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区牙齿二维口内照片与三维数字模型的测量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二维口内照片和三维数字模型分析上前牙美学参数的差异,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1至2月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生中招募志愿者100名。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牙列三维数字模型,数码相机拍摄正面二维口内照片。分别测量三维数字模型和二维口内照片上颌双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长度和宽度(三维模型组和二维照片组),计算两组各牙位上前牙宽长比,在二维口内照片和三维模型正面视图中计算相邻前牙正面投影宽度比。结果:二维照片组上颌侧切牙宽度[(5.85±0.60)mm]、尖牙宽度[(4.73±0.71)mm]、尖牙长度[(8.72±0.96)mm]均显著小于三维模型组[分别为(6.65±0.59)、(7.76±0.60)、(8.90±0.86)mm]( t=-18.24, P<0.001; t=-54.43, P<0.001; t=-4.40, P<0.001),其余牙长度或宽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二维照片组侧切牙、尖牙宽长比(分别为0.74±0.08、0.55±0.08)均显著小于三维模型组(分别为0.84±0.09、0.88±0.09)( t=-19.68, P<0.001; t=-50.21, P<0.001),两组中切牙宽长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二维照片组侧切牙与中切牙正面投影宽度比、尖牙与侧切牙正面投影宽度比(分别为0.72±0.06、0.85±0.11)均显著小于三维模型组(分别为0.75±0.06、0.89±0.11)( t=-9.31, P<0.001; t=-6.58, P<0.001)。 结论:美学区牙齿的二维测量与三维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差异大小因其在牙弓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同。进行上前牙测量分析时需根据目标牙位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化工具辅助牙列重度磨耗全口咬合重建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借助数字化微笑设计、电子面弓、数字化 力分析仪、肌肉电刺激仪等数字化工具,为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完成与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协调的全口咬合重建。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咬合、发音、关节等相关的口颌系统功能稳定,对治疗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面覆盖术联合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粉白美学缺陷随访5年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诊疗过程中常见前牙美学区因不同原因导致的牙龈退缩致粉白美学不协调,重建生物学宽度、改善牙周生物型、获得协调的龈缘曲线对再次治疗成功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修复多年后多牙位出现牙龈退缩的患者,要求二次修复改善美观,通过明确诊断及数字化微笑设计美学分析,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行根面覆盖术解决根面暴露,同期联合牙冠延长术延长临床牙冠,改善患者上前牙龈缘曲线协调性,随访5年龈缘位置稳定,为二次修复重建理想的粉白美学曲线提供了一定的术式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全瓷贴面配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美学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和对照组(120颗患牙),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给予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满意度、美学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估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美学效果各维度评级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SB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可有效改善牙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数字化技术助力上颌前牙微创美学修复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本文报道 1 例上颌前牙被动萌出不足及前牙间隙的美学缺陷病例,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通过牙周膜龈手术及贴面微创修复,最终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希望可以借助本病例,为口腔临床美学缺陷病例的数字化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DSD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要点与临床效果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简称DSD)按照颌面口腔美学原理,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软件,使牙齿的形态和排列在虚拟的状态下得到艺术地表达.医疗团队和患者在治疗前即可对治疗结果有很好的评估和沟通,获得医患双方统一认可的治疗设计方案可以指导整个治疗流程,从而获得可预见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50例前牙变色、牙体缺损和牙列不齐的患者,在DSD设计指导下进行修复治疗,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按照Kay牙齿美学改变分类来对结果进行美学评估,所有治疗均达到前期DSD设计要求.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的满意度调查,全部患者对前牙外形排列均非常满意.有3例患者希望颜色更白亮,重新制作其满意的漂白色.功能咬合方面基本模仿了临时修复体外形,仅有少量需要调整.结论 DSD在前牙美学修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整个治疗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化微笑云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数字化微笑云设计(D-Smile)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修复理念,可使患者直观预见和评估修复体戴入口内后的实际效果,还可简化医生前牙美学设计步骤,提高临床医患沟通的便捷性和认可度,最终实现高效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蒙汉不同民族中老年人群微笑美学数据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初步研究蒙汉不同民族中老年人群微笑美学相关数据的差异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100名蒙古族和汉族中老年人,其中每组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45-67岁.运用数字化微笑设计软件(DSD)测量全部受试者的微笑美学数据,并进行分组对比,将全部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蒙汉不同民族中老年人群的微笑类型男性组有显著差异,蒙古族以高位居多占46%;微笑时牙齿暴露的数量,蒙古族显露的牙数较汉族人群多,其中男性为(9.12±1.30颗),女性为(9.12±1.30颗);笑容指数和牙龈暴露指数与汉族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蒙古族和汉族中老年人微笑美学数据有差异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民族差异性及患者的主观意愿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为内蒙地区中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口腔美学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周美学治疗中的数字化概念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微笑设计、3D扫描、3D打印、虚拟(牙合)架等技术逐步进入牙周美学治疗领域.口腔医学的数字化技术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重建的过程,更加精准、简便、快速,为临床医生的工作和医患、医技沟通带来了便利.文章就牙周美学治疗中的数字化概念的研究与发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需要上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在DSD设计指导下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记录两组临时/最终修复体调改时间,采用Kay牙齿美学分类及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临时/最终修复体临床调改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按照Kay牙齿美学分类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结果进行美学评估,试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DSD在上前牙美学修复中可以帮助医技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牙齿动态美学信息,便于医患沟通,指导整个治疗流程,有效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提高修复美学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