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水流出通道造影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维持正常的房水流出(AHO)是眼内细胞健康和视力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AHO的损伤可导致眼压升高、神经损伤并伴随青光眼的发生。了解AHO能更好地指导青光眼手术,促进AHO靶向药物的研发,进而改善AHO的功能。AHO通道造影是一种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类似的、应用荧光素或吲哚菁绿辅助显影AHO的眼前节造影技术,但其成像的是房水的排出轨迹而不是血流的运动。将造影剂引入前房,经房水循环,追踪造影剂的运动轨迹,捕捉围绕角膜缘360° AHO图像信息,可获得实时、动态的AHO影像资料。研究者先后研究了不同物种离体眼球的AHO特点,实时观察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活体眼球AHO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活体眼球房水引流的运动轨迹及变化特点。AHO通道造影技术作为一种AHO功能评估的新工具,为AHO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技术,本文就AHO通道造影技术的发生和发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房角镜和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眼球房角反射成像技术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改进的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S-OCT)探索在体高分辨率房水流出通道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实证研究法。利用SS-OCT以及房角镜搭建房角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用于拍摄眼球虹膜角膜角横断面图像,同时建立了模型眼模型以及在体动物实验模型,并获取了虹膜角膜角的结构。结果::基于自行搭建的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G-OCT),成功获取了眼球房角中小梁网和Schlemm's管的图像,并应用G-OCT来测量房水流出通道,并观察眼压变化对其的影响。在给眼球加压后,可以观测到Schlemm's管随眼球压力变化而容受性发生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搭建了基于SS-OCT和房角镜的G-OCT系统,并且获得了眼球房角横断面下小梁网的面积与Schlemm's管的面积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房水排出系统与眼淋巴引流通路的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青光眼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视力丧失与房水排出通道受阻进而引起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有关。眼淋巴引流通路与房水排出系统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探讨眼部淋巴管的生成发育以及明确眼部淋巴管的标志物对于研究青光眼房水流出是否包括淋巴管通路具有重要作用。房水排出系统与眼淋巴引流通路的关系:(1)小梁网内皮细胞中平足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呈阴性,提示小梁网与淋巴管有密切关系;(2)Schelmm管与淋巴管具有形态学、分子学和功能上的相似性,不仅含有淋巴管和血管的一些特性,还存在一些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均未发现的特性;(3)球结膜富含淋巴管,提示球结膜具有活跃的组织引流和免疫调节功能;(4)巩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缺乏真正的淋巴管,但巩膜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阳性巨噬细胞,受到组织特异性因子的调节;(5)睫状体细胞中可以检测出多种淋巴标志物,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疑似淋巴管的通道;(6)脉络膜的单个细胞均表达多种淋巴标志物,LYVE-1表达最多。本文就淋巴管生成发育与淋巴标志物、房水流出组织的淋巴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神经对房水流出通道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而眼压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药物降眼压的主要机制为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流出,但降眼压幅度有限.目前研究发现眼压可能受自主神经调控,现围绕自主神经系统对房水生成及流出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自主神经在房水流出通道的分布及调控机制,为探索新的降眼压方法及开发新药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房角镜辅助的内路360°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房角镜辅助的内路360 °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nsluminal trabeculotomy,GATT)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是一种改良的小梁切开术.GATT将微导管(iTrack)环穿Schlemm's管后,利用微导管张力全周切开小梁网及Schlemm's管内壁,重建生理性房水流出通道,避免小梁网阻力,实现房水从前房直接进入集液管,通过增加房水流出机制降低眼压.GATT适应证广泛,主要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同时可运用于闭角型青光眼.GATT微创且不依赖滤过泡,能明显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中远期疗效稳定,安全性高,较少发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式.该文对GATT在青光眼中的应用、手术步骤、作用机制、有效性、并发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等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Schlemm管在眼压调节中的作用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Schlemm管(SC)是房水流出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C及邻管组织在眼内压的调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探索,其形态与功能一步一步被揭示,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SC与周围基质一起,通过压力传导、基因表达产物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调节眼压.在青光眼患者,尤其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部分机制发生了改变,造成了眼压的升高.本综述就目前的一些机制,总结正常与青光眼患者中SC的结构,观察SC的方法,针对SC的传统及新型抗青光眼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双光子共聚焦成像的大鼠小梁网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神经视觉功能、与眼压升高密切相关的眼病.目前认为临床上大部分眼压的升高与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有关,特别是小梁网流出阻力的增加.因此,研究高眼压下影响房水外流阻力的重要区域-小梁网的形态学信息尤为重要.通过前房灌注的方法制造大鼠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将6只SD大鼠分成两组(A组和B组),B组大鼠处死后于左眼球加压60 mmHg处理,其余眼球均为未加压对照组,利用双光子共聚焦成像系统采集正常眼压和高眼压下小梁网组织的断层序列图,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定量分析眼压对小梁网组织孔隙率变化的影响.通过三维重建获取正常眼压下的小梁网结构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探讨眼压对于小梁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与模拟计算的结果,综合分析眼压的变化对于小梁网外流阻力的影响.高眼压组数据显示,部分小梁与周围组织融合,胶原纤维出现塌缩,越是靠近前房的小梁组织损伤越严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越多的区域变形越大,而且压力越大,小梁变形程度越明显.眼内压升高可能会引起房水外流通道结构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小梁网胶原纤维发生塌缩.高眼压与正常眼压情况相比,小梁网区域外流阻力增大的可能性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抗青光眼药物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构成视神经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受到多种因素的损伤,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眼压升高.由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尚不能直接治疗,根据目前提供的唯一已知可治疗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升高的眼压,而眼压与房水流出通道的功能息息相关.这些方面的药物均可以影响青光眼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新型抗青光眼药物也应运而生,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选择.本文将对国内外新型抗青光眼药物从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双光子共聚焦成像技术的小梁网通道原位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基于双光子共聚焦成像技术在不进行组织固定和染色的情况下获取大鼠小梁网外流通道微观结构图像的应用效果.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SD大鼠6只.方法 将6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大鼠的完整眼球用于小梁网通道纵截面成像数据的获取;B组大鼠左眼球剖开用于小梁网通道横截面及眼球矢状面成像,右眼球为对照组.采用自行搭建的双光子共聚焦成像系统(激发波长950 nm、侧向分辨率0.3μm、轴向分辨率1.5 μm),从前房角处进行成像,获取不同方位小梁网及其周围组织的微观结构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定量分析Schlemm管截面直径随成像深度的变化情况.主要指标不同方位小梁网通道成像深度、小梁网微观结构特点及Schlemm管平均截面直径.结果 基于双光子共聚焦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到小梁网通道纵截面、横截面以及眼球矢状面的图像数据.不同深度的小梁网通道组织形态结构各异,深层小梁网纤维排列致密,形成的孔隙较小;浅层小梁网的纤维相互交错,形成的孔隙较大,利于房水流出.在角巩膜缘下方190~215 μm成像深度范围内,Schlemm管的平均截面直径在34~68 μm之间变化.结论 双光子共聚焦成像可观察小梁网通道的微观结构,为进一步小梁网通道房水外流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光眼房水流出通道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