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口腔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10岁,因口唇红斑,全身多发斑丘疹3个月余于2020年8月就诊。患儿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出现暗红斑,无明显痒痛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后躯干出现紫灰色斑疹、斑丘疹,左手中指指甲变薄,出现纵裂,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按序接种疫苗,否认输血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双亲否认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唇黏膜可见紫红色斑片,唇缘少量白色鳞屑(图1A);舌背部可见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融合,上覆乳白色膜样物质,双侧颊黏膜未见白色网纹结构,口腔内未见龋齿及银汞充填物,全口牙龈未见肿胀和充血(图1B);躯干散在紫灰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见少许鳞屑,不易刮除(图1C);左手中指甲板变薄,可见甲纵嵴,其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图1D)。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型)抗原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抗核抗体阳性(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阴性。甲真菌镜检阴性。皮肤镜示唇部紫红色背景下清晰的白色网状条纹及多发放射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1E);舌背部暗紫红色背景,多发乳头瘤样增生,上覆乳白色伪膜状物质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玫瑰花状,边缘可见白色网状结构(图1F);躯干皮损为灰紫色背景下多发蓝灰色点,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图1G);左手中指甲板变薄,甲纵嵴(图1H)。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色素失禁明显(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临床及皮肤镜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样角化病(LPLK)的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特征。结果:21例患者年龄(64.69 ± 13.29)岁,男女比例为1∶2。18例皮损位于面部,3例位于小腿。10例皮损呈斑块样型,6例扁平色素斑型,5例扁平红斑样型。7例皮损呈红/紫红色,5例棕红色,8例棕/灰色,1例棕/红色。皮肤镜检查显示,12例为非色素型LPLK,9例为色素型LPLK。色素颗粒见于13例皮损中,且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色素颗粒多呈弥漫分布(9/13),且多见于色素型LPLK(8/9);4例色素颗粒呈局灶分布,均见于非色素型LPLK皮损。10例(10/13)可见色素粗颗粒,其中色素型8例,非色素型2例,色素粗颗粒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色素特殊分布模式中,环状颗粒模式为8例(8/13),胡椒粉样色素颗粒模式7例(7/13),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13/21)可见鳞屑,7例(7/21)血管结构,两种结构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67、0.16)。 结论:LPLK好发于面部,可表现为单发的红色、棕红色和棕灰色斑块或斑片,表面可覆鳞屑;特征性皮肤镜特征为出现色素颗粒,以弥漫分布的粗颗粒为主,多见于色素型LPLK。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感染性甲病的临床、皮肤影像特征在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结合非感染性甲病的皮肤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予以分析并总结皮肤影像要点,进一步提高非感染性甲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12月,同时行甲活检及皮肤影像检查的甲病患者48例,收集临床、组织病理及皮肤影像图像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单指(趾)受累的甲病中,甲血管球瘤、甲乳头状瘤、甲银屑病及甲扁平苔藓在皮肤镜下均可出现纵向条索样红斑及血管扩张,其中甲乳头状瘤还可见特征性甲下角化性团块;甲下外生骨疣及甲下鳞状细胞癌均表现为均质样增生结构,但甲下鳞状细胞癌背景较红,病变边缘模糊,亦可见树枝状血管及出血.对于多指(趾)受累的甲病(甲银屑病、甲扁平苔藓等),则有多种不同的皮肤镜特征并存;与甲银屑病相比,甲扁平苔藓中甲纵裂比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扁平苔藓相比,甲银屑病中点状凹陷及油滴样结构比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彩超多普勒示几乎所有甲下血管球瘤均表现为甲板下低回声结节,并显示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皮肤镜、皮肤超声等皮肤影像技术对非感染性甲病的诊断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为一种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面部、躯干、四肢角化性丘疹、斑块,需要与扁平苔藓、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红斑狼疮等相鉴别.本病治疗困难,局部使用钙泊三醇、PUVA、NB-UVB、光动力,或口服维A酸类药物,可改善病情.本文对慢性苔藓样角化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扁平苔藓样角化病(LPLK)为暗褐色丘疹或小斑块,本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诊治2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82岁.因左额部暗褐色斑块1个月余,于2016年3月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额部出现一暗褐色斑块,略突出体表,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斑块逐渐生长至蚕豆大,表面有少许结痂,无痛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告1例慢性苔藓样角化病.患者女,20岁.面部、躯干及四肢紫红色丘疹和斑块约20年.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紫红色丘疹和斑块,皮损相互融合呈网状及线状,部分为毛囊性丘疹,皮损表面覆少量灰白色鳞屑,伴轻度瘙痒.Auspitz征阴性.未见口腔溃疡、眼损害及甲损害等.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灶状基底层变性,可见胶样小体;真皮浅层可见由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诊断:慢性苔藓样角化病.予口服阿维A治疗6个月后皮损变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面部色素性扁平苔藓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58岁老年男性患者,面部蓝紫色斑疹1年、加重6个月,偶有瘙痒.皮肤科情况:额头、双侧面颊部可见散在蓝紫色斑片.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样细胞呈带状浸润,可见噬黑素细胞.诊断:色素性扁平苔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肤三维CT在扁平苔癣和脂溢性角化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扁平苔藓和脂溢性角化症是影响患者美观的皮肤病,由于临床类型多样从而给临床医师诊断带来一定难度,皮肤共聚焦显微镜(皮肤CT)由于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在色素性皮肤病、肿瘤性皮肤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研究对这两种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皮肤CT和组织病理学检测,以判断两者诊断的符合率,希望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及光泽苔藓等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RCM)下镜像特征及其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109例寻常性银屑病、15例玫瑰糠疹、52例扁平苔藓、5例硬化萎缩性苔藓和14例光泽苔藓患者的RCM图像特征和组织病理特点,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角化不全、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血管迂曲扩张伴炎细胞浸润的RCM与组织病理有较高的符合率,但RCM的Munro微脓肿检出率偏低(54.13%);玫瑰糠疹局灶性角化不全及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检出率二者高度一致,但RCM中表皮层海绵形成检出率较低(53. 扁平苔藓棘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乳头炎细胞浸润检出率二者高度一致,但颗粒层楔形增厚的RCM图像仅有5例检测到(9.62%).硬化萎缩性苔藓RCM及组织病理均可见到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及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二者完全符合.光泽苔藓的真皮乳头扩大、表皮突下延、基底细胞液化及真皮乳头内噬黑素及炎症细胞浸润检出率二者高度一致.结论 RCM可作为寻常性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及光泽苔藓等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较为理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雷公藤联合UVB治疗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42岁女性患者,全身斑丘疹、水疱伴瘙痒2周.躯干、四肢及足背部皮肤弥漫大量暗紫红色、多角形斑丘疹及斑片,表面蜡样光泽,足背部皮肤散在十余处米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轻度海绵水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浸润以及较多噬色素细胞,偶见胶样小体.诊断: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予以抗组胺药、雷公藤多苷片口服,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3周,皮损渐消退,残存色素沉着斑.随访9个月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