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组方药物扶正祛邪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是由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白求恩医学奖章者任继学教授集六十年临床经验提练出的效验方(扶正除疫汤)开发研制而成,用以防治时疫温病,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对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4种组成药物的中医扶正、祛邪作用及西医提高免疫力、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整理与总结,将中医扶正与西医免疫增强作用、中医祛邪与西医抗病毒作用进行对比以挖掘、探讨中西医治疗方向的紧密联系,为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在防治时疫温病的中、西医不同理论层面发挥协同作用提供更多依据,也为使用其防治时疫温病探索新思路、提出新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腺病毒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腺病毒感染小鼠肺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取10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病毒模型组,利巴韦林组,新扶正除疫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5组小鼠建立腺病毒感染模型,并观察给药前后小鼠的一般状态、药物死亡保护作用,制作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计算肺组织病毒滴度,腹主动脉采血后制备血清,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新扶正除疫颗粒各剂量组小鼠一般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P<0.01).病毒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肺泡壁和间质增厚,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等病理变化明显,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各剂量组炎性渗出物减少,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新扶正除疫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内病毒滴度显著降低(P<0.05,P<0.01),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IL-10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腺病毒感染导致肺损伤的小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体外抗腺病毒感染作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体外抗腺病毒效果.方法:取A549细胞及人7型腺病毒(HAdV7),采用细胞病变法对新扶正除疫颗粒剂药物毒性及HAdV7病毒毒力进行检测.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组,新扶正除疫颗粒剂0.6、0.5、0.4、0.3、0.2、0.1mg/mL组.除正常细胞对照组外,其余8组建立HAdV7感染的细胞模型.确定每种药物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计算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以及抑制病毒作用.结果:新扶正除疫颗粒剂TC0为0.6mg/mL,LC50为8mg/mL.HAdV7对A549的TCID50数值为10-2.4/mL.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浓度为0.1-0.3mg/mL时,细胞被病毒侵袭;当浓度达到0.4~0.5mg/mL,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当浓度升高至0.6mg/mL,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明显.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抗病毒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对病毒抑制率也从(18.66±1.81)%升至(60.89±3.98)%,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细胞表现出抗腺病毒侵袭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对感染腺病毒小鼠肺部炎性因子及TLRs信号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感染腺病毒小鼠使用新扶正除疫颗粒剂治疗后,肺内相关炎性因子及TLRs信号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腺病毒模型组、利巴韦林组.模型建立后,给药7天.最后1天摘得动物肺脏用荧光定量PCR法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测定TLR9、MyD88和NF-κB蛋白与基因表达.结果 比较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TNF-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IL-10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TLR9、MyD88和NF-κB观察指标蛋白与基因表达均下降(P<0.05,P<0.01),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 新扶正除疫颗粒剂保护被腺病毒侵袭的小鼠肺组织,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调节TLR9、MyD88和NF-κB信号途径表达,以及调节TNF-α、IL-10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