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发蜱传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蜱作为第二大传染病媒介,可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造成人类感染,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害。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蜱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不断流行,也有荆门蜱病毒、阿龙山病毒等新发病毒发生感染人的病例报道,为提高对这类新发蜱传病毒性疾病的认识以及掌握熟悉其实验室检测方法,该文对我国新发蜱传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疾病特征,病毒分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区域内首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笔者报道了1例以乏力、发热为首发症状,流行病学史不明确、实验室检查倾向于细菌性感染,发病第8天经胸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疑似病例,并最终经核酸检测结果而确诊。该病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性强,部分患者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进展迅速。该病例为区域内聚集性发病的首例,笔者意在提示,在COVID-19防控临床工作中,对于从事高危职业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应予以足够重视,应尽早行胸部CT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并反复多次行核酸检测,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麻疹消除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麻疹是继天花和脊髓灰质炎后第三个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的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麻疹的低发病率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证实我国目前正在接近麻疹消除状态;但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了麻疹复发和暴发,甚至在已经消除的国家又重新建立了本土传播,使我国麻疹消除面临较大挑战。为加速我国麻疹消除进程,国家应适时调整麻疹消除相关的政策和策略,持续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并提升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从而为麻疹消除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陕西省安康市2005-2016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安康市2005-2016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预防控制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s Registry System,NNDRS)资料中安康市急性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安康市2005-2016年共报告乙肝病例29 808例,年均发病率为92.66/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地区以旬阳县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人群,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3.77%.结论 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活动,同时加强乙肝诊断报告管理,可有效降低乙肝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疫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就常见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病原学特征及其疫苗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反应蛋白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急性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发病率高且传染性强 ,且以感染年龄5岁以内儿童居多[1 ] .患儿临床表现不同 ,典型特征是手、足、口、臀等出现红色斑丘样皮疹或疱疹 ,严重患者可出现肺部水肿、肺出血、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乃至死亡[2] .HFMD可由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其他肠道病毒.其中EV-A71感染常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炎、心肌炎、新生儿败血症等.Liu等[3]报道在2008年至2014年 H FM D病死率高达0 .03% .而在这些死亡患者中EV-A71感染患者占了绝大多数 ,与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时间无关[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对急性感染和组织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 ,目前也是 HFMD的一种重要检测指标[4-5] .Okamura等[4]表示正常人血清CRP<3 mg/L.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婴儿血清CRP>40 mg/L[6-7] ,且血清CRP可区分病毒性感染和典型细菌性感染[8-10] ,却无法区分病毒性和非典型性细菌性感染[11-12] .心肌酶谱是一组与心肌损伤有关的酶的合称 ,包含ALT、AST、CK、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 LDH) ,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 HFMD血清CK、CK-MB和LDH显著高于健康儿童[13-15] .为避免门诊就诊费用过高 ,H FM D感染肠道病毒核酸类型检测只在住院患者中广泛开展.本项目以 H FM D首次就诊时医师所开的项目如血常规、生物化学、免疫系列、CRP等判断对EV-A71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从而筛选出心肌酶谱和CRP.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HFM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和CRP水平 ,探讨其在EV-A71感染患儿辅助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皮质激素在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 ,各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且起病急骤 ,病死率高.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和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诱导抗炎症因子合成 ,抑制促炎症因子分泌及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募集和吞噬 ,发挥了强大的抗炎作用 ,同时还具有间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器官灌注的功能[1 ] .此外 ,糖皮质激素能诱导免疫细胞尤其是DC、T淋巴细胞的凋亡 ,进而抑制了机体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 ,削弱了宿主的抗病能力 ,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往往存在争议[2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RISPR-Cas9应用于病毒性传染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毒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降低由急性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靶向序列特异性的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传染病治疗的有力工具.其中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 9,Cas9)凭借其高效、简便、高特异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中的传染病治疗,从而成为有前景的新型传染病治疗模式.目前,利用病毒和非病毒载体将Cas9以DNA、mRNA或蛋白质的形式递送到细胞中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CRISPR-Cas9体内适用性的临床试验已经在进行中.本篇综述中,我们将对CRISPR-Cas9的原理,其应用于传染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可预测性的解决方法等加以概述,并进一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7年南京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南京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制定更加有效地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南京市乙肝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南京市2013-2017年共报告乙肝病例2 127例.男女性别比为1.79: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04,P<0.05).总发病率为5.20/10万.<15岁发病率最低(0.27/10万),25~74岁为发病高峰.家务待业、农民、离退人员位列职业分布前3位.监测医院乙肝核心抗体(抗-HBc)IgM检测,标本采集率98.02%(198/202),阳性率为94.95%(188/198).新发乙肝中,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为2.13%(10/470),半年内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和共用注射器史等高危行为的分别占2.98% (14/470)、1.49%(7/470)和0.43%(2/470).结论 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培训,提高病例分类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免疫预防策略:消除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利剑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据估计全球平均每天有近4 000人死于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与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传染病的死亡率相[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要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焦点从个体转变到公共卫生策略,特别是在现有公共卫生设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阻断传播和减少新发感染.全球通过母婴传播引起的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比例预计将从1990年的16%上升到2030年的50%[2].随着母婴传播的新发感染比例不断增加,使得母婴阻断成为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关键问题.WHO建议所有HBV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后24 h内需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出生首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并在6个月内完成全程3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这种免疫预防措施预计将在1990年至2020年期间将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降低83%,并预防3.1亿新发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