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双侧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对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疼痛、麻醉恢复情况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法分组,将接受全身麻醉的49例患者纳入全麻组,将接受双侧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的51例患者纳入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波动水平];观察2组患者清醒时、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价(NRS)评分];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及术中芬太尼、术后吗啡用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MBP、HR波动水平小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术后4 h、术后12 h,联合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吗啡用量均小于全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睁眼、自主呼吸、拔管及答问切题时间均短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联合组患者QoR-40中身体舒适、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MUBSCPB复合全身麻醉可缩小甲状腺开放性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范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吗啡用量,同时促进麻醉恢复和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modified ultrasound-guided bilateral 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MUBSCPB)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颈部开放性切口)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MUBSCP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MUBSCPB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左右两侧均在超声引导下,以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穿出点为靶点,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8 ml,完成颈浅丛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法.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每小时用量,吗啡累计用量(术后24 h、48 h),麻醉术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清醒后1 min及术后4h、12 h、24 h、48 h 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比例,术后24 h 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及止吐药物应用比例.结果 80例患者中,男31 例,女49例,年龄20~65 岁,平均(45.0±11.3)岁.MUBSCPB组瑞芬太尼每小时用量和术后24 h、48 h 的吗啡累计用量低于对照组[(456.3±115.9)μg/h 比(589.5±124.8)pg/h和 3.9(2.4,5.4)mg比 11.9(6.3,16.4)mg、6.8(5.8,8.8)mg比 19.1(8.1,22.8)mg],PACU 清醒后1 min和术后4 h、12 h 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1(1,2)比4.5(3,5.8)和1(0,1)比4(3,4)、1(0,1)比3(3,4)],术后补救镇痛比例、术后24h 内PONV发生率和止吐药应用比例低于对照组(12.5%比45.0%、12.5%比32.5%和10.0%比27.5%).结论 MUBSCPB可降低甲状腺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同时可降低PONV发生率,提高甲状腺手术麻醉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