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对54例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并进行随访.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是采用球囊接力的方式通过肠梗阻的阻塞段和采用反复回拉肠梗阻导管的方式疏通粘连的肠道.术后第1,3,6个月及之后每半年进行随访并收集相关的临床和影像数据.结果 54例患者肠梗阻导管均成功放置,放置深度为越过屈氏韧带20 cm以上.54例中47例肠梗阻导管成功通过阻塞段进入结肠内,梗阻段通过率为87.0%.拔管后50例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4例患者由于小肠重度梗阻,导管无法缓解肠梗阻症状,遂行外科肠粘连松解术.影像随访3~38个月,造影复查显示48例对比剂进过小肠通畅,未见明显肠梗阻现象.临床随访645个月,2例肿瘤术后患者再发现肠梗阻表现.54例中6例患者在术后8~1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所致的全身衰竭;48例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梗阻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和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可显著缩短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对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对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胃肠减压,42例)与观察组(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42例).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肠功能,不增加并发症且降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