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合理饮食及自我监测血压等遵医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及低出生体重胎儿的比例较低,阴道分娩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靶向前瞻干预策略联合TTM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提高遵医行为,同时也能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性分子靶标检测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对相关的肿瘤药物分子靶标的表达量及突变进行测定,比较不同靶标所对应的抗肿瘤药物对实体肿瘤的化疗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份肿瘤组织样本中,共检测出4个肿瘤药物相关靶点,分别为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β 3-微管蛋白(Tubulinβ 3)、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位点多态性[DHFR (C829T)]。铂类、甲氨喋呤、伊立替康、长春碱类和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90.0% (36/40)、85.0% (34/40)、70.0% (28/40)、67.5% (27/40)、62.5% (25/40)。伊立替康、甲氨蝶呤、长春碱类对间叶源性肿瘤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8.9%(20/29)、62.1%(18/29)、68.9%(20/29),显著高于非间叶源性肿瘤的18.2%(2/11)、36.4%(4/11)、36.4%(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487、15.345、17.278,均 P<0.05),铂类药物对非间叶源性肿瘤的化疗有效率为72.3%(8/11),显著高于间叶源性肿瘤的58.6%(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231, P<0.05)。毒副反应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蒽环类>铂类>甲氨喋呤>长春碱>伊立替康。 结论:对不同肿瘤药物相关分子靶标、不同源性肿瘤对同一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及毒副反应进行了预测,为个体化治疗儿童恶性肿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膀胱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胃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发现之后,膀胱上也发现了ICC细胞,膀胱ICC细胞的研究为了解膀胱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治疗膀胱相关疾病的新靶点。膀胱ICC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并且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及表达多种受体蛋白,它们共同构成其起搏功能与信号中转功能的结构基础,其结构异常与兴奋性改变将会引起膀胱兴奋性的异常,最终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和糖尿病膀胱等膀胱疾病,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