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鼻超细胃镜辅助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经鼻超细胃镜辅助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1例,按照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经鼻超细胃镜肠梗阻导管置入组46例(观察组)、经口普通胃镜肠梗阻导管置入组35例(对照组)。采用肠梗阻导管组套进行操作,比较记录两组肠梗阻导管置入时间,置管过程是否有口鼻出血、呕吐等症状,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3 d内症状缓解率为93.5%(43/46)、对照组为88.6%(31/35),影像学缓解率观察组为82.6%(38/46)、对照组为74.3%(26/35),两组患者3 d内症状缓解与3 d影像学缓解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0.144、0.830,均 P>0.05)。观察组的置管操作时间为(15.4±4.2)min,短于对照组(21.3±3.1)min( t=6.984, P<0.01);且两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鼻出血、恶心呕吐、咽痛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2例、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对照组分别为0例、18例、4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9%(22/35);两组患者鼻出血(Fisher精确概率 P=0.568)、咽痛( χ2=1.559、 P=0.212)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恶心呕吐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3.694、26.752,均 P<0.01)。 结论:经鼻超细胃镜辅助置入肠梗阻导管可减少患者置管时恶心呕吐等不适,操作时间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尤其对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0岁及以上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治疗289例患者的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手术的289例≥60岁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289例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分别为肿瘤97例(33.6%)、腹外疝66例(22.8%)、粘连44例(15.2%)、扭转36例(12.5%)、腹内疝20例(6.9%)、套叠8例(2.8%)、其他病因18例(6.2%)。156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分别为腹外疝51例(32.7%)、扭转36例(23.1%)、粘连26例(16.7%)、腹内疝18例(11.5%)、肿瘤14例(9.0%)、套叠8例(5.1%)及其他病因3例(1.9%);39例(88.6%)粘连、17例(85.0%)内疝、22例(61.1%)扭转者有腹部手术史。肿瘤引起的小肠梗阻(5例)、绞窄性肠梗阻(14例)及绞窄性大肠梗阻(12例)均少于相应的大肠梗阻(92例)、非绞窄性肠梗阻(80例)及非绞窄性大肠梗阻(83例)(均 P<0.05);腹外疝(51例)、扭转(36例)、腹内疝(18例)及套叠(8例)引起的绞窄性梗阻,多于相应的非绞窄性梗阻(15例、0例、2例、8例,均 P<0.05);腹外疝(4例)、扭转(9例)引起的绞窄性大肠梗阻,多于相应的非绞窄性大肠梗阻(1例、0例,均 P<0.05);粘连(26例)和扭转(27例)引起的绞窄性小肠梗阻显著多于非绞窄性小肠梗阻(18例、0例,均 P<0.05)。提示肠道肿瘤和腹外疝分别是≥60岁急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急诊手术的首要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5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101例行开腹探查(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上消化道穿孔、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腹症尤其急性阑尾炎、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患者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皱褶吻合技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直肠癌在肿瘤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中占84%[1].由于结直肠内存在大量的细菌,给手术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并发症较多,尤其表现在老年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本研究采用无皱褶吻合技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行同期切除吻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2~ 80岁,平均年龄(68±5)岁;30例患者乙状结肠系膜成点状或线状粘连于左侧;Dukes分期A期14例,B期10例,C期6例;10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立位腹平片误判非典型结肠癌肠梗阻胀气位置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引起肠梗阻的病因很多,主要是粘连性肠梗阻和结直肠肿瘤[1].老年结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往往表现为慢性过程,症状体征不明显,病情进展常被忽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1例老年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其肠梗阻表现不典型,立位腹平片误判其肠胀气位置.患者,男性,76岁,2016年3月因右下腹疼痛半月入院.入院前半个月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隐痛,与排气、排便无明显关系,大便成形,较前细.结肠镜示:结肠肝曲溃疡型新生物,病理示腺癌.入院查体:体温(T) 36.4℃,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8.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87.7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老年阑尾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2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施行阑尾切除术,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免气腹组)55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5例(气腹组)、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30例(开腹组).观察并记录患者的CO2结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皮下血肿形成、皮下气肿形成、酸中毒、腹腔脏器损伤情况及意外的血管损伤.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伤口愈合、发热、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免气组、气腹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但免气腹组与气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2,P>0.05);3组患者术前CO2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P>0.05),术后气腹组CO2结合率明显高于免气腹组与开腹组(F=100.189,P<0.05);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免气腹组、气腹组均早于开腹手术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83,P<0.01);但免气腹组与气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时间,术后免气腹组与气腹组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免气腹组与气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免气腹组、气腹组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免气腹组与气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05).3组患者发生酸中毒、皮下血肿、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8~24个月).开腹组有1例盆腔脓肿形成,2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再次入院.3组患者均无切口疝形成,无阑尾残株炎发生.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以避免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气腹引起的手术风险,同时还保留微创的优势,有利于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梗阻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和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可显著缩短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72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5∶1;老年组占48.8%,中青年组占51.1%;肿瘤性371例,粘连性168例,疝70例,堵塞性42例,其他原因70例.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嵌顿疝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比15.1%,s2=22.4,P<0.05),老年组中的肿瘤和嵌顿疝患者住院时间多于中青年组[(15.3土8.6)d比(13.4±6.3)d,t=-2.5,P<0.05;(10.1±6.7)d比(6.4±2.9)d,t=-2.2,P<0.05].肿瘤性肠梗阻限期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少于急诊手术患者[(16±12)d比(18±24)d,t=-0.3,P>0.05].结论 肿瘤和肠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小肠或近端结肠肿瘤性肠梗阻需要急诊手术解除梗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65岁以上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65岁以上急性阑尾炎患者经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重庆市綦江区心新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5岁以上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A组)和开腹手术组(OA组).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少于O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65岁以上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快,但术前应准确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血清TNF-α、CRP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术后统计对比两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清CRP、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前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2 d、3 d两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前血清CRP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血清CRP及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率〔2.70%(1/37)〕、粘连性肠梗阻率〔5.41%(2/37)〕、腹腔脓肿率〔2.70%(1/3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9/37)、24.32%(9/37)、27.03%(1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降低血清CRP及TNF-α水平,促使机体功能及早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