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与传统Scarf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与传统Scarf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9例(48足)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7例、男2例,年龄28~77(54.5±12.2)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改良单钉Scarf组21例(30足),均为女性,年龄29~77(52.6±13.2)岁,采用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传统Scarf组18例(18足),女16例、男2例,年龄28~74(57.7±9.9)岁,采用传统Scarf截骨术。观察项目:(1)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CT影像学指标,包括拇外翻角(HVA)、第1与第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第1跖骨旋转角(α角)及其纠正量,以及籽骨分度(TSCG)。(2)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包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48足)患者获得6~24(10.6±3.6)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复发。(1)改良单钉Scarf组与传统Scarf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侧别、性别、分型、合并症及联合术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2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指标HVA、IMA、DMAA、α角和α角纠正量,及TSC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末次随访,除传统Scarf组的DMA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4 ,P=0.586),2组其他指标均较术前改善( 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2组术后HVA、HVA纠正量及I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改良单钉Scarf组DMAA和DMAA纠正量、IMA纠正量、α角和α角纠正量,以及TSCG均优于传统Sca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术前AOFAS前足评分和VAS评分比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值均<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18, P=0.236),但AOFAS前足评分改良单钉Scarf组为100.0(92.3,100)分优于传统Scarf组的90.0(86.8,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80, P=0.007)。传统Scarf组中1例患者出现跖痛症,改良单钉Scarf组随访期间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和传统Scarf截骨术均能有效纠正拇外翻畸形,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矫形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术后并发症更少,尤其在纠正第1跖骨旋前方面表现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在足拇外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拇外翻患者17例(21足),其中男3例(3足)、女14例(18足),年龄24~64(47.1±17.4)岁,左足13例、右足8例。患者均行卡槽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观察指标:(1)术后伤口愈合情况。(2)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骨愈合时间,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螺钉激惹、拇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拇外翻复发情况。(3)比较手术前及术后1年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籽骨Handy-Clapham分度,拇囊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80(60.6±11.9)min。术后1例(2足)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予清创换药后,伤口愈合;其余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2(15.6±2.7)个月。所有患者骨质愈合,愈合时间1.5~4.0(2.5±0.6)2.5个月。1例(1足)在术后1年随访时跖趾关节僵硬,其余16例患者第1跖趾关节活动无受限。1例(1足)因螺钉激惹刺激足背皮肤,行内固定取出手术。随访期间17例患者均无拇内翻畸形,无拇外翻复发。术后1年HVA、IMA、DMAA分别为11.6°±3.9°、5.6°±2.7°、8.1°±3.9°,均小于术前的35.5°±5.9°、13.5°±1.4°、20.6°±8.2°;籽骨Handy-Clapham分度较术前改善;术后1年拇囊部位疼痛VAS评分(0.9±1.4)分,低于术前的(5.4±1.6)分;术后1年AOFAS前足评分(88.6±6.1)分,高于术前的(41.1±1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 结论:改良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能有效矫正拇外翻畸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拇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治疗外翻以及纠正第1跖骨旋转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治疗外翻以及纠正第1跖骨旋转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治疗外翻以及纠正第1跖骨旋转的患者20例(27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年及最后随访时进行X线摄片,包括站立负重正、侧位和籽骨轴位,并进行影像学测量并记录,包括第1~2跖骨间角(IMA)、 外翻角(HV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圆角征以及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度,Handy-Clapham正位籽骨分度,Yildirim轴位籽骨分度.同时记录患者AOFAS前足趾评分,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IMA从术前13.30°±2.60°下降到4.60°±2.70°(t=14.257,P<0.001);HVA从术前36.03°±6.71°下降至术后10.19°±5.43°(t=18.016,P<0.001);DMAA从术前16.74°±9.51°下降到术后8.33°±5.86°(t=5.126,P<0.001);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从术前10.67°±6.13°下降到术后2.81°±3.81°(t=5.166,P<0.001).术前圆角征阳性14足(51.9%),术后为4足(14.8%),差异有显著性(χ2=8.33,P=0.004).手术前AOFAS评分为(48.85±8.65)分,术后(93.70±3.6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417,P<0.001).按照Handy-Clapham胫侧籽骨评分,术前27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位,术后27足均矫正至≤4度;按照Yildirim籽骨分度法评定,术前27足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位,术后22足矫正至正常,5足矫正至1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15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1例.结论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纠正外翻畸形的术式,同时还可以纠正第1跖骨的旋转,术后籽骨复位效果好,术后DMAA角可以随之有一定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单螺钉Scarf截骨矫正外翻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改良单螺钉Scarf截骨治疗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2月作者采用改良单螺钉Scarf截骨外翻23例(30足),记录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45.5±13.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2.7±11.9)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足部外形恢复良好,无外翻复发和囊疼痛.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以及Handy-Clapham胫侧籽骨分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结论]改良单螺钉Scarf截骨治疗外翻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