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不藏意不寐论治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4/7/6
脾不藏意不寐以思虑纷纭所致的迟寐或不寐为主要症状特征,核心病机为脾意失养或脾受邪扰致脾意不安于舍而生不寐,治疗当以安脾意为法.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连朴饮、沙参麦冬汤等均具有安脾意的作用,其中,补中益气汤补脾益气升阳以安脾意,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以安脾意,附子理中汤温脾阳以安脾意,参苓白术散运脾湿以安脾意,连朴饮化脾热以安脾意,沙参麦冬汤滋脾阴以安脾意,最终达到治疗脾不藏意不寐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脾不藏意不寐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寐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复杂,辨证思路各异,然而总不离五脏.文章主要通过对“脾藏意”“脾主思”理论的分析、对其与脾不藏意不寐关系的探讨,说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气血得力,则脾意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而安卧;若脾失健运,气血、水谷精微乏源,则脾意失养而不寐.脾不藏意不寐主诉以思虑纷纭为主,治疗上以补脾、祛邪、安意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思""意"释义与"思伤脾,脾失藏意"致病摭拾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医"思""意"的古今释义及"脾主思、脾藏意"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思伤脾,脾失藏意"的致病作用,认为脾主情感之思,脾为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则脾主思藏意的功能发挥正常;若思虑纷纭,脾之精气不足,则不能养意而致痴呆、不寐、情志疾病等.提出以"思伤脾,脾失藏意"作为契入点开展对中医神经系统疾病及情志疾病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