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SM-DID模型的康复病例DRG付费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康复病例的影响,针对康复病组进行DRG付费效果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抽取2020-2021年四川省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康复病例,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利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评估DRG付费对康复病例住院费用、住院日的影响,分析政策净效应.结果 DRG付费实施后,康复病例住院总费用、药品费、治疗费、检查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床位费有所上升.其中,住院总费用下降了21.8%(P<0.05),病例费用结构较DRG付费前也发生一定变化.此外,康复病例住院日并未在DRG政策导向下有效缩短,反而增加了 13.4%(P<0.05).结论 DRG付费能够有效减轻康复病种患者负担,但并未优化医院在康复病种方面的服务效率,DRG付费是否适用于康复病种有待进一步商榷,医保部门与医院应当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康复病例的医保支付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血压报告》(2023年)概要及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了首个《全球高血压报告—与无声杀手的赛跑》,报告涵盖了全球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和管理方法,分析了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探讨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价了降压治疗的成本效益,并介绍了多国高血压管理的成功案例,尤其是HEARTS高血压防控计划的全球推广情况.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严重危害健康.过去30多年间,全球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数量翻了一倍,从1990年的6.5亿增长至2019年的13亿,在30~79岁的全球高血压患者中,大约54%诊断为高血压,其中42%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而仅有21%得到控制.2019年,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收缩压升高,如果全球范围内将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50%,从2023年至2050年间可以避免7 600万人死亡.人群水平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盐和低钾摄入、饮酒、缺乏运动、空气污染等.WHO支持通过减少膳食钠摄入,增加钾摄入、限制饮酒、戒烟、增加运动和改善空气污染等方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治疗方面,WHO指南建议对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的个体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特定人群,收缩压在130~139 mmHg之间时也建议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推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管理情况同样令人关注.高血压是我国人群中重要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因素,通过学习和借鉴全球高血压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特别是推动HEARTS技术包在我国的应用,以提升高血压管理效果.该报告旨在提醒人们重点关注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这一公共卫生挑战,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成功案例明确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并为各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实现2025年将未控制高血压比例较2010年相对下降25%的全球目标而共同努力.本文结合中国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与管理情况对该报告进行简要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是高血压管理的主力军,而医源性治疗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高血压控制的达标情况.目的 调查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并分析治疗惰性成因,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 2023 年 7-8 月向天津市 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软理由""高估治疗效果""医保政策"3 个维度评价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惰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94.84%.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知识得分为6(0.5)分,得分率为61.11%(5.50/9.00);高血压治疗惰性总得分为 48(7.0)分,得分率为 56.55%(45.24/80.00)."软理由"维度得分为 26(4.8)分,得分率为51.92%(25.96/50.00);"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为10(2.0)分,得分率为65.40%(9.81/15.00);"医保政策"维度得分为 6(2.5)分,得分率为 46.40%(6.96/15.00).3 个维度治疗条目水平得分比较,"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相较于其他两组得分最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地区、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及每日接诊高血压患者数是基层医生治疗惰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疗惰性,高血压诊疗认知水平较低、"高估治疗效果"和"软理由"是导致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惰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针对高血压治疗惰性的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诊疗知识及管理培训,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可有效改善基层医生的高血压治疗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近 2013 年—2023 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疼痛管理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护理管理者及研究人员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以"虚拟现实"和"疼痛"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年发文量、发表国家、机构、作者、共被引期刊和关键词聚类.检索时间为 2013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结果 共 2 503 篇英文文献和 328 篇中文文献纳入分析,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中文发文于 2014 年和 2020 年呈现两次发文高峰,各国机构和学者有一定的合作;Pain为文献共被引期刊最多的杂志.中英文文献获得 8 个聚类:康复、虚拟筛选、分散注意力、生活质量、手术、幻肢痛、社会性疼痛、虚拟现实.中英文 4 个研究热点:VR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现状、应用效果及康复、VR技术创新和个性化心理健康干预.结论 在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各国机构的学者合作交流还需提升.国内相关研究在起步较晚,学者可基于VR技术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性研究,并进行相应的疗效评价.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康复的效果,以及探索更加智能化及创新的技术手段及其作用机制,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结构变动分析法的河北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选取河北省各级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变化情况,评价河北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效果,为河北省公立医院优化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将河北省各级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样本医院收入结构开展分析.结果:2016-2021年,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医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分别增长2.60个和9.80个百分点,二级医院医务性收入占比下降0.60个百分点;各级公立医院耗材收入占比均有所增长,药品收入仍是各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对医疗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0.00%.结论:河北省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优化明显,但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收入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应在巩固完善取消耗材加成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完善精准可持续的财政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拓宽筹资渠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成人肺炎DRG分组效果评价与住院费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成人肺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分组效果与住院费用情况,为优化DRG付费政策和单病种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20-2021 年成人肺炎患者的病案和费用数据,依据四川省DRG分组方案进行分组,采用变异系数(CV)和方差减少系数(RIV)评价4 个DRG组的分组效果,运用秩和检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与影响因素.结果:该医院成人肺炎4 个DRG组的CV值介于0.72-0.94,RIV值为0.51;各DRG组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费、化验费为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 28.05%-46.60%、14.04%-30.56%;住院天数、合并症/并发症数量、有无手术操作等 7 个因素对住院费用有影响.结论:成人肺炎DRG组内一致性较好,组间异质性不足,费用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费用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建议多种方式相结合优化DRG付费方案,建立多层次精细化费用管控体系,提高管理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宁波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成本效果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预测并比较宁波市MSM在不同艾滋病干预覆盖面下,投入成本与健康效果,为相关领域的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MSM为目标人群,应用Optima HIV软件设计数据收集工具,测算不同干预覆盖水平下的艾滋病相关结局指标,并分析相应的经费预算。结果:2020年宁波市MSM规模估计数为19 584人,如果维持基线2020年干预服务水平,2021-2030年宁波市MSM中存活的HIV感染者数、HIV新发感染数和HIV相关死亡例数均呈上升趋势。如果在2020年基线的干预覆盖率水平上扩增至3.0倍,经费投入为基线的2.4倍,估计2021-2030年,累计可减少7.9%的HIV新发感染和1.7%的死亡;干预覆盖率继续扩增,HIV新发感染人数不再减少。结论:扩大基线2020年宁波MSM艾滋病干预覆盖和增加资金投入,能够降低HIV相关死亡人数和新发感染人数,但存在干预效果的饱和点。为获得较好的艾滋病相关结局指标,有关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需要探寻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视角下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我国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优化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提升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等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印发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角度,从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客体(内部客体包括医院、医务工作者,外部客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风险管理生命周期(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8份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总计获得539条编码,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34、179和226条,针对医院、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分别有239、25、24、26和225条,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分别有117、34、326和62条。三维交叉分析发现,风险识别阶段多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医院(29/117)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责任(23/117);风险评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需求型政策工具(6/34);风险控制阶段利用3类政策工具对各政策客体均提出了要求;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主要是以环境型政策工具规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33/6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均无体现。结论:我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及风险管理各阶段的政策设计运用均存在差异,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尚需优化。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从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强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政策覆盖,明确各类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提高医院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 CI:41.9%~48.9%),男性[46.2%(95% 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 CI:41.1%~48.2%)],城市[54.3%(95% 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 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 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 CI:9.7%~13.4%),女性[12.8%(95% 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 CI:8.6%~12.0%)],城市[14.6%(95% CI:11.7%~17.4%)]高于农村[8.3%(95% 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 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学员角度的云南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云南省全科住培基地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训效果,探索其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云南省全科住培基地的订单定向医学生住培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家全科住培基地,对基地内所有订单定向住培学员共621人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16份,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两样本秩和检验、K-W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云南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效果介于一般(48.29%)与好(45.37%)之间。省级全科住培基地效果比州市级全科住培基地好,多数省级住培学员认为培训效果好(167名,59.64%),而多数州市级住培学员认为培训效果一般(194名,57.91%)。当师资带教水平能满足带教工作时,订单定向住培学员的住培效果评价好(197名,68.17%)。当基地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技能培训时,多数订单定向住培学员认为培训效果好(96名,48.73%)。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地性质、性别、对政策的态度、心理状态、师资带教胜任情况、经费保障制度完善情况、培训计划符合情况、培训过程符合情况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是云南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效果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云南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效果介于一般与好之间,需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地联动作用、完善培训计划、落实执行情况、健全基地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全科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技能实践培训、打造多元化培训活动等方面提高基地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