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非瘫痪侧因DDH行THA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2岁;CroweⅠ型6髋,CroweⅡ型5髋,CroweⅢ型1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疼痛VAS变化,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91(64.9±11.0)min;术中出血量203~347(282.7±44.4)mL,术后急性失血量353~485(414.2±51.6)mL;术后住院时间4~9 d。术后无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下地行走良好,无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8±7.52)和(90.2±2.64)分;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00(0.00, 0.00)分和4.00(3.00, 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913、 Z=10.864, P值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优10髋,良2髋。 结论:通过对髋关节假体安放位置进行合理设计,采用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DDH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康复服务中心揭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2024年1月20 日,在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汇爱大厦三楼报告厅,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汪凯燕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峰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书,双方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病情咨询、矫治康复、科学普及及健康促进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主任杨泰峰与"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陈卫衡共同为"北京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康复服务中心"揭牌.北京市肢残人协会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臧建成纳入专家智库,特聘为彩虹桥儿麻之家指导老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髋关节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以下肢弛缓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因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1].25%~40%的脊髓灰质炎患者在首次发作15~40年后进入后遗症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2 000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其中我国约占10%且正逐渐步入中老年[2-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距骨U型截骨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距骨发育不良性马蹄足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跖腱膜、跟腱等软组织松解延长手术结合距骨周围U型截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距骨发育不良性马蹄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踝部软组织松解延长、距骨周围U型截骨、Ilizarov技术治疗的12例成人距骨发育不良性马蹄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4~48岁,平均39.9岁;病因分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6例,创伤后遗症4例,脊柱裂和脊髓栓系综合征2例;临床表现分类:单纯马蹄足9例,合并轻度内翻畸形3例;均为单侧肢体;马蹄足畸形25°~40°,平均32.0°;踝关节屈伸活动度15°~30°,平均22.5°.结果:治疗期间2例患者疼痛明显,给予减慢调整速度和间断口服镇痛药物后治疗顺利;3例出现外固定器钉道感染,经换药后得以控制.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7个月.马蹄足畸形矫正满意,截骨端均顺利愈合.术后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5°~15°,平均10.4°;踝关节总活动度30°~40°,平均30.4°;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升(P<0.05).采用马蹄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1.6%,较治疗前提升75%.结论:踝部软组织松解结合距骨周围U型截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距骨发育不良性马蹄足畸形,增加了踝关节活动度,同时不改变原有踝关节对应关系,不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等新的并发症,马蹄足畸形纠正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跌倒的预防
编辑人员丨2023/8/6
跌倒和跌倒有关的伤害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患者常见且重要的问题.患者存在一般老年人跌倒的相同危险因素,同时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PPS引起的疲劳、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能耐受寒冷等也可能导致跌倒发生.跌倒经常导致这些患者出现身体损伤、进一步残疾以及跌倒恐惧心理,继而避免活动.为了降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PPS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应认真综合评价跌倒的发生,纠正并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分析跌倒的原因及机制,减少风险因素,采取多学科综合性跌倒管理计划及干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避免进一步致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器人辅助下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距下关节骨关节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9岁,因“双侧马蹄内翻足矫正术后20年,右踝关节疼痛2年”入院.患者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致双侧马蹄内翻足,20年前手术矫正,具体不详,效果满意.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踝关节疼痛,行走时明显,不平路面行走时显著,且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查体示右踝关节轻度内翻畸形,外踝以及下方广泛压痛,背伸活动度0°、跖屈30°、距下关节内翻0°、外翻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28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负重行走时为9分,非负重活动时为4分.双侧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及后足负重力线X线片示右侧胫距关节间隙狭窄,力线异常,距下关节硬化(图1A~1C).诊断:右侧踝关节骨关节炎、距下关节炎.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机器人辅助下胫距跟关节融合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应用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矫正与功能重建策略.方法 从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1982年9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3 310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例数据库中,检索出41岁以上患者629例,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中2011年3月-2015年6月应用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的57例获完整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57例患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史41~ 67年,平均47.1年.术前病理步态包括压股步态29例,扶拐行走17例,徒手跛行11例.手术方式包括跟腱延长术52例、股骨髁上截骨术39例、屈膝松解术36例、跟距关节融合术27例、屈髋松解术21例、胫腓骨截骨术19例、三关节融合术11例和肌腱转位术1例.术后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18例,应用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9例.结果 629例患者中<50岁481例(76.47%),51 ~ 65岁144例(22.89%);其中2003年以后就诊患者495例(78.70%).57例获随访2~6年,平均37个月.牵拉矫形期间发生针道轻度感染7例,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腓总神经不全麻痹2例.无皮肤切口感染、血管损伤与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下肢畸形矫治术后疗效随访评价标准,获优23例、良20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75.44%;2例评价为差的患者经实施二次手术改善部分功能.结论 有限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定技术治疗中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能有效矫正下肢畸形与改善功能,延缓衰变所加重的残障,能规避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8113例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 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 30岁为主,其中21~ 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V71致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常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所致.EV71具有高度的噬神经性,严重的神经损伤为其感染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其中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急性脑干脑炎等严重神经综合征,从而造成难以逆转的神经后遗症,甚至死亡.目前,EV71已成为致婴幼儿中枢系统病变的主要病毒病原之一,严重威胁了婴幼儿的生命健康.但对于EV71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及防止并发症为主.该文从介绍EV71的病原学基础出发,简述其相关发病机制,为实现在一级预防水平对其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的成绩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曾在全球广泛流行,少部分感染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1988 年 5 月,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提出"2000 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1], 9 月中国所在的西太区决议"1995 年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中国政府积极响应,1991 年承诺"1995 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