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学习在癌症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在癌症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生成大量数据,而机器学习因其具有处理大数据的优势,在癌症患者自我报告结局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且相关机器学习模型性能较好.该文综述了机器学习在预测癌症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生存及死亡率,以及纵向监测癌症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变化和辅助癌症治疗决策方面的应用,可在癌症患者症状预测、结局预测、生活质量监测、合理临床治疗决策方面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3—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血糖指标、糖尿病困扰程度[糖尿病症状困扰量表(DSC-R)和糖尿病问题量表(PAID)]以及干预后患者糖尿病治疗满意度。结果: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SC-R得分和PAI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感觉高血糖得分和自我感觉低血糖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监测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缓解糖尿病困扰和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价值导向型医疗视角下促进患者全程参与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价值导向型医疗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在诊疗全过程中的需求和体验,实现可控医疗成本下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效果的提升。在此视角下,如何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价值和核心作用,让患者真正参与到医疗相关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患者参与医疗全过程的相关概念和具体路径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专家访谈结果,从促进参与健康水平监测、疾病及就诊信息的获取、医患共同决策、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患者报告结局、参与自我管理、参与患者组织及相关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建议,以期为相关医疗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的生理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理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9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结局量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5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的生理功能标准化得分为(54.24±16.5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职业类型、饮酒史、心功能分级、合并症个数、心力衰竭确诊时间和自我管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因素( 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9.6%。 结论:基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理功能水平较低,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人口学和疾病特征给予个性化的干预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理功能水平,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患者术前使用咪达唑仑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术前苯二氮 类药物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并可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但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期德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明确术前口服咪达唑仑与安慰剂对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该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德国9家医院进行(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6月24日)。研究纳入年龄65~80岁、计划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至少30 min择期住院手术并计划拔管的患者。数据分析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45 min被随机分为口服咪达唑仑(3.75 mg)组( n=309)和安慰剂组( n=307)。主要结局为术后第1天使用自我报告的麻醉综合评估(EVAN-G)问卷评估患者整体满意度;次要结局包括主要结局的敏感性和亚组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不良事件、严重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内的认知和功能恢复。结果显示:在616例随机患者中,607例被纳入初步分析,其中377例(62.1%)为男性,平均年龄(71.9±4.4)岁。口服咪达唑仑组与安慰剂组患者满意度的平均总体指数(SD)无差异〔分别为69.5±10.7和69.6±10.8,平均差异为0.2,95%可信区间(95% CI)为-1.9~1.6, P=0.85〕。敏感性(根据方案人群、多重插补)和亚组分析(焦虑、虚弱、性别和既往手术经验)并未改变主要结果。除了安慰剂组麻醉诱导时患有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比例较高之外,两组次要结局无显著差异。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术前单次低剂量口服咪达唑仑并未改变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或焦虑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满意度。这些结果可能受小剂量口服咪达唑仑的影响。进一步的试验,包括更广泛的人群及普通小剂量静脉咪达唑仑和血浆水平的测量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文版基于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汉化基于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SEMSX),并在我国鼻咽癌患者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遵循FACIT翻译法对英文版PROMIS-SEMSX进行翻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PROMIS-SEMSX。2021年1—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PROMIS-SEMSX量表包含4个维度,28个条目,分别为信心水平(7个条目)、症状管理(5个条目)、症状对生活的影响(9个条目)、寻求与领悟支持(7个条目)。量表的校标关联效度为0.935;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66,分半信度为0.891。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0~0.938,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57。 结论:中文版PROMIS-SEMSX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测评鼻咽癌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水平提供了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is Colon Rectum 2022 年12 期摘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接受综合治疗的肛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自我报告结局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接受减重手术的青少年肥胖患者临床特点,以指导青少年减重手术临床决策和实践。方法:回顾分析2018—202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减重与代谢手术的123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临床数据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1年度报告》中6 807例患者的整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术前合并症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随访等多方面分析青少年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减重手术患者中,女性患者(74.0%)比例高于男性患者(26.0%),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31.9%)高于整体水平外,合并其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比例较低,且程度通常较轻。术后3个月的收缩压( Z=-5.73, P<0.001)、体重( Z=-5.69, P<0.001)、经脐腹围值( Z=-2.40, P=0.017)、糖化血红蛋白( Z=-5.23, P<0.001)、空腹胰岛素( Z=-2.95, P<0.003)、空腹C肽( Z=-4.59, P<0.001)、甘油三酯( Z=-2.75, P=0.00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的收缩压( Z=-3.42, P=0.001)、体重( Z=-5.14, P<0.001)、经脐腹围值( Z=-2.86, P=0.004)、糖化血红蛋白( Z=-2.67, P<0.008)、空腹C肽( Z=-2.09, P=0.037)、高密度脂白( Z=-2.08, P=0.03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减重手术对于肥胖青少年的治疗结局与成年人相似,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针对青少年患者女性比例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随访依从性较低的特点,亟需构建适合青少年减重手术患者的全周期照护模式,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随访依从性及远期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的主观感受即自我报告结局研究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其对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指导临床决策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适合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评估工具,规范评估工具的开发与汉化流程,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优化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佩戴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儿童和青少年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残存胰岛功能和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近1年内临床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的儿童、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残存胰岛功能和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门诊就诊的133例新发T1DM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分为2组:FGM组( n=82),SMBG组( n=51)。观察指标包括随访1年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和餐后2 h血糖(FBG和2 h BG)、C肽(FCP和2 h CP),ΔCP(2 h CP-FCP),患者报告的低血糖和糖尿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问卷等结果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时HbA 1c均显著下降(均 P<0.05),6~12个月期间FGM组HbA 1c趋于平稳( P>0.05),12个月时SMBG组HbA 1c较6个月时显著升高( P=0.001),且12个月时SMBG组HbA 1c高于FGM组( P=0.001)。12个月时,FGM组的FBG与基线水平相当( P>0.05),而SMBG组的FBG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 P=0.006)。2 h BG仅在FGM组中第6个月和12个月时下降(均 P<0.05)。SMBG组的FCP在12个月时显著降低( P<0.05),两组2 h CP、ΔCP均逐渐下降(均 P<0.05)。FGM组在6、12个月时出现更多的低血糖事件(均 P<0.05)。6个月时,FGM组T1DM自我管理量表(SMOD-A)评分有显著改善( P=0.001)。随访期间FGM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稳定( P>0.05),而SMBG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有下降趋势( P=0.052)。 结论:在新发儿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中,尽早应用FGM进行血糖管理有助于提升HbA 1c和降低餐后血糖。此外,FGM佩戴6个月后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