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高巅之上,射而取之"探讨急性期前庭性偏头痛的病机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肝经风火上扰是急性期前庭性偏头痛的主导病机,痰瘀浊邪、肝血亏虚是该病反复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高巅之上,射而取之"源于《卫生宝鉴》,本研究结合脑窍为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根据以天麻半夏汤内服和刺络放血组成的"射法",推演出以祛风清火、通窍祛邪为大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诊疗思路.临证治疗急性期前庭性偏头痛应以"射法"为治疗大法,应用清肝化浊汤,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化裁,配以清化痰浊、化瘀清热、滋血潜阳等治法,结合针灸、放血等外治手法速效祛邪,使脑窍清利,耳清目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复位无效且磁共振成像阴性的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共43例位置性眼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氯硝西泮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最大慢相角速度评价急性期药物疗效;另选择其中21例近2个月发作频繁患者,分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单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对眼震发作的预防作用.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9例符合确定的和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其眼震类型分别为水平背地性(23例,53.49%)、水平向地性(3例,6.98%)、垂直下跳性(4例,9.30%)和混合性(13例,30.23%),眼震持续时间长并缺乏渐强渐弱特点.治疗3d后,氯硝西泮组患者最大慢相角速度[2.40(0.00,17.15)o/s]显著降低,急性期疗效优于氟桂利嗪组[18.85(1.58,35.75)°/s;Z=-2.284,P=0.022)];2个月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1(0,2)d]缩短,与对照组[3.50(1.50,6.50)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结论 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可能与中枢功能异常有关,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急性期予以氯硝西泮治疗具有缓解眩晕和眼震作用,尤以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疗效更佳;频繁发作者可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反复发作常伴有偏头痛特征的致残性疾病.VM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离子通道缺陷、皮层扩布性抑制、炎症及遗传易感性有关.头颅磁共振、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等临床检查对VM的诊断尚无特异性,但有助于排除其他诊断.VM根据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VM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认识V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的临床与康复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是以反复发作的头部歪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恶心、呕吐、易激惹及共济失调等问题,多数患儿可在学龄前自行缓解,部分患儿会逐渐演变为周期性呕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甚至偏头痛等.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前庭功能障碍、离子通道障碍及遗传因素等相关,目前暂无特异性的临床治疗与康复策略,发作期可考虑使用止呕药、镇痛药以缓解部分急性期相应症状,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推拿等疗效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