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手环指先天性屈指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女,35月,出生后即发现双手环指屈指畸形,未治疗,无家族遗传史。临床检查:双手环指屈曲畸形,皮肤颜色正常,质地、弹性良好;双手环指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受限,远指间关节可主动伸直,腕中立位时环指主、被动伸直均受限,屈腕时主动伸直受限、被动伸直可,但近节掌侧皮肤张力大(图1,图2,图3)。X线片示:双手各指间关节无明显异常(图4)。诊断:双手环指先天性屈指症。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均无异常。全身麻醉下于左环指近指间关节掌侧取横行切口,切开皮肤,被动伸直指间关节,切断挛缩的筋膜组织,保护双侧的神经血管束。于关节尺侧纵行分离,于屈肌腱深层显露关节囊及掌板,于近节指骨远端切开掌板及关节囊,剥离掌板及关节囊,松解指间关节部位。松解后,被动活动手指,近指间关节挛缩得到完全纠正。用克氏针将近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见指间关节掌侧横行切口部位松解后形成大小约1.0 cm×0.5 cm的皮肤缺损。于环指尺侧近端设计逆行筋膜组织皮瓣。皮瓣蒂部位于近指间关节尺侧,走行为环指近节尺侧纵行线,切取层面位于深筋膜深层。皮瓣大小约1.0 cm×0.5 cm,皮瓣切取后逆转90°覆盖指间关节掌侧皮肤缺损(图5,图6,图7)。皮瓣供区直接间断缝合。右侧手术同左侧。切口Ⅰ期愈合,术后4周门诊复查拔除克氏针行功能练习(图8),患指畸形较治疗前已改善,双手环指近指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掌腱膜挛缩症合并指总神经及指总动脉骑跨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手掌掌腱膜挛缩畸形6个月”于2022年5月15日就诊于南京江北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查体:右环指掌指关节及近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右环指近指间关节掌侧面至近掌横纹的近端纵轴处可见条状挛缩带,长度约8 cm,呈弓弦状紧张,触之无结节性增生(图1A);右环指掌指关节掌侧面及远掌横纹处的皮肤呈沟状皱褶,掌指关节处皱褶明显,皱褶与缩状带交接处压痛明显;右环指不能完全伸直,屈曲尚可,手指血运及感觉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Ⅰ期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Galeazzi骨折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行Ⅰ期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Galeazzi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Ⅰ期手术治疗的8例Galeazzi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为早期行前臂筋膜切开减压术和骨折Ⅰ期掌侧钢板内固定术.记录患者神经血管恢复、并发症、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使用Gartland-Werly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7例达到解剖复位,1例患者术后2周发现伴有5°掌侧成角的轻度移位,稳定性和复位形态维持在可接受水平,未被定为复位丢失.6例患者肌肉覆盖良好,2例患者通过局部肌瓣转移亦获得良好覆盖.7例皮肤移植创面愈合良好,1例中出现移植皮肤的部分坏死,因受影响区域非常小,且可与相邻存活皮肤融合,无需特殊处理.1例术后发生桡神经浅支损伤,随访6个月后不完全恢复.1例C2型骨折,骨折愈合延迟至6个月.根据Gartland-Werly评分系统,6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发生复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但无明显功能障碍;2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骨不连.结论 早期Ⅰ期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有利于Galeazzi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肢充分减压、骨折断端稳定及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有限元法研究足跟痛发生与康复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足跟痛病症的发生与康复机制,为临床上足跟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跟痛患者足膝部CT、MRI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患者足膝部的骨骼-肌肉复合有限元模型.基于所建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小腿肌肉挛缩对足踝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在小腿肌肉提升力的作用下,足底压力从足跟区向足掌区转移,且不同肌肉作用力组合方案对压力分布不产生明显差异.足底筋膜张力升高,跟骨表面产生应力集中.在240 N作用力下,跟腱附着位置和跟骨结节处产生应力峰值,分别高达10.82、11.2 MPa.结论 小腿部肌肉和跟腱中产生应力集中,会导致足踝部生物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引发足跟部疼痛.释放集中应力恢复踝关节中各骨骼和关节的位置,从而改善整体生物力学环境的方法是治疗足跟痛的康复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指侧方血管链皮瓣连远端皮下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伴部分甲床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指侧方血管链皮瓣连远端皮下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伴甲床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16年12月以手指侧方血管链皮瓣连远端皮下筋膜瓣修复手指指端复合软组织(掌侧软组织、甲床)缺损创面48例55指.创面缺损部分为掌侧联合背侧,掌侧创面大小:12 mm×8 mm~28 mm×15 mm,背侧创面:5 mm×5 mm~10 mm×6 mm,均为急诊修复.掌侧皮瓣切取:14 mm×10 mm~30 mm×17 mm,背侧切取:7 mm×7 mm~12 mm×8 mm.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远端皮下筋膜瓣2例出现部分远端创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切口为Ⅰ期愈合,修复创面指体Ⅰ期愈合. 48例55指均获随访,随访周期为3~26个月,术后皮瓣外观良好,感觉恢复良好,皮瓣感觉恢复达S3,两点辨别觉6~10 mm,平均6.8 mm,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获全优,优率达100%.供区无瘢痕挛缩、增生、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指侧方血管链皮瓣连远端皮下筋膜瓣不需要切取指动脉主要血管,依靠穿支血供可靠,皮下筋膜瓣覆盖甲床缺损,无需另取甲床组织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甲床部分缺损的较为理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车载工具及机械化工作的增多,暴力因素导致肢体骨折,进而发展为OCS的患者越来越多.OCS是急性创伤中较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较为隐匿,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但其发展又较为迅速,往往数小时之内即可引发神经肌肉坏死,如延误诊断,后果严重可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肌肉挛缩,甚至肢体感染坏死.目前大多数医师仍根据经验性诊断,早期患肢麻木,极度肿胀,伴活动障碍,主动被动牵拉痛,其中以被动牵拉痛更具诊断意义.本文就OCS的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式骨盆悬吊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骨盆倾斜(附4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脊髓灰质炎后遗髂胫束挛缩致患侧骨盆倾斜,髋膝关节屈曲、外展畸形,假长跛行。手术方法采用骨盆悬吊术(Axer法),经随访发现胸盆稳定不足。用改良术式旨在发挥盆上提肌组力量,方法为髂胫束条反转穿过肋骨编织后,再与髂肋肌、背阔肌、腰背筋膜束,相互编织,紧缩。正反二组动力协调增加胸盆稳定。自1988年11月~1993年12月用改良术式治疗40例。随访35例,平均随访2.5年,优良率达91%。认真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关节畸形矫正,有利于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掌腱膜挛缩症(DD)是以掌、指筋膜纤维组织异常增生为特征,逐步导致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出现不可逆性屈曲畸形的疾病,可严重影响手功能.然而,D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已证实,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效应分子的异常激活以及局部炎症和免疫异常均与DD发生和发展有关.尽管目前这些发现尚不能以"一元论"完美地揭示DD的发病机制,但未来或许可以围绕新的基因组学改变、重要信号分子和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开展研究,从而寻找DD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信号节点,以实现针对基因或信号分子的精准靶向治疗.该文拟对DD病理生理学、遗传学、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DD探索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掌筋膜挛缩症:1例报告和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掌筋膜挛缩症是一种掌筋膜纤维增生性疾病,特征是手指进行性屈曲畸形.掌筋膜挛缩症的病因仍然未知,但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可能相互作用以促进这种疾病的发展.早期进行药物、物理治疗以及其他一些干预措施可能会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以防止屈曲畸形,但还缺少有力的客观证据,晚期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本文报告1例掌筋膜挛缩症患者,行掌筋膜部分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